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的修养
9925300000005

第5章 励志(2)

二是在心性上,浓艳之处要能淡得下。缺乏自我修养的人,往往需要外在的包装才能自立;缺少自知自明的人,常常需要前呼后拥才有自信。因而常看到权力起贪欲,一旦饱暖思淫欲,没有冲淡的趣味,富了衰得更快,贵了毁得更早。趣味冲淡就是告诉大家不要有市侩气、庸俗气、无聊气。花红柳绿能淡定,酒色财气不为所动。

操守严明,是要想成大事业、走向成功必须要有的原则底线。有些官员越做越差,有些商人越做越衰,不是机遇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是因为没有了自己的底线。制度从来是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透明,一个人时刻在被大家检验着。欧阳修*《朋党论》中说: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德不孤,必有邻,志同道合者做事,虽艰辛而越走越光明。沆瀣一气者做事,看似捷径,实则久临深渊,一时侥幸,随时灾祸。一旦没有底线,堕落的速度是惊人的,他再也不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更何况,以利相交者,必以利相疏。与其留祸患于将来,何不亡羊补牢?多交益友,以道义相砥砺。

做事要想成功,则要看得破得失,能撇得开闲杂之事。要想做成事业,每年都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目标,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到有舍有得,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大学生读书也是如此,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计划,修读课程是为修学分,修学分是为了毕业;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从来不想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读书为了什么?在读书时期,最要的是心无旁骛,把闲杂事情放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何有的人很难实现,固然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但从主观上来讲,很多人是自己放弃了目标。既然不知不觉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那梦想便只能成为梦,无从坚持便无从实现。

所以,我们先试着让自己的志向和自己的兴趣合而为一,因为做感兴趣的事情容易坚持,那就通过读感兴趣的书、做感兴趣的事来培养自己的兴趣,不感兴趣的则可以应付,感兴趣的就一定要坚持,要是连兴趣都坚持不了,那就不要抱怨自己总是落魄失意。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因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其一为文学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其二为史学家,修有《新唐书》、《新五代史》。

二、立德要高

《左传·襄公十四年》里讲: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在中国古代,“德行”被看得非常之高,因而在人的理想中,立志不仅仅是要立身,更要从德行上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韩非子说:“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韩非子·喻老》)立志太难,因为立志的目的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超越自己。而超越自己,一是在知识能力上超越,二是在心智、修为上超越。

儒家也讲慎独、讲自省,《中庸》说: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慎独就是能够在独处时,反省、约束自己。一个人的境界究竟如何,不是取决于在人前的高谈阔论、文质彬彬,而是取决于在隐私的场合、在独处时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在儒家看来,要立德,首先要省思;而省思,首先要真诚。

什么是真诚?首先是不欺骗自己。

现实生活里,我们常常是自我宽慰,自己找出理由来欺骗自己。看见今天下雨了,有的就找到了不去上课、不去工作的借口,看似获得了别人的谅解或者理解,实际是在欺骗自己,为懒惰、怯懦找到了借口。做学问写文章,几个注释不想核对,页码不想查,就编造一个来应付,看似欺骗编辑,实际也是欺骗自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的习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轻易放弃、不加注意,习惯了也就自然了,不知道人生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而这些细节恰恰决定未来的成败。

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想立身,还要懂得放弃自我、尊重自我。放弃自我与尊重自我矛盾吗?其实不矛盾的。放弃是把原先的小我、旧我放弃掉,每一天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要跟昨天的自己告别,这正是对自己的尊重。做了错事,要告诉自己“没事的,这是过去的我,从明天起,我就是个全新的自己”。做了对事,也要告诉自己“别在意,那是昨天的成就,明天我又要面临坎坷”。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国王让臣下送他一句话,然后刻在戒指上每天警策自己。这句话是这样说的:“记住,这一切都已过去。”成功的时候,这一切都过去了,我要从头开始;失败的时候,这一切也都过去了,还可以重新再来。

立德,就是要认真地善待自己,把“道德”作为立身的根本,作为立志的基础,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志向,不要轻易被外在的诱惑扰乱心志。王阳明曾说: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与黄诚甫》)

功名和富贵都不应该时时放在心上,何况其他?

面对不义之财,要想一想是否合乎道德的要求;面对不义之事,也要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能成就大事业的人,都贵在坚持。工作的坚持容易,德行的坚持则是动心忍性的考验,需要付出时间、努力和艰辛,甚至有时会付出生命。殷周之际的伯夷和叔齐,之所以成为天下敬仰的道德典范,就在于他们坚持了操守,既不对殷朝愚忠,也不投奔侍奉周武王,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正是靠心中永恒的坚持。

唯有立德,方能担负责任。而能担负起家国责任的,则是大德。德行为仁,责任为义。只有心存大爱,才能大义凛然,才能勇于负责。真正的豪杰、志士和能成大事业的人,都是责任担得起、恩怨放得下、成败想得到、事业做得成、得失看得破、闲杂撇得开的人。该做之事一定做好,做错了就勇于承担责任。有的人能够成为领导、领袖,动荡的时候能一呼百应,在于他有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做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多数人碌碌无为,就是因为他们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更遑论能对历史负责了。

一个人最大的优点是要有责任感。不管是家国的责任,还是自己的责任,都要担得起。一个人最强的优点是要放得下,懂得放下恩怨,对别人有恩要忘掉,别人对自己有怨也要忘掉,内心不要计较这些事情。如果他帮助别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他报恩,那么他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不是在想着帮他,更不是在想着为他。这样,心里放不下恩怨,就很容易产生不平衡,生出怨恨。平时的言语中,因为有人说话让你难堪,他便对其不理不睬,千方百计找机会报复。这样的行事,会让人的格局越来越小,做人越来越小器,最后朋友也会变得越来越少。想要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敢于承担责任,懂得放下恩怨。

敢于负责,勇于自省,坦诚不足,改过自新,是立德的主要途径。凡是总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常常推诿的人,多是缺乏责任感,不敢正视现实,不愿承担义务,跟人谈起来好像是完美无缺,实际一生不知道自己毁在什么地方,耽误在什么地方,倒霉在什么地方。

我们知道,只要作人,就会有对错;只要做事,就会有成败。因而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仔细考虑,但又不能贪求所有。现在的人欲望太多,什么是欲望?需要的少,想要的多。结果是追求越多,失望就越多,越追求反而越痛苦,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很多东西都得不到。人生一世,哪能事事只得不舍呢?立志时,要把成败想清楚,做事才能有舍有得,生活才能有轻有重。

比如说,在大学读书时,要明白是先把脑袋满起来,还是先把口袋满起来?

现在很多新闻宣传某某人大二、大一就挣了多少钱,可不可以?可以,新闻就是为了求新。但若仔细想想:大学生都去打工争钱,而做了老板后却要回来参加天价的学习班,重新回炉。与其这样颠倒,莫不如在大学时先把脑袋满起来,全力学习,保持简单的生活,先把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参加工作后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我曾经见过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停地在外面打工,整天做小买卖或做家教。出于勤工俭学,这固然可以理解,但若以此为乐事,就有些过分了。读书时,一定要把学习放到第一位,只有先把脑袋装满,将来才可能把口袋满起来。如果毕业的时候没有一技之长,不能独当一面,他这个大学时光就浪费掉了,也是对自己青春的亵渎。

读书为了什么?从简单的生活逻辑来说,就是为了改变现有的环境,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无论是先天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通过掌握知识、培育德行来提高自己的修为,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有的人觉得读书没有意思,甚至说自己读完本科、读完研究生以后,跟以前没有明显变化,找的工作甚至不如以前。为什么会如此?只能说明他在学校时没有认真读书,没有认真修养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个子长了、年龄大了、文凭高了、德行修为一点都没有进步,跟老师、同学没有学到任何优点,反倒故步自封,江河日下。

三、立言要慎

对于大学生、研究生,尤其是要做学问的人来讲,立言一定要谨慎。《周易·系辞上》说: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君子自己不出所居,但他的美言高论能被很多人传颂,千里之外的人都响应他,在于言皆由衷、言之成理。我们知道现今的文章传播范围很广,博客、微博、网页甚至期刊,随时都在更新,这就要我们发言一定要很谨慎。

尤其是刚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人,一定要先给自己定一个原则,即不能抄袭。别人说过的话就不能去抄,引用就要加上注解来说明是别人说的,养成学术规范。韩非子曾经说过:山上的野兔到处跑,因为它没有主人,大家都去追,这样是可以的。对于知识、观念、言论来说,就像奔跑的野兔,每个人都可以去表达,但不能把别人表达的拿过来说成是自己的,否则这和窃取也就没有区别了。

现在环境变了,写文章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曾经听导师讲,老一代学者一般不让学生轻易地写文章、发表文章,因为火候不到,写出来的东西缺少深思熟虑,轻易发表,发现立论不实会后悔的。我有时看10年前的作品和论文,就觉得有些汗颜。但现在的体制不同了,鸡还没养成就要求下蛋,甚至不惜杀鸡取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入校,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发文章,急功近利,仿佛学问是可以逼出来的,创新是可以设计出来的,成果是可以考核出来的。流风如此,我们更要谨慎说话,既不能免于流俗,但心里要有一个尺度,不要被某些浮躁、虚空的学风扰乱了心志,坏了做学问的规矩。

立言有两种,一是知识之言,即道问学。刘勰《文心雕龙·章句》里说: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是把自己的思想、理解的道理表达出来,成为专业化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或者阐释文本。

而另一种则是立德之言,即尊德性。范晔在《后汉书》中评价丁鸿说:

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

高明的人写文章不是为了自娱自乐,不是为了表达自以为是的道理,而是为了教育、启发天下的人。因此我们要意识到:写文章是在和天下人对话,这些话是会在天下传播的。那就要想想有没有真知灼见,有没有值得去听的对象,无病呻吟的东西就不要说,没有格局的牢骚不要发,既然去写、去说,就要竭尽全力去做好。

立言不是娱乐,不是随便写写心里话,写什么都无伤大雅、无关紧要。从古至今,中国人把写文章看得很重要,称之为“道德文章”: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前一个“言”说的是有德之人,受人尊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者,不一定德行优良。我们先讲立德,再说立言,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以德为水,以言为舟,德行高则言自善,道义明而文章著。

真正的立言,取决于人的自立。陆九渊教育他的学生说: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为什么不能学人言语?按照韩愈的说法,是“一犬吠日,百犬吠声”,一只狗看见日食开始狂吠,一群狗就会跟着它叫,但它们却不知道为什么。对写文章也是如此,不明白的事一定要自己思考,不要老是跟在别人后面,那样永远打不出自己的天地。齐白石也说学画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我的还可以,但只追求完全形似于我的人,那是走到死路上了。这就是说立言要有原创性、要有创新性,一味模仿别人,最终会毁了自己。

《围炉夜话》中说: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真正坦坦荡荡的大丈夫,要能坚持操守,只论事情本身的大是大非,即使遭点灾祸也毫无怨言;真正立身正直的士君子,写文章就要写公允平实之言,立言精确详备,使人信服,而不能哗众取宠。做学问、写文章要守正出新,最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看似令人耳目一新,实则经不起推敲。今天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明天又考证出来李清照是一个爱赌、嗜酒、好色的女人,后天又出现一个博人眼球的观点:李白原来是个混混。好像这样研究,一下子就出名了。但矫枉不可过正,做文章要凭证据,不要老去揭秘、去窥探别人的隐私,而是要中正平和,有堂堂之阵、赳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