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实现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有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如有人认为:来自社会生活、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的动力机制;建立相应的社会建制,是跨学科研究持续发展的关键;生长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邻或交叉区域的交叉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联合的中介环节;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互动的、文理合一的综合教育模式,是两种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性保障。还有人认为,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应该:第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要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第三要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和教育方式,加大人文学科的资金投入,倡导人的均衡发展。根据长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保障体系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构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
§§§第一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骨干力量,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一体,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是展示良好育人风范的根本保证,也必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与教育素养提高的同时,加强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
各级各类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目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培训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他们一般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便匆匆上岗。在工作中绝大多数人也未能接受专门系统的训练,进修提高的机会较少,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培养既具有科学精神也具有人文精神的大学生的需要。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深刻,知识面不够广博,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生专业引导方面不足,同时缺乏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生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知识,知识更新、思想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从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需要构建基于科学和人文的两方面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就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而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掌握管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如果一个人通过积极参加社会结构的活动进行学习,并于必要时在改造这些社会结构的实践中承担个人责任,就会充分地实现他在社会各方面的潜力”。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锻炼并实现他们在社会各方面潜力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可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主要忙于学生的事务性工作,很少走出校园去思考学生中的各种问题,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在职培训主要是通过校内的专题讲座;参加全国、省市辅导员短期培训班等途径开展,比起高校的专任教师而言,其脱产进修、专业高访等机会很少,没有针对辅导员职业的有规划、有系统的培训,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基于上述原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显得越来越迫切与重要。
(二)有规划、有系统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培训
1、内容的专业化,融科学与人文素养为一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任教师相比较,其知识在“博大”与“精深”两个维度中更多地体现在“博大”上面。因此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培训中,主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学科知识,构建融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为一体的培训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科学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知识是关于人文领域的相关知识,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哲学、政治、道德、历史、宗教、法律、文学、艺术等知识是人文知识的基本构成。人文精神是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熟悉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 ,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在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中无不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知识体系。
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首要最重要的职责,因此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等专业性理论知识,是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只有自己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以及优良的政治品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先进的思想方法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才能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内容来看,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咨询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管理者和辅导者, 其管理、辅导、咨询服务功能正在不断拓展,面对大学生的多种不同需求,首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将辅导服务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事务中去。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是思想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补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自己的专业领域,还应不断扩大知识面,广泛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经常阅读人文科学经典著作,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哲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素养,做到各领域触类旁通,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2)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只是通过专任教师讲授专业课程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传递科学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为此,必须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第一,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了解自然和认识自然,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震撼着世界。由于这个缘故,关注自然科学的变化发展、应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钻研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但是自然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群,大约拥有2000多门具体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加强学习数学论证、逻辑论证、数理统计等知识和方法,在工作中能够有效利用数学方法和逻辑推理实事求是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并以此传播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第二,自然科学作为反映自然物及其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知识体系,同人类其他类型的知识相比,具有客观真理性、认识形式的抽象性、内容的无阶级性、劳动的探索性、理论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等特征。但是自然科学本身是不断创新的,创新精神是自然科学的灵魂与本质。扎实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组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只有具有开拓进取意识的人,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永不满足、积极向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构建合理的能力结构,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创新性和时代性。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要求。人类社会已经迈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式,也对高校教育教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熟悉掌握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要合理运用网络开展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提高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科学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依靠信息素养和技能,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开展合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决策和问题求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成为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人才。
第四,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能处在低层次上运作,而应要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思考、研究。不仅要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好这项工作,而且更需要研究这门学问。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学生工作的热点、难点、重点确立为研究课题,从分析学生工作过程的各个方面及其运行机制中,揭示出学生工作的规律及其原则,从学生工作对象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中,探求学生工作的科学途径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理论层次,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工作实践。
学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意识,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其个人专业和兴趣特长,以学生事务管理、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划分小组,开展专项课题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理论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应增设学生工作的科研课题,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科学研究水平。
2、培训体制的校本化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的校本培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校本培训中要立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解决高校学生管理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家型、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目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教育创新活力,适应学校人才培养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校本培训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展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培训过程中要突出针对性,体现层次性,注重实效性,坚持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经验中学习,在理念更新上有所突破,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与改革的反思中成长。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坚持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贯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立足本校,在职自学为主,加强实践,多种形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的全员性、培训的全程性、灵活性、经济性与实效性等特点,开展以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健全情感人格为培训框架的校本培训,用课程讲授和自学、考试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的储备,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需求为主的“研修提高式”,力求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的“案例研究式”,更新观念转变教育行为的“学习反思式”,请名家开设专家论坛的“专家讲座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动培训的“小组讨论式”等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能力的“学习—反思—实践—发展”等多种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素质,促进其专业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