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母语传播概论
9662700000031

第31章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的人才培养战略(7)

据监测,中土网络对话共计5小时直播期间,国际在线土耳其文网直播页面访问量为33462人次,音频流量为3.58G。据“方向”电台提供的数据,5天里共有近120万人次通过该台收听了中土网络对话,且收听率呈逐日上升趋势。许多受众发出短信、电子邮件和跟帖,普遍认为国际台提供的信息比土耳其其他国内外媒体更全面、更真实。他们对当地媒体此前对“7.5”事件的片面报道表示不满,开始反思土耳其舆论和政界人士在事件后的表现。有的受众还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慰问。与此同时,对话活动受到了土耳其主流媒体的关注,直播节目过程中我方发布的权威消息被当地多家主流新闻网站引用。土耳其主流媒体舆论开始转向,从一开始的大肆诬蔑、恶意攻击、措辞严重失实逐渐转向客观、真实。例如,7月14日,土耳其国家电视台TRT网站,刊登了两条相关信息:一条是中国政府特别代表宋爱国就乌鲁木齐“7.5”事件同土耳其议长会晤。另一条是7月13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在该市制止一起暴力案件中,依法击毙2名犯罪嫌疑人,击伤1名犯罪嫌疑人的消息。这两篇报道从措辞到内容非常客观、真实。尤其是后一条新闻,在描述事件过程中,一改过去用“屠杀”甚至“种族灭绝”等恶意攻击之言词,使用“打死”、“击毙”嫌犯的客观表述。在新闻的结尾强调了目前中国新疆地区局势稳定,乌鲁木齐、喀什等主要城市生活、生产开始恢复正常。

据土方电台提供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其听众在收听网络对话直播节目后普遍认为国际台提供的信息比其他国内外媒体更全面、更真实。在对话进行到第五天时,在互动平台上首次出现了向中国人民致以慰问的手机短信。“方向”电台台长克林奇在网络对话结束后发来电子邮件说,嘉宾们的讲述令他本人都为之动容,让他认识到,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互助,乌鲁木齐事件还会夺去更多无辜百姓的生命。

国际在线土耳其文网站受众积极参与了此次对话活动。一位叫尼尔均·鲜奥鲁的网民留言说,“正如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帝国主义势力也是分裂中国活动的幕后主使。他们企图借(新疆发生的)这一事件,利用土耳其人对新疆问题的敏感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通过破坏土中关系同时陷土耳其于不利。我衷心希望土中两国能共同努力,消除事件的影响。”

三、活动的特点

(一)实施“编辑部前移”,首次尝试有针对性地在事发地进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

“7.5”事件发生后,国外媒体,尤其是土耳其媒体大量援引了境外“东突”势力散布的谣言和对我国的恶毒攻击。要戳穿谎言,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事发现场报道事实真相。在国际台开始进行网络对话之后,土耳其媒体在有关“7.5”事件的报道中开始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谎言迅速减少,比较客观的报道和反思性的评论开始出现。

(二)首次尝试与对象国传统媒体联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

本次对话活动的合作伙伴伊斯坦布尔“方向”调频电台在土耳其全国性电台中收听率位居前10位,目前其固定听众超过200万。与这样一个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合作,一方面弥补了国际台影响力不够强的弱势,同时也有效地推介了国际台的品牌。

(三)突出媒体特点,以事实说话

此次网络对话十分注重突出媒体客观报道的特性。正如为此次对话制作的片花所表达的那样,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回答听众诸如“乌鲁木齐到底发生了什么?那里的现状如何?那里的人们是如何看待“7.5”事件的?”这样的问题。在此次对话中,主持人采取了客观和超脱的姿态,自始至终没有发表过任何倾向性评论。邀请的嘉宾大部分是维族人,也有汉族人和回族人,还包括土耳其记者。由这些事件的目击者来讲述事实和他们的观点,大大增强了对话节目的可信度。

(四)互动性和参与性强

本次对话期间开设了多个平台以增强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其中包括国际在线直播平台上的留言板、合作方电台的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直播过程中,乌鲁木齐演播室的主持人将后方编辑部通过MSN传送的留言板和短信平台上的听众留言进行动态性播报,“方向”电台主持人也随时根据听众的问题进行提问,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

四、案例剖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肩负的使命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其中“向世界介绍中国”是重中之重。

一个国际传媒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当然与其所依托的国家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但也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公信力积累过程。在国际舆论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重大突发事件已成为各国际传媒彰显自身国际传播力的一个重要舞台,也是发展中国家媒体在国际舆论战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契机。

中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高,带来的是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迅速提高,尤其是一旦发生涉华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往往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如果应对得当,作为我国对外传播主渠道的国际台完全可以通过这些事件获得打破“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快速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捷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土系列网络对话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深思的。

可以说,中土系列网络对话是国际台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进行境外舆论干预的一次成功尝试,对探索有效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此次对话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迅速、准确把握“第一时间”是增强舆论引导力的首要因素

此次网络对话的成功,是国际台在涉华重大突发事件后对境外舆论主动干预的结果,其发挥的作用也毋庸置疑。可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同属话语权范畴,舆论干预力与舆论引导力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舆论干预属于话语权的初级阶段,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舆论引导则属于话语权的高级阶段,是一种主动行为。两者之间的这种质的差别,决定了其结果的大相径庭。舆论引导,因其主动,能抢占先机,从而事半功倍;而舆论干预,因其被动,因其目的是改变既已形成的观念和舆论,所以注定是艰苦的,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而,话语权的真正体现,应该是一个传媒的舆论引导力。

应该看到,我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在经历了拉萨“3.14”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的历练之后,已经逐渐成熟。此次乌鲁木齐“7.5”事件,西方主要媒体之所以能够基本保持客观,是与我国采取公开透明的态度和对外传媒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密不可分的。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我国媒体的快速反应机制还不够成熟,舆论引导技巧还不够老练,策划还不够精细,“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的尺度把握得还不完全到位,导致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不完整。而信息,或者说是事实的不完整,让敌对势力有机可乘。

中土系列网络对话所进行的舆论干预,正是起到了弥补这部分缺失事实的作用,其结果是让谎言噤声,使土耳其舆论进行反思。然而,国家、民族和传媒机构的自尊决定了其不可能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就是说,当地对我国不利的舆论氛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的扭转。而如果我们能够避免事实的不完整,这种被动的局面是可以避免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迅速、准确地把握“第一时间”,主动出击,以不可辩驳、完整的事实抢占先机,是舆论引导力的首要因素。为此,国际台应当尽快建立起一个比较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重大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和一支能战斗、懂战略的多语种多媒体应急反应队伍。

(二)遵循传媒的特性,坚持以事实说话是增强舆论引导力的立足之本

传媒,顾名思义是传播的媒介。它是信息的载体,而不是评论机构。对外传媒尤其如此。一个对外传媒,只有坚持传播事实,才能赢得公信力,进而引导舆论。

正如前文所述,主持人自始至终恪守了传媒的特性,在节目中承担了信息传递者和事实探究者的角色,让参与节目的嘉宾去陈述事实,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这一做法所取得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事实胜于雄辩”这一真理。

中土网络对话在传播事实方面的另一个有益尝试是将报道的地点选择在事件现场。“第一现场”是对事实的佐证和强调。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当然,坚持传播事实,并不是说传媒就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传声筒。传媒的思想、立场和价值观是通过对事实的选取和关键词的设定等来表现的。比如说,此次中土网络对话的每一期话题和参与嘉宾,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之后才确定的,其选择的立足点便是“中国立场”。

(三)“借船出海”是增强舆论引导力的“快车道”

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国际台的声音还很弱,舆论影响力还不够强,这是一个现实。要改变这种现实,根本途径是通过艰苦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要缩短这一过程,尤其是在涉华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起到影响和引导境外舆论的作用,“借船出海”不失为一个良策。

此次中土系列网络对话之所以能够成功达到“危机干预”的目标,借助对象国本土传统媒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合作方既有的听众群和舆论影响力,为国际台提供了一个远比自身要广阔得多的传播平台,让我们的声音放大了许多倍。

“方向”电台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家私营调频电台,其调频广播覆盖包括伊斯坦布尔在内的土耳其马尔马拉地区,卫星广播覆盖土耳其全境及中亚和巴尔干地区,并建有自己的网站,目前其固定受众超过200万,在土耳其全国性电台中收听率位居前10位。该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自2009年5月20日以来,一直无偿转播国际台土耳其语广播的新闻节目。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该台于2009年6月23日起,与国际台共同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我与中国》联合有奖征文活动。“7.5”事件发生后,该台保持了客观的报道风格,转发了国际台大量的新闻和时事报道,并发表了多篇揭露热比娅分裂势力真面目的稿件。国际台通过与“方向”电台合作,实现了借船出海,增强了节目的针对性,提升了传播的实效性,扩大了在土耳其的影响力。

事实上,国际台的每个语言广播部门都拥有丰富的境外资源。如果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去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国际台的舆论影响力是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的。

(四)母语传播是增强舆论引导力的首选手段

土耳其民族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同属突厥民族,在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和习俗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这种渊源为境外疆独分裂势力提供了土壤。长期以来,他们与西方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利用各种手段歪曲事实、误导舆论,极力营造反华氛围,为其分裂活动张目,土耳其也成为疆独分裂活动的重灾区。而他们采取的手段其实十分简单,无非是以其所成立的所谓“非政府组织”的名义向土耳其国家首脑、政府部门、传播机构和民间组织定期派送土耳其语的宣传材料,凭借语言优势组织或参加各类论坛、研讨会,寻找各种由头在媒体抛头露面。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因其不存在语言的障碍,却在营造反华舆论氛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反观此前我们的涉疆问题的对土宣传,因受翻译力量的局限,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对象受众母语以外的语言进行的,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国际台的土耳其语广播,在涉疆问题的对土宣传工作中始终承担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台土耳其语广播自开播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有关新疆的宣传报道,常年在无线广播中设立《新疆今昔》栏目并在在线广播中开设有《中国新疆》频道,向土耳其民众介绍新疆的历史与今日的发展。而“来自乌鲁木齐的声音”中土网络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国际台发挥母语传播优势的一个典范。由于几乎全程使用了对象受众的母语和近似母语(维吾尔语),一方面使我们的目标受众群得以最大化;同时也使我们能够把我方的信息“原汁原味”地传达给受众,极大地方便了与受众的互动。

乌鲁木齐“7.5”事件之后,土耳其语部按照中央和国际台编委会的部署,做好了《走进新疆》有奖收听系列活动;加强了无线与在线广播中涉疆报道的力度,并注重与受众的网络互动和交流;加大了在土推介力度,扩大国际台影响力;加快在线和无线广播本土化进程,2010年与对象国合作媒体共同开通“中土文化旅游网”,并实现调频租时落地,以此丰富了传播手段和平台。相信随着不久以后伊斯坦布尔节目制作室的建立,“编辑部前移”战略的实施,国际台土语广播定向报道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母语传播的实效也将得到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