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9631200000025

第25章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5)

6.利用外国智力的战略

实行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而且还要引进人才,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决心不大,疑虑重重。对此邓小平同志说:“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24]他主张要利用外国智力,引进外国人才,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他认为利用外国智力,把外国人请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办教育,搞技术改造很有必要,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增强竟争意识。利用外国智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问题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过去我们是宴会多、客气多,向人家请教少,让他们帮助工作少,他们是愿意帮助我们工作的。”[25]这些简朴的语言,极其深刻地阐明了利用外国智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决心,指明了利用外国智力的方法和关键所在,为我们利用外国智力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战略思想,1983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决定》。《决定》指出,引进国外人才是促进本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十分有助于我们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对推动我国科技、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作用。

三、对外开放的战略保障原则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邓小平同志构建的对外开放战略思考中,也提出一些相应的战略保障原则,以保障对外开放政策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外开放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实行对外开放,要保证自身在世界经济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保证自身在利益上不受到他国的侵犯或牵制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全球化作为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潮流,它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也提出了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理论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要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经济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有前途。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对外开放,都有一个如何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全球战略,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其他国家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了。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26]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内外政策的基础,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并明确指出,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这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补充,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巨大的先发优势,一直试图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面渗透,以求达到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不战而胜的目的。“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27]当前苏联、东欧崩溃之后,西方“和平演变”的目标就集中到中国身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28]在全球化进程中,“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29]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个道理己经得到证明,将来还会得到证明。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也才有一席之地。“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30]我们一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继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安全。

注释:

[1]、[2]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254~255页、第51页,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7页,人民出版社,196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人民出版社,1993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9页,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9页,人民出版社,1977.

[9].《列宁全集》第41卷,第167页,人民出版社,19860.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0.

[11].《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54页,人民出版社,1983.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人民出版社,1993.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8~99页,人民出版社,1993.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1~52页,人民出版社,1993.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人民出版社,1993.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93.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人民出版社,1993.

[2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3页,人民出版社,1994.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3.

[22]、[2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6页、第199页,人民出版社,1993.

[24]、[2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页,人民出版社,1993.

[26]、[27]、[2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第311页、第311页,人民出版社,1993.

[29]、[30]、[31]、[3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第311页、第3页、第78页,人民出版社,1993.

[3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5~406页,人民出版社,1994.

[3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页,人民出版社,1993.

[3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8页,人民出版社,1993.

[3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2页,人民出版社,199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回顾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侯德芳

【摘 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伟大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对外开放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方面是邓小平的论述,另一方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的文献。本文拟从后者的角度,对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近30年的发展,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我们党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对外开放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新发展战略,使对外开放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阶段;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至今,我们党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新领域,使对外开放理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阶段进行回顾,揭示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对外开放理论 发展创新

一、创新观念,对外开放理论的初步形成

30年前,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家。近30年来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观念,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时代发展,形成了我国对外开放最初的理论成果,其主要内容是:

1.明确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1]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我们要促进国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大力扩展对外贸易。要尽可能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国资金进行建设,为此必须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必不可少的国内资金和各种配套措施。要积极引进一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先进技术,努力加以消化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生产建设事业。”[2]

2.阐明和论证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认真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3]《决定》阐明和论证了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必要性,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已经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所代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已成为世界性的了,在当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尽管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国际性的经济技术联系仍然很密切,闭关自守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必须继续放宽政策,按照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实行统一对外的原则改革外贸体制,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规模,努力办好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利用外资,吸引外商来我国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4]

二、创新战略,对外开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之后,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如何进一步发展呢?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对外开放理论的新概括。因为当时我们已经在实行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今后,我们必须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进入世界经济舞台,正确选择进出口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进一步扩展同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交流,才能为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好的条件。其主要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