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9935100000003

第3章 修身篇(2)

3.对平辈要谦虚:对与自己年龄相仿者,如同学、同事等,也要谦虚有礼,不可藐视。

4.对晚辈要谦逊:有志不在年高,有德不在大小。有一些晚辈虽然比我们年龄小,但是我们要以谦逊的态度来尊重并加以提携。

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一天,他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个孩子用泥土围了一座城,坐在里面玩耍。

“你看见马车过来为什么不躲开呀?”孔子问孩子。

“从古到今,只有车子躲开城,哪有城躲车子的道理?”

孔子愣了一下,走下马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项橐。”

“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车没有轮子?……”

“您老人家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孔子一连提了十几个问题,都难不住孩子。

“现在轮到我来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

“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呜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

“不对!鱼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也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吗?青蛙善于鸣叫,它们的脖子长吗?……”

孔子佩服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好拱手连声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说完,孔子就驾着车绕道走了。

“你看见马车过来为什么不躲开呀?”孔子问孩子。“从古到今,只有车子躲开城,哪有城躲车子的道理?”孔子愣了一下,走下马车,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项橐。”

5.对外要谦让:在公共场合,无论车站、码头、机场,都应尊老爱幼,处处谦让。

6.对内要谦下:即使我们身为领导,也要对下属体贴入微,不可独断专行,要征求众意。

7.对自己更要谦卑:不可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要严以律己、谦卑自处。

8.对大家要谦谦:在大众面前,不可张扬,要低心下气,这样才能赢得众人的爱戴,真正成为一个谦谦君子。

有道走遍天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将谦道发扬光大,恒久不衰,你的德行就如同日月、天地,没有人不愿意亲近你。你的生命一定会光辉灿烂,事业一定会走向成功。

交友之道

俗云:独木难成林,孤燕难飞行。人一生不能没有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或许在你交往的朋友当中,有的对你的生活给予了诸多的关照与帮助,有的为你解除心里的苦闷与烦恼,还有的帮你提升心灵境界和开启智慧。这些朋友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力。然而交朋友也应慎重,不可乱交。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不良的朋友,会带给你诸多麻烦与苦痛,甚至将你引向深渊。那么,什么朋友可交,什么朋友不可交?如何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论语》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友:第一种,友直,就是指正直坦荡、刚正不阿的朋友,这种朋友对我们的人格提升很有帮助。

第二种,友谅,就是指诚信无欺、诚恳实在的朋友,这种朋友是非常值得我们信赖和依靠的。第三种,友多闻,就是指博学多闻、道德学问颇深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以为我们解除困惑,提升心灵的境界与开启智慧。损者三友是对我们人生无益的——第一种,友便辟,这种朋友心术不正、道德败坏,与他们长期相处对你的德行有损,还有可能让你身败名裂。第二种,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当面对你恭维、奉承,骗取你的信任和好感,很容易让你患上“大头病”;在背后又传播谣言、诽谤你,让你名誉扫地、处境尴尬。第三种,友便佞,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朋友是靠不住的,他们总喜欢言过其实、夸夸其谈。

益友不是靠抽签抽到的,这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这些又来自于圣贤的教诲和经验。

交友首重人品,除了上述的损、益三友之外,还要看一个人是否讲孝悌、重诚信,是否知礼、守礼等。林则徐一生总结出“十无益”来提醒世人,其中一条就叫做:“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孝悌是为人之根本,一个对父母不孝,连兄弟都不友爱的人,能对朋友真心实意吗?对亲人都不知道感恩,又怎么能记得朋友的恩德呢?所以,孝悌是衡量一个人交友的标准之一。

倘若我们的朋友能有五伦八德中的其中一到两种德行,我们就已经终生受益了。如果再能交到八德俱足的朋友,那就恭喜你,你的人生将一片光明。切忌交往一些忘恩负义、自私自利、嫌贫爱富、贪图享受的朋友。

朋友的多与寡、优与劣,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有内涵与境界的高低。要想结交高素质的朋友,首先自己要提升道德修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海茫茫,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俞伯牙善弹,钟子期善听,当得知子期去世,伯牙顿感人生得一知音不易,便从此断弦绝音,以祭子期。

志向相投,知己知彼。两个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而且能够心心相印、彼此了解。常听到有人说:“知我者××也。”表示彼此的默契已经达到不用言语沟通,而是用心来体会的地步。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的莫逆之交,成为千古美谈。起初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本钱少,却总是要大利。鲍叔牙的手下看不惯:“大人为什么要这样纵容这种贪得无厌之人?”鲍叔牙说:“你有所不知,管仲不是贪图小利之人,他只是由于家中人口多,开销太大,才这样做的,我也是自愿让给他的。”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总是跟在最后,而撤退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都耻于与他为伍。这时,鲍叔牙却说:“管仲是因为家中上有老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不忍让父母晚年丧子而无人照顾,不忍孩子成为孤儿,并不是怕死啊!”后来,管仲知道了这些话,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旷世奇才,只是没有机遇施展,所以一有机会就将他推荐给齐桓公。果然,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辅佐,才成就春秋霸业。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一起学习,称为同学,但是未必可以同事,可以共事但也未必可以同道。如果两个人的信仰、志向、原则各不相同,即使成为了朋友,也最终要分开。所以,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可以长久,经得起任何考验。

俗话说:“相见容易,相处难。”融洽的朋友关系,会使我们在生活、学习、事业等方面受益无穷,那么如何才能与朋友相处融洽,并有始有终呢?

曾子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朋友之间的交往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朋友之间如果失去信用,是不能长久的。古代将鼎比做诚信,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都是说诚信的重要。

东汉南阳的朱晖,在太学读书时即以人品高尚、尊师爱友受到学友们的尊敬。朱晖有一个同郡好友叫陈揖,他们常在一起谈诗论文,饮酒赏花。陈揖不幸早逝,留下遗腹子陈友,家境很贫寒。朱晖不仅在经济上经常资助陈家,还着力培养好友之子陈友读书成才。后来,南阳太守司徒桓虞闻知朱晖的人品,有意提携朱晖的儿子朱撷到府中任职。朱晖想到好友陈揖之子陈友品学兼优、德才俱佳,生活却很困难,便对太守司徒桓虞说:“大人盛情,朱晖深为感激。小儿朱撷无才寡德,难当重任,而书生陈友,家贫为学,才识过人,请大人召见!”太守见其举贤不举亲,深为钦佩,召见陈友之后,发现果然如朱晖所言,就委任陈友为府中文案小吏。陈友勤奋努力,廉洁奉公,深得太守赏识。朱晖热情照顾提携亡友之子事件传开后,人们都称赞朱晖是守信笃义的千古良朋。

真情真意的朋友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俗语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东汉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叫荀巨伯。一天,一个人对他说:“有个叫费洋的人是你的朋友吧?我从他的家乡过来,他病得很重。”

荀巨伯大吃一惊:“他怎么没有通知我呢?一定是怕我担心啊!我现在就去看他。”那个人连忙阻拦他道:“你不能去啊!匈奴兵就要打到那里去了。大家都往外跑,你去那里,不等于送死吗?”“这种情况不是更没有人照顾他了吗?我必须得去那里!”说完,荀巨伯立刻赶回家,简单地收拾一下行李,匆匆忙忙地上路了。费洋见自己的好友来了,既高兴又感动,但随即坚决地说道:“匈奴兵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你别管我,快走!”荀巨伯摇头说:“你病成这个样子,我是不会丢下你不管的。”正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费洋指着后门说:“巨伯快跑,匈奴兵来了。”苟巨伯背起费洋说:“咱们一块儿走!”结果,他俩谁也没有走出去,全被匈奴兵堵在了屋里。领头的匈奴将军看见屋子里竟然还有人,感到很奇怪。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非常感动,给他们两个人鞠了一躬,带兵撤出了这个乡镇,这里的百姓也因为苟巨伯的义举而得到安全。

《论语》公冶长第五曾提到,孔子要颜回、子路各言其志。子路不假思索地说:“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可见,子路是个重义气之人,他的愿望就是能与朋友分享富贵,为朋友承担痛苦。

其实,一分痛苦分担之后,就少了一半的痛苦;一份快乐分享之后,就变成了两份快乐。这样一加一减,快乐多了,痛苦少了。

俗语云:“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很多朋友因一些利益冲突,互相计较而导致友情破裂。如果朋友之间,能够看淡财物,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两个盗墓贼发现了一个藏有很多宝贝的古墓。一个对另一个说:“我用绳子将你放下去,你把那些宝贝拿上来,我们一起分。”就在宝物一件件被拉上去的时候,下面的贼突然发现了一颗稀世罕见的夜明珠,他想:“这件无价之宝我何不将它据为己有?”于是,他将这颗宝珠藏在怀里,对上面的贼说:“好了!宝物都拿上去了,快拉我上去!”上面的贼想:“我何不一人独享这些宝贝?”于是,他将绳子一松,又将墓口堵死,就这样怀揣夜明珠的盗墓贼被活埋在了墓穴之中。

《论语》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注重道义,小人见利忘义。

朋友相处不应以出身低微、其貌不扬,甚至身有残疾等,而产生轻视、怠慢之心,应当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爱护。

南北朝时期的江革,自幼失去了父母,是邻居们将他抚养长大的。他非常喜欢学习,十几岁便成了一个知书达理、品德高尚的人。后来,他和宣城太守谢胱成了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问。谢胱见江革生活贫困,就经常为他买些生活必需品或书。一次,谢胱出行回来,正好路过江革家,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十分寒冷,只见江革身披破棉袄,嘴唇冻得发紫,却还在聚精会神地读书。

谢胱看到此景,心中非常难过,马上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轻轻披在江革身上,又把自己的毡子用刀割成两半,其中一半铺在江革的床上。江革披着谢胱的棉衣感动地说:“谢兄,此生有你这样的朋友,我死而无憾了。”

古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首先尊重他人。乞丐尚且不食嗟来之食,更何况朋友呢?

有一对好朋友,其中一个腿有残疾,许多人都瞧不起他,不愿意与他交往。只有这个朋友,不仅不嫌弃他,还因为他的才华与德行而将他请到自己的公司去做经理。这个朋友从未把他当做残疾人看待,每次下楼的时候,他故意不去搀扶他,生怕朋友会有自卑感。他们就这样彼此尊重、爱护,相处了二十多年。

《论语》云:“朋友数,斯疏矣。”朋友之间相互尊敬而不过分亲近,才能长久相处。圣人云:“亲附善友,如露雾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就像我们在淡淡的雾中行走,虽然还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其实已经在时时浸润我们的身心。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好朋友,不一定天天在一起,哪怕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的德行、言语、行为,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孝经》云:“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我们一生中能有一位敢于劝谏的朋友,就不至于身败名裂。《弟子规》云:“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听到批评就发怒,听到恭维就高兴,这样久了,巴结奉承的朋友都来了,而直言不讳的朋友就离你远去了。反之,听到赞美就战战兢兢,听到批评就欣然采纳,渐渐地直言不讳的朋友就都来了。大舜闻善则拜、颜回不贰过、子路闻过则喜,这些都是欣喜接受谏言的典范。

《弟子规》云:“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互相劝勉,才可以彼此进步,如果我们看到朋友有过失却不去劝谏,就失去了对朋友的义,如果国君有过失而大臣不能及时进谏,就失去了为人臣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