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母语传播概论
9662700000030

第30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的人才培养战略(6)

而此后发生的四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网络对话都及时以日本国际救援队在救灾现场的活动、中日防灾合作,以及中日体育交流为主题分别进行了直播。与此同时,和NHK的合作也一直持续着,双方合作举办、同步播出的“中日年轻人对话”以及由国际台日语部播音员通过电话连线形式定期出演的“北京报道”栏目也已经确定,并延续至今。

2009年之后,国际台针对影响中日两国经济、社会、舆论的社会现象及突发性事件也多次举办了网络对话,其中既有日语部主动策划的,也有迫于事态紧急而临时受命举办的,与2007年“四季对话”每期都有3个月左右精耕细作的准备时间相比,2008年之后留给每次对话的可支配准备时间都大幅缩短,有的直播从开始策划到播出甚至不足一周的时间,这对平时习惯了以翻译、念稿播音为主的短波节目制作者来说,是相当严峻的挑战,最终每次得以较好地完成播出,可以说与日语部在筹备四季对话所打下的基本功、协同合作体制密不可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对话为提升网络时代的母语传播从业人员的素质起到了很好的磨炼作用。

(二)网络对话模式在国际台的推广运用

2008年5月初,一张醒目的海报张贴在国际台大厅的告示板上,“中克网络对话”的字样跃入眼帘。在笔者印象中,这应该是国际台“网络对话”字眼首次出现在“中日”之外的语言中。

国际在线克罗地亚语网站于2008年7月正式开通,是国际台开通的第49个外文网站。2008和2009年,克罗地亚语为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共精心策划了两次网络对话,并联合对象国的广播媒体共同播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008年5月13日中国与克罗地亚迎来建交16周年纪念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也于5月13日访问克罗地亚。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在线中文网和克罗地亚语网站于北京时间5月11日18∶00—19∶00联合推出主题为“相距不再遥远——我眼中的中国和克罗地亚”的网络对话。

2009年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克罗地亚,这也是两国建交1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克罗地亚,意义重大。克罗地亚时间19日上午9点,国际在线克罗地亚语网站网络电台“律动·中国”推出特别节目“我眼中的中国和克罗地亚——中克两国网友趣味网络对话”。中克双方嘉宾和网友互动,不仅畅谈了各自关于中国和克罗地亚的动人故事,克罗地亚网友还特别为到访的胡主席推荐家乡的美景和美食。

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国际台土耳其语广播立即采取行动,于7月13—17日与土耳其有影响力的调频电台“方向”台合作,连续5天举办了“来自乌鲁木齐的声音”中土系列网络对话,14位各界有代表性的嘉宾走进乌鲁木齐演播室,以其亲身经历分别就“7.5”事件真相、经济社会发展给新疆各民族人民带来的实惠、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和各民族和谐相处、新疆的民族宗教政策等话题回答了土耳其听众的提问。其间还插播了大量最新动态消息、国际台记者在新疆的采访录音和受众反馈,有效地传递了我国政府的声音。

2009年,网络对话又有了新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9月9日,题为“相距不再遥远——中罗友好姊妹城市市长对话”节目在郑州举行,这也是国际台“相距不再遥远”中外友好城市市长网络对话节目的第一站,郑州市和罗马尼亚克鲁日市市长第一次通过网络进行现场对话。

以城市为主题的网络对话的启动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发挥出国际台母语传播的独特魅力,2010年5月和6月,上海—萨格勒布、西安—庞贝网络对话相继举行,加深了彼此的相互了解,并针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直播主题集结国外的智慧进行了回应。

诞生于网络时代、服务于网络时代的“网络对话”机制在国际台的母语传播实践中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网络对话作为网络时代母语传播的创新平台,在过去的4年中迈出了扎实的步伐,顺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相信这一机制今后仍将继续彰显其旺盛的活力。

案例4:拓展母语传播的网络交流空间——中土“7.5”事件网络对话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国际在线土耳其文网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方向”调频电台合作,在乌鲁木齐举办了“来自乌鲁木齐的声音”中土系列网络对话。网络对话充分发挥了国际台的独特资源优势,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并借助境外媒体平台,坚持用事实说话,向土耳其民众介绍了“7.5”事件真相,有力地回击了境外敌对势力和西方媒体在“7.5”事件上对我国的歪曲攻击,有效影响了国际舆论,增强了对外传播实效性,扩大了国际台在土耳其的影响力。

中土系列网络对话是国际台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进行境外舆论干预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对探索有效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此次活动也是母语传播取得实效的一个范例。

一、活动简介

由于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渊源,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的“7.5”严重暴力事件引起了土耳其舆论的高度关注。土耳其“东突”分裂分子旋即粉墨登场,频频出现在土耳其各大媒体,竭尽造谣诬蔑、混淆视听之能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反华恶浪。在“东突”分裂分子和其他敌对势力的策动和蛊惑之下,当地主流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矛头指向我国政府。一时间,土耳其民众受到蒙蔽,政府高层中也出现了不利于我国的言论。如果听任这种局面发展下去,中土关系势必受到严重伤害,其结果将是“东突”势力迅速“收复失地”,重新将土耳其打造成其反华分裂活动的大本营,直接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

在这种严峻的局势面前,国际台以国家媒体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国际台土耳其语广播部密切跟踪对象国舆情,向有关部门及时上报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建议。其后,按照中央的部署,在台领导和总编室的直接指导下,西亚非中心、新媒体中心和土耳其语部迅速策划了中土系列网络对话活动。

7月10日,国际台连夜召集西亚非中心、新媒体中心和土耳其语部负责人研究报道方式和内容,并与土方合作电台达成共识。7月11日,再次召集总编室、新媒体中心和土耳其语部负责人对方案进行细化。12日,由总编室领导带队,土耳其语部、新媒体节目中心、技术中心骨干力量和外籍专家组成的直播小组抵疆,立即展开工作。在中宣部前方指挥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国际台新疆记者站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仅用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网络和电话线路开通、设备安装调试等所有前期准备工作。

7月13至17日,国际在线土耳其文网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方向”调频电台合作,在乌鲁木齐举办了“来自乌鲁木齐的声音”中土系列网络对话。网络对话每天于北京时间18∶00—19∶00(土耳其时间13∶00—14∶00)从乌鲁木齐演播室通过国际在线土耳其文网直播,土方合作伙伴伊斯坦布尔“方向”电台同步直播。直播由国际台土耳其语部主任夏勇敏、土耳其专家布泽和“方向”电台台长于克塞尔·克林奇担任主持人,国际台土耳其语部退休维族播音员茹克娅担任维语—土耳其语现场翻译。安卡拉“自由”电台、《土耳其新闻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加盟,直播、转播、转载报道了网络对话节目内容。

7月13日,国际台举办了以“7.5”事件真相为主题的第一期网络对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外传播办主任、“7.5”事件新闻发言人侯汉敏,土耳其国家电视台TRT海外频道驻华记者乌卢切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赴疆采访的土耳其语部记者作为嘉宾,在乌鲁木齐演播室参加了网络对话。土耳其“方向”电台于当地时间13时至14时同步直播了网络对话。该台台长亲自担任了直播节目的提问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侯汉敏向土耳其受众介绍了“7.5”事件的真相和中国政府为维护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并耐心解答了国际在线土耳其文网网民和土耳其“方向”电台听众的问题,以确凿的事实和具体的数据回击了境外敌对势力的攻击。中土两国记者介绍了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土耳其记者对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开放、透明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并客观介绍了乌鲁木齐市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的情况。

7月14日,国际台举办了以回击“维吾尔语言文化灭绝论”为主题的第二期网络对话。国际台土耳其语部外籍专家、“方向”电台台长于克塞尔·克林奇担任直播节目主持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专家阿布杜热扎克和发改委官员伊玛目分别就维吾尔文化的保护、新疆经济发展给各民族人民带来的实惠等话题,用维语回答主持人和土耳其网民和听众的提问。两位维吾尔族嘉宾以确凿的数字和亲身经历,驳斥了境外敌对势力散布的“中国在新疆进行民族同化”、“维吾尔语言和文字正在消亡”等谬论,对境外分裂势力策划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表示了强烈愤慨,强调大多数维族同胞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各个兄弟民族一样,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连续五场网络对话中,14位各界有代表性的嘉宾走进乌鲁木齐演播室,以其亲身经历分别回答了土耳其听众的提问。其间插播了大量最新动态消息、国际台记者在新疆的采访录音和受众反馈,有效地传递了我国政府的声音,并与受众进行了充分的互动。

对话活动期间,还插播了土耳其驻华大使埃森利接受国际台记者专访的录音,第一时间向土耳其受众传递了大使就土中双边经贸关系、文化交流、安全领域合作等方面的积极表态。

为配合网络对话直播,土耳其语部对无线和在线广播节目进行调整,开设“7.5”事件真相网络专题,跟踪事件的最新发展,刊播了重要稿件、大量图片、视频以及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并及时搜集舆情和受众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

二、活动的反响

此次网络对话在国际台土耳其语部52年的历史上开创了先例,并得到了中央领导、中宣部、中央对外传播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传播办和国际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关于举办中土网络对话等节目,帮助土耳其受众认清乌鲁木齐事件真相》的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胡锦涛总书记7月16日批示:“国际台此事办得好,要加大力度,加强针对性。”李长春同志7月15日批示:“国际广播电台利用语言的优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要继续加大对伊斯兰国家宣传力度。”在疆指挥报道工作的中宣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对报道也做出了指示,并亲自协调解决网络和通讯等实际问题。中土网络对话也因其在对土舆论中立下的漂亮战功,入选了中宣部“7.5”事件报道优秀作品评选“创新拓展奖”。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宫小生和土耳其驻华大使埃森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网络对话向土民众介绍“7.5”事件真相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埃森利在与土耳其语部负责人的电话交谈中说,“7.5”事件发生后,他非常关注事态的发展和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内的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他认为,国际台对“7.5”事件的报道充分、客观、公正。他注意到土耳其及其他媒体事发之初失实、歪曲的报道。近来土耳其媒体在这方面有所改观,国民开始倾向中国官方媒体的客观报道。他对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谨慎、开放、透明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希望此次事件不要影响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和友好关系,希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继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