目录(共58章)
↓↓
第1章 序言
第2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1)
第3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2)
第4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3)
第5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下潜模式”的建立(1)
第6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下潜模式”的建立(2)
第7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下潜模式”的建立(3)
第8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下潜模式”的建立(4)
第9章 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1)
第10章 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2)
第11章 文学间性: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3)
第12章 文学流传得以实现的几种方式及其动因(1)
第13章 文学流传得以实现的几种方式及其动因(2)
第14章 文学流传得以实现的几种方式及其动因(3)
第15章 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1)
第16章 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2)
第17章 论高校本科比较(1)
第18章 论高校本科比较(2)
第19章 论“实践性”在本科(1)
第20章 论“实践性”在本科(2)
第21章 论“实践性”在本科(3)
第22章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论文写作问题(1)
第23章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论文写作问题(2)
第24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
第25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1)
第26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2)
第27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3)
第28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1)
第29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2)
第30章 易卜生诗歌写作的三种向度(1)
第31章 易卜生诗歌写作的三种向度(2)
第32章 易卜生诗歌写作的三种向度(3)
第33章 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1)
第34章 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2)
第35章 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3)
第36章 易卜生诗歌的政治情结(1)
第37章 易卜生诗歌的政治情结(2)
第38章 易卜生诗歌的政治情结(3)
第39章 湖畔诗派诗歌的伦理主题(1)
第40章 湖畔诗派诗歌的伦理主题(2)
第41章 湖畔诗派诗歌的伦理主题(3)
第42章 湖畔诗派诗歌的伦理主题(4)
第43章 湖畔诗派诗歌的伦理主题(5)
第44章 华兹华斯诗歌的意象形态(1)
第45章 华兹华斯诗歌的意象形态(2)
第46章 柯勒律治诗歌的艺术品质(1)
第47章 柯勒律治诗歌的艺术品质(2)
第48章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
第49章 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艺术来源(1)
第50章 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艺术来源(2)
第51章 新诗的民族性与当代性之二重建构(1)
第52章 新诗的民族性与当代性之二重建构(2)
第53章 方法与方向(1)
第54章 方法与方向(2)
第55章 文本、文学与文化(1)
第56章 文本、文学与文化(2)
第57章 文本、文学与文化(3)
第58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