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曾经一语道破天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而且,作为天地之间最具智慧的人,除了肉体需求、精神追求,还有更高层次的性灵超越。因此,禅者修行是为了探寻宇宙人生的大道,明心见性——觉悟心灵极致的妙绝。这一过程犹如“虫蛹化蝶”,非常漫长、非常艰难、非常危险,他们必须远离纷扰。古来,数不胜数的祖师于深山更深处,安贫乐道,孤望守寂,终于豁然开悟,契入佛之大道。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远离社会,无意民众,然而,我们纵观历史,每当佛教历经劫难,奄奄一息之时,正是那些从山林走出的得道高僧,延续佛陀血脉,绍隆祖师法统。佛教,毕竟是一种以高深圆融的“怔悟”为根本的宗教。禅者于山修禅,隔断尘缘,不仅仅是一种飘逸和潇洒,更能容易体悟自然规律的脉动:白云出没太虚的无著,清风畅游山谷的无碍;大山雄伟而挺拔的浑厚,蓝天灵明而深邃的旷远……用心领悟,山林之中处处都是禅机!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云水天涯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从诞生的那天起,佛教就是一个“行走”的宗教:当年,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赤足游历在恒河两岸,将佛法的种子播撒到五印度的四面八方。佛法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广泛传布于世界各地,就是由于二千五百年来佛陀弟子们不停地在地球上奔走,或云游托钵,或弘法传教,或寻师求道。不论是耸入云霄的山峰,还是急流澎湃的江河,都不能阻止他们奔走不息的脚步。斗转星移,寒来暑往,佛陀觉悟的纶音于是年年月月、朝朝代代地绵衍流传到我们的手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禅者行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古人来说,行脚参禅绝非易事,且不说那山路崎岖的艰难,荒野孤寂的凄凉,单单那体力的巨大消耗,对人的精神意志就是莫大的考验与锤炼。云游丛林,历练禅道,开阔眼界,拓展胸怀,更是死守孤寂难以得到的。何况,三人行必有我师,五人聚高朋自来。良师益友能授业解惑,成就道业。因此,禅僧潜修一段时间之后,便芒鞋锡杖,一瓶一钵,开始了云游天下的参禅生涯。
禅宗历史上最著名的行脚僧,应该是赵州从谂。他开悟之后,便携瓶持锡,游历诸方,开始了漫长的云水生涯。这尊古佛走啊走,一直走了五六十年。后人说:“赵州八十犹行脚。”他行脚参方,不管名气大小,也不顾辈分高低,用他的话说:“七岁小儿胜我者,我即问尹;百岁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
自古以来,行脚与隐居是禅僧修行必须经历的两个阶段。该隐居之时隐居,当行脚之时行脚。
行脚又叫“云水”——禅僧为了参谒诸方善知识、寻师访道而四处旅行,恰似天空中飘忽不定的白云、大地上奔腾不止的流水。因此,行脚僧也被称做云水僧。不同门派之间的禅者相见,必然要舌枪唇剑激战一番,丛林之中称之为“斗禅机”、“机锋互换”。他们之间机锋峻烈的法战,恰似长矛对快枪,针尖对麦芒,刀光剑影,电闪雷鸣……
石块相击,才能迸出炽烈的火花;雷电交加,方可撞出照彻天空的闪光。正是禅者的剧烈法战,才使得那些装神弄鬼者原形毕露,那些惺惺作态者狼狈逃窜;正是禅者之间的相互砥砺,才将禅的境界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锤炼出了一批又一批大师级的禅客。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那千百万则公案,大都是祖师云水参禅的智慧结晶。甚至,连“江湖”一词,也是禅僧行脚的产物:
中唐时期,中国禅僧凡是参禅问道者,不是到江西马大师处,便是来湖南衡岳石头门下,人称“走江湖”。其后,江西、湖南一直是禅宗最兴旺的地区,手眼通天的禅师众多,因此江湖之路,便是觉悟之路,解脱之路,成佛之路!于是,全国各地的禅僧行脚,往往首选“江湖(江西、湖南)”。——这便是“江湖”一词的真正来源。
禅之境界
经过长期隐修、云水参禅的禅者,犹如虫蛹化蝶,从肉体到心灵,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古来,禅者有三种境界:第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第二,空山无人,花开水流。第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禅的境界,普通之中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奇妙。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那阻野云飞。”
善静禅师这两句偈子,没有想弄成什么千古名句,他不过是以此传达禅者所独有的精神境界:
竹林密集,苍翠如海,似乎连风都难以穿行;然而,你若是潺潺流水,你便可以畅通无阻。山峰巍峨,高耸天际,飞鸟无法到达,走兽难以逾越,但是,片片白云却悠然飘过,峰峦益高,益见其惬意。竹林流水,清泠活泼,流遍原野都是歌;青山白云,灵动飘逸,万里蓝空任挥洒……
融通万境而无挂碍,韵出象外而意无穷——禅者因解脱而自在、而豁达、而空灵的心境,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风来了,竿竿翠竹摇曳着美妙的风姿,翩翩起舞,风情万种,竹叶沙沙,如吟如诉;风止了,它们立刻恢复平静,不媚不俗,不送不迎,亭亭而立,恬静如画……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禅者如是说。“事来心现,事去而心随空。”——禅者如是做。
临济宗黄龙派创始人——黄龙慧南说:“夜来风起满庭芳,吹落桃花三五树。”
风舞桃花,风无传香散花之意;花染风韵,花无熏风醉人之心。一切自然而然,随缘而生,缘谢而灭,美妙且和谐。——禅眼看世界,茫茫宇宙,真理无处不在,万事万物,智慧无时不显。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云峰志璿禅师说。
当代最杰出的比丘尼——台湾花莲慈济功德会会长——证严法师说:“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缩小自己,开阔胸怀,让自己可以走进别人的眼里,甚至进入他的心里,而不会刺伤人。”
人的眼中,最容不得异物,人的心里,更是不许外来入侵。而一个活生生的人,如何能在人家的眼睛之中自由出入,而不碍其眼?怎样能在人家的心灵里任运自如,而不伤其心?只能像证严法师所说,尽量“缩小”自己,使自己完全空灵起来,就像一轮明月,穿潭底而无痕。
正是因为如此,证严法师才能走进千千万万的人心之中,她一个身无分文的弱女子,才能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佛教慈善机构,进而将千千万万遭遇各种不幸的人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六祖五大弟子之一永嘉玄觉说。
汉州无为随庵的守缘禅师,闻听他的师父宝峰禅师在法堂举说此语,释然顿悟。说道:“以一统万,一月普现一切水;会万归一,一切水月一月摄。展则弥纶(遍满)法界,收来毫发不存。虽然收展殊途,此事本无异致……”
青原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回来,亲见知识(高僧大德),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种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分别)得出,许你亲见老僧。”
禅者风采
黄檗希运对祖师爷马祖道一的禅风十分敬佩,师父百丈怀海问他是否要继承马祖?黄檗大摇其头,说:“我若继承马祖,会葬送我的儿孙!”
对于这样欺师灭祖的话语,百丈却大加赞赏:“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黄檗故意用一个无理的问题来问师父。百丈招招手,说:“你走近一些,我来告诉你。”
黄檗那样问话,是要挨师父的巴掌的。然而,他却一个箭步上前,闪电似的给了百丈一个响亮的耳光!
更奇怪的是,百丈不但不恼,反而拍掌大笑:“莫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
禅者,就是这样生动活泼,意趣昂然。
二十年之后,黄檗希运的弟子临济义玄从江南北上,来到了河北的滹沱河畔,住持临济禅寺。一日,镇州节度使王绍懿来到寺中,在僧堂前,他问:“这一堂僧人还看经么?”
临济义玄摇摇头:“不看经。”
王绍懿再问:“还学禅么?”
临济义玄说:“不学禅。”
王绍懿大惑不解:“经又不看,禅又不学,究竟作个什么?”
临济义玄道:“总教他们成佛作祖去。”
好一个“总教他们成佛作祖”,充分展示了禅者超佛越祖、唯我独尊的气概。棒下无生忍,当机不让师。正是因为如此,禅宗才历久弥新,风流千古。
时光转换到了北宋与南唐对峙时期。宋朝大将曹翰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令旗一挥,大宋的虎狼之师扑向江南,扑向风景秀丽的庐山……
听说附近的民众都躲进了圆通寺内。于是,曹翰带着大军呼啸而来。然而,偌大的寺院,只有一个老和尚——住持缘德禅师。其他人早已作鸟兽散。
缘德禅师端坐在高高的法座上,不但不起立迎接,甚至连眼皮也未曾抬一抬。
这分明是蔑视!大将军曹翰勃然大怒,刷地一声抽出寒气逼人的宝剑,大喝一声:“和尚,你没听说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
缘德禅师徐徐睁开眼睛,慢慢悠悠说道:“你哪里知道,还有不怕死的和尚!”
这种视死如归的从容,气定神闲的安详,连久经战阵、杀人无算的曹翰也从未见识过。他环视一周,说:“既然不怕死,僧众为何都逃散了呢?”
缘德禅师说:“击鼓就会回来。”曹翰就去敲鼓。他敲了半天,连个人影都未看到。缘德禅师平静如水的目光注视着曹翰:“你有杀心,鼓声里带有杀气。”
说完,缘德禅师站立起来,亲手击鼓。那鼓声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祥和与安宁,连焦躁的曹翰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不一会儿,僧人们陆陆续续回到寺中。曹翰与他手下的兵将简直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
同样在宋朝,宋徽宗得知芙蓉道楷禅师人品俊逸,德行超俗,禅法神奇,于是就赐给他紫衣,并亲封法号:“定照禅师”。
皇帝老子的赐号嘉奖,是多大的荣耀啊!然而,道楷禅师却拒不接受。他说:“我一个出家人,专心致志学佛修禅就是了,要这些世俗的名利有什么用呢?”
天下竟有如此不识抬举之人!宋徽宗感到皇家的尊严受到了损害,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不由得雷霆震怒。他一道旨意,命令大理寺收押道楷,严厉查办!
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然而,道楷禅师宁可进监牢,也不被名利所动。于是,他坦然接受了刑罚,披枷戴锁,踏上了荒沙漫漫的流放之路。
宋朝至道元年,瑞鹿遇安禅师行将圆寂。他沐浴更衣后,自己走进棺材,让人盖上棺盖。人们常说,盖棺论定。遇安禅师的棺材虽然盖上了,传奇却来了:
三天后,弟子们按照惯例要将师父火化,于是就打开了棺盖。只见遇安禅师就像佛祖释迦牟尼圆寂时那样侧卧着。弟子们见到师父的遗容,忍不住痛哭起来。这时,本来已经死去多日的遇安禅师又活了过来。他从棺材里走了出来,升座说法,并严厉训诫弟子们:“此后,再打开我的棺材的人,就不是我的徒弟!”
说完,他重新回到棺材,寂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