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些日子,儿子告诉我,他们之中的一个男孩被选去了,不再读书,进了剧组。
这个男孩我是认识的。他到我们家里来过。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长得浓眉大眼,虎头虎脑,身体健康,开朗活泼。我也见过他的妈妈,是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她是一位很优秀的知识分子。据这位妈妈和老师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个男孩的父母都是留学生,而这个男孩的祖父和外祖父也分别是著名知识分子和“高干”。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姑且称这位男孩叫小X吧。
小X是独生子,是父母双亲和祖辈们的心肝宝贝,在他们的抚育下,小x成长得又健康又聪明。我也很喜欢他。我担心他进了剧组会耽误功课,就问儿子:
“他进了剧组,功课怎么办哪?”
儿子说:“老师说了,剧组里有文化课老师,负责给他补习。赶明儿他拍完了电影,再回学校,跟着原来的班上学。”
我说:“哦。”
其实在我的心里,对“剧组”里的文化课老师,能否与学校里的老师同步,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又过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小X回到学校里来了。他拍完了电影,回到了原来的班里。
在剧组里生活的一年多时间,让小X发生了变化。他一直和众多的成年演员相处,他的心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外人无从知晓。反正是他回到学校以后,功课不如以前那么好了。小学毕业后,他没有考上重点中学。
这还不算什么,上了中学以后,他又上了一个坏人的当,这个坏人是在剧组里认识他的,是个小偷,偷了贵重物品后,敲开了小X的家门,让小X替他窝赃。他之所以选中小X为他做“窝主”,是因为他觉得小X的家位于高级住宅区,保险,不易引起警察的注意;而且小X还是个孩子,容易上当受骗,他当然没有告诉小X这些东西都是他刚刚偷来的,他对小X说这些东西都是他自己的。果然,小X一看是认识的人,就很“仗义”地答应,为他“保管”。后来,这个坏人被警察抓住,他供出了自己的“窝主”,而这个“窝主”就是年纪轻轻的小X。为此,小X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接受了几年的少年“教养”生活。
一个本来十分优秀的孩子,就让一个坏人毁坏了前程。后来,这个孩子返回了社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然而,他错过了考大学的机会,没有学习专业。好在,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而且遗传基因优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懂得分辨善恶,为自己开辟一个新的前程。
多年之后,有时我和儿子谈起小X,我还会欷歔不已。儿子却对这件事看得很淡,他觉得人生的道路很多,不必太看重一时的教训,有时坏事就是好事的开始。
我为儿子的通达态度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暗自庆幸,多年前,那位导演没有选中我儿子,这对儿子和我们全家说来,都是好事。儿子是个很重感情的孩子,待人又厚道,在那样小小的年纪,还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时,被坏人利用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
坚守自己的优势
一个小孩子,还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他的弱势在什么地方,他自己肯定还不知道。
可是作为母亲,我要观察他,我还要引导他。
一个聪明而又敏感的孩子,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尤其是比较容易接受与他同龄的其他孩子们的影响。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放学回来,对我说:
“妈,我们班的某某某被北京业余体校招去了,她跑得特别快。她抱回来了一大堆新的运动衣,还有运动鞋。”
儿子的同班同学我几乎都认识。大概是因为太爱儿子,所以就特别关注与他有关的一切人和事。儿子今天所说的某某某,我也是认识的,那是一个高而且瘦,双腿很长的女孩子。
我说:“她的腿长,又瘦,所以跑得快。那个学校大概是想把她培养成为短跑运动员吧。”
儿子说:“发给她的那双运动鞋特别漂亮。妈,招他的那个学校挺棒吧。”
我从儿子的口气中听出来,他对那个女生被招去,略有一丝羡慕。而唯一引起儿子羡慕的动机,却是那双运动鞋。当时正是那些小男孩儿们迷恋运动(旅游)鞋的高潮时期。
其实,作为母亲,我常常想,儿子的最大优势在哪里?他的弱项又在哪里?怎样培养他,并且帮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成长为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中国有句俗话说:“知子莫如母”。我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感悟,认识到,儿子的最大优势是“头脑”,他很聪明,他好学上进,他有无限的智慧潜能。但是他又太敏感,在他还没有长大成人,没有形成独立判断力的时候,他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我必须帮助他排除前进道路上的枝枝蔓蔓,保证他得到正规的高等教育。
儿子除了好学上进之外,他还有一些别的优势。比如,他长得好看,这是天生的;还有,他的嗓子很好,等等。可是我觉得这些优势都属于生理特长,不是内在修养。我一向认为,对于一个男子汉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和修养,接受不接受高等教育,至关重要。自从儿子出生以来,我想的就是如何帮助他走进大学校门,其他诱惑,都被我归入“干扰”一类。
我这样想:当运动员,孩子具备成为世界冠军的条件吗?况且,每一个被选中的孩子,都还处于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能够预知,这一个或那一个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模样。小小年纪,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训练上,耽误了学业,如果能够成为像李宁、邓亚萍那样的人物,还有机会继续读书。如果不能取得优秀成绩,在该读书的时候没能读书,这样的后果,是要孩子自己一辈子承担的。
后来,在儿子高中毕业前夕的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女生的父亲向我咨询,他的女儿与我的儿子同班。这个女孩是他的小女儿。他对我说:“我的大女儿被我耽误了。我要吸取教训,不能再把小女儿耽误了。大女儿的功课本来很好,可是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个子长得高,被教练挑去。征求家长意见时,我很支持。后来我才知道,运动员的黄金时间极短,二十几岁就得退役。我的大女儿结果一事无成,想再继续念书,可惜跟不上了,没办法,只能进了工厂,没有技术,也没有学历,将来怎么办呢?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小女儿身上补救。您是大学教师,所以我要向您请教。”
我尽自己所能,把知道的信息,全部告诉了他。
现在回过头来说。那一天,听完了儿子的一席话,我对儿子说:
“某某某的腿长,所以跑得快。你跑得快吗?”
儿子说:“不快。”
我说:“所以那样的学校不适合你。”
我知道儿子当时像所有的小男孩儿一样,非常迷恋旅游鞋,于是继续对他说:
“你是不是非常喜欢旅游鞋?下个月妈领了工资以后,就给你买一双。你喜欢什么牌子的,妈就给你买什么牌子的。好不好?”
他很高兴地说:“好!”
我信守诺言,如约为他买了他喜欢的旅游鞋。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密切地注意着外界对他的影响,排除对他不利的一切因素。
为选择中学而调查研究
儿子进入小学六年级后,我开始考虑他上中学的问题。
我先请教他的几位小学老师,询问本区的中学哪一所最好,哪一所中学的师资队伍最优秀,哪一所中学的校风最朴实。
其实,作为老北京人,我对北京的中学概况,是有大致的了解的,我本人的六年中学生活,就是在北京城里度过的。但那毕竟是过去的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误导我的儿子。他还是个小孩子,缺乏判断的能力。所以我必须事先进行调查研究,向现任的老师们请教。
儿子的几位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每年都要把本校的毕业生送进中学,对本区的中学状况了如指掌。他们的个人品质都非常优秀,对学生家长总是诚心诚意地帮忙。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只要我向他或她提出了咨询,就都热情而诚恳地向我介绍情况。因为他们在这一点上与我有高度的共识——不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
这几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北京的中学里面,初中阶段的教学质量没有大的区别,或者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谓之差不多,也就没有语病的了。”初中阶段的教师队伍,也大体相当。差别大的地方,在高中。所谓重点与非重点,所谓重点之中的市级重点与区级重点,构成种种分类的关键区别,是高中的不同。师资队伍大不一样,教学质量当然也就大不一样。
对我说来,他们的一席话,真有醍醐灌顶般的效果。
在我的不断提问下,他们都不厌其烦地向我仔细介绍各个中学的情况。比如,哪一所中学与哪一所中学相比,前者的高中明显地比后者好,可是就初中而言,后者并不差,甚至在某个方面,还比前者略强。
一位老师建议,可以先上后者的初中,毕业后再考前者的高中,后者不仅初中不错,校园也比前者大,孩子的活动空间广。
而另一位老师建议,还是从初中一年级起,就去前者读书好,因为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教学风格,六年在一个学校里念书,孩子适应。等等。
这几位老师的意见,我都认真地记在了心里。
然后,我就利用星期日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去调查。
我先骑到高中好的那所中学,在学校的门口向内张望,之后又沿着学校的院墙,转了一圈。我对这所中学的外观和范围有了了解。
随后,我又骑到了另外的那所中学,它位于我从来没有到过的一条胡同里,校门古色古香,校园确实比前者略宽敞些,也略讲究些。我也围着它的院墙绕了一圈。
在向老师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我开始动脑筋细想。
最后,我决定选择前面的那所中学。原因有二:
一是如果孩子在这所中学读六年书,将来就能顺利地考取大学,那位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各个学校的教学风格可能不同,孩子适应起来有个过程,所以还是六年一贯的好。
二是这所学校离家较近,步行即可到达,而去另外的那所学校,必须乘公共汽车或者骑自行车。孩子还小,尚未学会骑车,而坐公交车呢,如果冬天遇到下雪,交通堵塞,路不好走,就会影响上学。我想来想去,还是选择路近的这所学校好。
我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丈夫,他也表示同意。
等到儿子小学毕业前夕,准备报考中学,填写志愿时,他征求我们的意见,我就胸有成竹地向他建议了我选择的这所中学。
儿子欣然表示同意。
这所中学,就是儿子中学时代的母校——北京二中。北京二中,当时是,现在也是,北京市的市级重点中学。它历年都排名在北京市的前十名以内。
中学篇
获得“金钥匙”作文奖
前面说过,我儿子一直对地理很感兴趣。
他考入北京市的市级重点中学北京二中之后,初中阶段仍然有地理课。地理课使他对这门科学的热爱,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以至于教他们地理课的老师,喜欢他到要认他当“干儿子”的程度。
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又写了一篇与地理有关的作文,题目是:《走进地理知识的宝库》。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
有些同学认为,学好地理只有死记硬背一条路,因此感到枯燥乏味。而我用另一种方法学习地理,感到其乐无穷。这种方法就是:观察和钻研地图。
我把世界地图挂在写字台对面的墙上,既装饰了房间,又便于随时查看。每当我看书看累了,就放下手里的书,仰面看看地图。我不是笼统地观看整个版图,而是仔细研究地图上的某个地区,把所看过的地名记住。看的次数多了,就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整个地图。
我还随身带着一本世界地图册。看电视、小说或报纸时,常常会碰到一些陌生的地名。为了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我练成了随时查看地图的习惯。比如:报纸上曾经报道,美国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交还给巴拿马政府的消息,我马上翻到巴拿马版图这一页,看到巴拿马运河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把巴拿马截为两段,它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近通道。过去,人们从太平洋去大西洋,要绕合恩角,走麦哲伦海峡。开凿了巴拿马运河后,大大方便了航海家。前些天的电视里,播放了西班牙政府取消对英国属地直布罗陀的淡水和蔬菜禁运的消息。关上电视机,我打开西班牙版图,在直布罗陀海峡北侧找到了这个城市。我还从地图上看出,它位于地中海到大西洋的咽喉要道上。经常查看地图,使我熟悉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名、首都以及不少重要的城市。
另外,我还从《智力世界》等书刊和中学生智力竞赛中得到启发,找来薄纸,用铅笔把一些国家的轮廓描下来,然后贴到硬纸片上,沿着铅笔线把硬纸片剪成各个国家的样子,写上国名、首都,放在身边。一有空,便拿出来仔细欣赏,产生了许多有趣的联想——阿富汗的形状像一个带发簪的妇女的脸庞;意大利的形状像一条腿(亚平宁半岛)在踢一个皮球(西西里岛)。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
恰巧,当时的《北京青年报》正在举办“我的金钥匙征文”活动,北京二中的老师们决定,把我儿子写的《走进地理知识的宝库》一文,和其他几位同学的文章,一起送去参评。结果,我儿子写的《走进地理知识的宝库》一文,获得了“我的金钥匙征文”一等奖。
北京青年报社还把这篇文章,选入了该社编辑的《我的金钥匙征文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