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9672300000025

第25章 说禅(3)

乾隆爷要到常州天宁禅寺视察,方丈眼开禅师说:“我们就以坐禅来迎接圣驾吧。”——僧人在禅堂坐禅之时,任何人不得打扰,包括皇帝老子在内。

吃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闭门羹,乾隆爷当然很生气。幸好,有内行的大臣告诉他:眼开禅师是开悟的祖师。于是,乾隆皇帝的态度马上转变,颁下圣旨,要请眼开进京当国师。谁知,眼开禅师听说之后,展颜一笑,双腿一盘,两眼一闭——死了。

这就是禅者,这就是禅者的风采:大智且大勇,洒脱而神奇。什么名利,什么生死,统统是过眼烟云。归宗志芝禅师如是说: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禅之思维

手把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的这首偈子,许多人都会背诵,其中“退步原来是向前”,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道理,更是禅的思维方式。

一位禅僧自从住进禅堂,就夜不展单,胁不沾席——俗称“不倒单”——昼夜修行,不睡觉。他十年之中,天天坐禅,从不懈怠。然而,眼看着同门师兄弟一个个越过龙门,化做飞龙喷云播雾遨游太空,而他仍然是鱼儿一条、一条鲤鱼。

他实在想不明白,就到方丈请示住持和尚:“师父,在您的弟子中,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的了,可是为什么我反而不能开悟呢?”

禅师递给了他一只葫芦和一把粗盐粒,说道:“现在你去把葫芦里灌满水,再将盐粒装进去。你若是能让葫芦里的盐立刻融化,你就开悟了。”

弟子将信将疑,但仍然按照师父的嘱咐去做了。不一会儿,他手里提着沉甸甸的葫芦跑回方丈,急切地对师父说:“师父,盐粒装进去之后,并不能立刻自行融化。而葫芦的口太小,棍子又伸不进去,无法搅动,所以葫芦里的盐到现在还没化完。”

禅师接过葫芦,将里面的水倒出了一部分,然后摇晃了几下,所有的盐粒马上都融化了。这时,他才对弟子说:“你整天不间断地用功,不为心灵留下一些空闲,就如同灌满水的葫芦,搅动不得,摇晃不动,如何能融解其中的盐粒呢?又如何能心开得悟、契入禅机呢?”

弟子不解:“难道,不用功就能开悟吗?”

“修行要用平常心,破除一切执著。而执著修行,急切地期盼开悟,也是一种执著,必须舍弃。”

弟子闻言,豁然开悟了。

明代,一位儒生从乡村进城去。儒生自然不可无书,所以,跟随他的书童就挑了两大捆。正是因为挑选、捆扎这些书籍,出发晚了一些,当他们距离县城尚有二里多地,已是日落西山、晚霞映天、炊烟萦树的薄暮时分。在那时代,为了安全,大小城池夜间是要按时关闭城门的。所以儒生有些着急,一个劲儿催促书童快走、快走!

一条河流横亘眼前。

幸好,有一位禅僧,效仿唐代的船子禅师,在此摆渡。过河之后,儒生向禅僧打听:“我们是否能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

禅僧认真打量了书童几眼,说道:“你们若是徐徐而行,还能来得及;若是急急忙忙赶路,恐怕就不能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了。”

儒生认为禅僧是故意调侃自己,心里有些恼火。就是嘛,若是快速前进赶不到,慢慢而行岂能按时到达?!

儒生不想露宿荒郊野外,就一个劲儿督促书童向前赶路。可是,没走多远,挑着书籍一溜小跑的书童,没有注意脚下,被石头绊了一跤,担子摔出老远,捆书的绳子摔断了,书籍散了一地。小书童还磕破了膝盖,疼得啼哭抹泪,半天才爬起来。等他们重新收拾好,赶到城下时,那两扇无情的大门已经关闭了。

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更需要我们时常审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心灵。给心灵留下一定的空间,智慧的火花才能产生。否则,很可能“穷暮而无归宿”。

禅之智慧

大江东去,波浪翻滚。康熙皇帝与镇江金山寺住持香磬禅师站在高高的望江塔上,江天水色,浩渺烟波,尽收眼底。忽然,康熙皇帝指着百舸争流的江面问香磬禅师:“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

长江万里,号称黄金水道,桅帆叠影,舳胪相继,舰艇画舫,艋艟轻舟,各种船只来往其中,如何能知其确切数字?只见香磬禅师不慌不忙,伸出两根指头:“不多不少,有两条船。”

康熙追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

“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香磬禅师说。

盛唐时期,江州(今九江)刺史李渤,系旷代大儒。他创白鹿洞书院,饱读史书经典,学富五车,融会百家,冠绝古今,人称“李万卷”。不是么,连赫赫有名的大才子白居易,也只能屈尊给他当助手——江州司马。

一日,李渤来到城南庐山归宗寺,问智常禅师:“佛经中说:‘芥子纳须弥’。一个微乎其微、比针尖还要小的芥子,如何能容纳一座须弥山?实在荒谬至极!”

是啊,一尺长的物体,放不进九寸九的容器里,更何况将一座无边无际的大山,放入一个比针尖还小的芥末子里呢!

芥子纳须弥,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智常禅师不答反问:“我听说,李刺史你读书万卷,学贯古今。可是,先生的腹胸也不过椰子大小,万卷书册都装在了哪里?书中所记载的古今几千年历史、纵横数万里风物,在你的身体内又如何安置、怎样陈列?”

李渤于智常禅师的言下,顿悟“芥子纳须弥”的玄妙旨意。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大同禅师说:“可惜了一杯茶。”

禅,何以有风流千古的魅力?

因为,禅的精髓是般若,禅的实质是般若。般若,可以勉强翻译成大智慧。

禅的大智慧,就是宇宙的真谛,就是自然规律,就是人的内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对社会事物本质的感悟与把握。禅,可以滋润我们的慧根,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与机趣。

禅,之所以被称为东方大智慧,关键是它的思维方式。我认为,禅之思维,是超越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直觉思维,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灵感思维、顿悟思维。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内核,把握本质,与自然发展之客观规律统一律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体会过直觉的神奇与灵感的美妙,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这,就是禅力图赋予我们的,并使之经常化、实用化的智慧。所以,禅的智慧,是宇宙真谛在人的精神中的直觉感应,是人与自然之理的应合,是天地大道的体现。禅之思维并不神秘,每一个人,都能将这种直觉显发出来。因此,禅,不是赠给我们一支美丽的花朵,而是为我们播下智慧的种子,只要我们愿意,它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机趣妙悟,心有灵犀。

用心领悟,你也是一位潇洒、智慧的禅者。

禅之妙用

四十年多前,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到东京向大龟禅师问禅后,根据禅的精髓,创立了“造人先于造物”的“心之管理哲学”,开创了现代管理的先河。

他认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禅宗又名心宗,讲究明心见性。心的管理就是禅的管理,禅的管理能够促使管理者和员工心有灵犀,心心相印,从而成为风靡世界的管理大智慧。

20世纪50年代,是晶体电子高速发展时期,全世界都在研究晶体管的制造原料——锗。根据经验常识,人们自然而然认为,若想制造出性能最好的晶体管,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锗提炼得更纯。

日本是电子生产大国,有许多机构投入了这方面的科研,其中包括新力公司的江崎玲於奈博士。为了将锗提炼得更加纯净,他挖空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净,总是难免掺入一些微量杂质。

这时,江崎博士进行了反思:研究这一问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用锗制造出更好的晶体管,为什么一定要将思维固定在将锗提炼得更纯这一方向上呢?

于是,他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即,有意识地一点点增加杂质,看它究竟能制造出什么样的晶体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他将锗的纯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时,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一种最理想的晶体就此诞生了!

这项发明轰动了世界,为晶体管成本大幅度降低、电子工业迅猛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因此,江崎博士荣获了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些年来,被誉为“日本半导体之父”的江崎玲於奈博士演讲最多的题目是“失败中学习”。

1934年,美国的比罗兄弟发明了圆珠笔。因为它具有不用灌墨水、可以复写、不污染纸、使用方便等特点,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写到两万字左右,笔芯上的圆珠就会因磨损而变小,无法再用。这一缺陷严重影响了圆珠笔的销路。

全世界精明的商家都看到了圆珠笔潜在的巨大商机,于是许多国家的生产厂商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一难题进行研究。既然圆珠是因磨损而变小,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就集中在用更耐磨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滚珠,从而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但是,新的问题却因此产生了:采用耐磨的新材料,要么制造工艺复杂,加工成本大幅度提高;要么原料珍贵,得不偿失……

这时,精明的日本青年中田藤三郎想:何必困在圆珠耐磨与否的思路上呢?圆珠笔能顺利书写两万字,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了;比起需要不断灌水的钢笔来,省去了不少麻烦,可以说,它已经是一支方便使用的好笔了。于是,他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是改进笔头上的圆珠,而是改变笔杆,使之变细、变短,只灌进大约能书写一万五千字的油。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圆珠笔,是一种在圆珠磨损到无法使用之前先用完了油的笔。困扰众多研究者很长时间、令大家头痛不已的难题,就这样轻而易举解决了。

为什么总是别人发明,而由日本人成功利用?

中国禅宗传入日本之后,其深远影响无所不在。茶道,剑道,花道……甚至,连厕所也有其道。可以说,日本人的生活态度,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无不受到禅的启发,所以类似于“锗的纯度”与“圆珠笔”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日本的有很多、很多。因此有人说,日本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国家。

禅的世界源远流长,深邃而广袤,空明而灵动。它所蕴涵的般若智慧,它所阐发的顿悟思维,可以使得我们直接契入宇宙人生的真谛,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与自然之理融合,与天地大道相应。

由此我们知道,禅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它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科学精神,一种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奢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日益冷漠,精神日益焦虑,能够解决这个困扰生命的大难题的,非禅莫属。

对我们现代人说来,禅,是一片性灵的净土,是一个心灵的家园。归来吧,回归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逍遥洒脱的天性,回归你充满智慧、充满情趣、充满安详的人生。

启迪智慧,感悟人生,激活思维,灵动心泉——在意趣盎然的漫画里,体验历代祖师的心境,感受禅的真谛,领悟禅的神奇,实现禅的超越。

一册蔡志忠先生漫画在手,可以使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代禅者茶话对谈,在他们的引领下,步入洒脱自在的性灵王国。

(作者系河北禅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号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