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我学做生产主管
6630200000059

第59章 重视可维修性与可靠性

“可维修性”是指产品或系统经用户适当的努力后可以保证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这要求制造厂或特约修理部门提供所必需的服务,保证用户省一定的备件储备,以及有现成的维修零件。维修性好的产品设计往往体现在产品易于拆装、便于到达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和更换零件的部位。开关、阀门、带刷的电动机、油杯等应处在易于到达的地点,并装有便于开启的盖子。对于确保“可维修性”的方案,要作“保守设计”,亦即要使用比正常功能更好的零件。这种做法可减少维修工作人员,但会增加生产成本。

对用户感到不满的可维修性的考虑往往是在事后进行的。虽然好的产品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好的维修性,但常常还要针对用户的意见修改相应的产品模型。显然,这种做法会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为要重新换工具、增加检验和进行某些修改以补偿维修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可靠性”可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能运行一定时间的概率或可靠程度。例如,一个灯泡的可靠性可定为0?郾999即在

1000次试验中失败一次,但其试验必须符合以下各项条件,即运行时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伏,工作次数不能超过10000次,寿命不超过3年。

如果零部件互相独立并且数量极大,那么要使这个产品达到高可靠性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从两个继电器串联的情况来看,首先假设2个继电器的可靠性或概率为80%,那么成功的概率是0?郾80×0?郾80,即64%,这个可靠性已经无法被生产所接受了。而我们实际当中见到的系统远非一个零部件,最简单的产品也有几十甚至上百个零部件,而庞大的宇宙飞船的零部件就有成千上万个了。如果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独立的,又假定在本例中所有零件都是统计独立的,要使宇航员成功机会达到90%宇航员完成任务与安全返回,则这成千上万个零件的平均可靠性必须达到0?郾90,对于每个零件而言,可靠性几乎要等于1.

而实际上,大部分零件的制造达不到那么高的可靠性,并且某些部件对系统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于是在设计上常常采取冗余的策略。其方法可采取并联重复组件,如增加油箱和电源装置,或者是采用多种设施,如除自动控制装置外再增添手动的人工代用装置。

为了安全起见,很多设计人员往往不考虑按照统计上所要求的可靠性来建造某些系统,而去追求更高的可靠性。历来的传统,人们往往嘲笑工程师,特别是结构工程师,他们在设计桥梁时,花非常多的时间做应力计算,直至小数点后四位,然后为了安全而计算得到一个大于4倍的安全系数,尽管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