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这么一个例子。它发生在美国的那个曾产生了许多富翁的淘金的时代。青年农民鲁宾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卖了出去,来到了科罗拉多州追寻黄金梦。他围了一块地,用十字镐和铁锨挖掘起来。经过几十天的辛勤劳动,鲁宾终于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金矿石。而继续开采必须有机器,于是他悄悄地把金矿掩埋好,回家凑钱去买机器。鲁宾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机器弄来了,继续进行挖掘。
这次挖了不久就遇到了一堆普通的石头,这时鲁宾认为:金矿枯竭了,原来所做的一切将是一钱不值了。他已经难以维持每天的开支,承受不住越来越重的精神压力了。他只好把这个机器当作废铁卖给了收废品的人,卷着铺盖卷儿回家去了。那个收废品的人请来一位矿产工程师对其现场进行了勘察,得出的结论却是:目前遇到的是“假脉”,如果再挖3英尺,就可能遇到金矿。收废品的人按着工程师给他的指点,在鲁宾的基础上不断地往下挖。正如工程师所说的,他遇到了丰富的金矿脉,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当鲁宾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后悔得不得了。
其实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坚强的人们总是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在面对逆境的时候,能坦然应对的当推犹太商人。犹太人认为,人生的机遇有两种,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在顺境中顺流而上,抓住机会,或许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但面对逆境时,如果你缺乏忍耐和智慧,那么自然就会败下阵来。
犹太人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仍然泰然自若地做着他们的生意,甚至把逆境看成是赚钱的最好时机。犹太人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机会也不总是顺风而来,蕴藏在逆境中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足以改变人的一生。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对于逆境都要抱着一种积极而且乐观的态度。有没有去面对逆境的勇气和头脑,这往往决定着一个商人的成功与失败,也是判断一个商人经商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准。
有一个名为艾柯卡的人,他是美国汽车业无与伦比的经商天才。他任职于福特汽车公司,由于其卓越的经营才能,使得自己的地位节节高升,最后一直坐到了福特公司总裁的位置上。可是,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担心自己的公司被这个经商天才艾柯卡控制了,解除了艾柯卡的职务。艾柯卡离开福特公司之后,有很多世界著名企业的老板都来拜访他,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都被艾柯卡婉言谢绝了。因为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艾柯卡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国的第三大汽车公司,也就是克莱斯勒公司。艾柯卡要向福特二世还有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才能,还有福特二世对他的看法是错误的。艾柯卡到了克莱斯勒公司之后,对面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辞退了32个副总裁,关闭了16个工厂,裁员和解雇的人员上千,从而节省了公司的一大笔开支。整顿后的企业规模虽然小了,但却更精干了。另一方面,艾柯卡仍然用自己的那双与生俱来的慧眼去洞察人们的消费心理。他把那些有限的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并且根据市场的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型车,从而逐渐地与福特、通用在汽车市场三分天下,创造出了一个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样震惊的美国神话。
在1983年美国的民意测验中,艾柯卡被人们推选为“左右美国工业的第一号人物”。1984年,由《华尔街日报》委托盖洛普进行了“最令人尊敬的经理”的调查,艾柯卡又居首位。
同年,克莱斯勒公司的营利是24亿美元,美国的经济界将这个公司的经营好转看成是美国经济复苏的标志,有些人甚至呼吁让艾柯卡竞选美国总统。如果说在福特公司的艾柯卡是福特的“国王”,那么在克莱斯勒的艾柯卡,就是美国汽车业的“国王”。
经商天才艾柯卡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么一个神话,完全是受惠于当年被福特解职的逆境。正是因为这一逆境,才使得艾柯卡的事业步入了无限的辉煌。从艾柯卡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人在逆境中并不只是能失败,有时候它也是一种取得成功的动力。
时机产生于逆境
人生中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坎坷,也不知道会有多少逆境。犹太商人似乎对逆境视而不见,他们能在其中游刃有余。当危险来临时,他们仍泰然自若地做生意,甚至把逆境当作做生意的绝佳时机。犹太人认为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事业失意是人生的正常现象,似乎每个人都注定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一生的坎坷是难以避免的。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自认失败;而假如能够挺住,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经历这些逆境而来的。
一般人很难相信犹太人的坚定耐心和具有悠久历史的忍耐力。当然,他们的忍耐也有先决条件,即是“度”。聪明的犹太商人精于计算,他们的判断能力极强。只要他们认为合作伙伴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能够为自己带来钱财,那么,他们就能以坚定的耐心去等待对方转变心情。经营活动中,犹太人能忍的性子是天下闻名的,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等待对方态度转变。但是,犹太人的忍耐是基于那些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和买卖的,当他们发现生意不合算或没有发展前途时,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等待。
在人生的游戏中,不尽如人意的事常会发生,每个人都没有悲观的必要,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关键要有决心和耐心。昨天或今日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结局。活用失败与错误的教训,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最怕的是那些发生了错误或失败的人一蹶不振,没有了忍耐性,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亚弗列说:“人生是要犯错误的,不犯任何错误的人是一无所成的人。”
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项科技成果,他对待失败的态度是采取消去法。有人问他经过许多次的试验而终归失败时是否感到灰心气馁,他回答说:“不,我抛弃了错误的试验,重新采取别的方法,绝不沮丧。”犹太人面对失败、挫折确立的忍耐制胜法则是:
①对“失败”持正确健康的态度,不要恐惧失败,要懂得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
②焦点不要对着过错与失败!应对准远大的目标,活用自己的过错或失败。
③遇到失败时,千万不能气馁,要坚忍不拔、矢志不移。
④发现此路不通时,要设法另谋出路,使自己顺应环境,适应潮流。要善于伺机,巧于乘势,抓住机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忍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成功的信心。成功是一条崎岖曲折的路途,并无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可走。成功者善于处理前进中的障碍,有坚忍不拔的忍耐性。“成功者是在多少次的失败中振奋前进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话意味深长。H.G.威尔斯,在他成为文豪前曾尝试过近10种职业,但都一无所成。著名科学家克达林曾说:“我的成功发明,每项几乎都经过了99次的失败。”犹太人对忍耐性格非常认可,他们的忍耐能力让人感佩。
在2000年深受迫害的历史中,他们为了生存学会了怎样忍耐,汲取了各种忍耐的经验,并且懂得如何忍耐。犹太人对于忍耐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细胞都在不时地发生变化,同时也在创新,所以昨天吵架时,您的细胞到今天早晨已经变成了新细胞。吃饱了和饿肚子时的想法完全不同:我仅仅是等待您的细胞变化罢了。”多么生动、形象而又精辟的见解。
没有“贫穷”的犹太人
身体依心而生存,心则依靠钱包而生存。
——《摩西的书》
整个地球上有2600多万犹太人,虽然个个不是富翁,但是至少你见不到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的犹太人。只要是犹太人,就算是身无分文地来到异国他乡,只要当地有犹太人组织,只要你找到他们,你的吃饭住宿问题就立刻会得到解决。当然,犹太组织不是永远提供免费的吃住,因为再多的钱也支撑不起,而且这也不是犹太人精于理财的传统。犹太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该商人怎么帮助自己的同胞呢?他的方法很妙,假如是一个鞋商,他就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鞋店目前只在西边发展,这座城市的东面还没一家分店。你就到东面去开分店吧,我借钱给你去租店铺,货我也先提供给你,等你卖掉了鞋赚到了钱再连本带利还给我。你一旦站住脚了(这应该没问题,我一定会帮你站住脚),那么我就是你的长期供货商了。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人是很精明的,也只有犹太人能将它作为一个传统长期坚持不懈。“一鸡三吃”是犹太民族的基本技能,即动脑筋考虑怎样才能既帮助了同胞,又帮助了自己。这样犹太人不但帮助了落难者自立,同时又拓展了自己的生意。正因为这种帮助人的模式对提供帮助者本身是有利的,所以这种慈善行为才能长期延续下来。
犹太人救助穷人的做法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扶贫不仅要输血,更重要的是授予其造血功能”。犹太人笃信一个信条:犹太人生活在哪里,就应该在哪里生根。他们不但诚信经商,更能与非犹太人和谐相处。他们相信,只有以诚相待,取信于人,犹太人才会拥有朋友,而不是到处树敌。
《摩西的书》上说:“与众人为善,声名永存。”纵观众多犹太巨商的成功历程,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在发财致富的同时,他们都注重做各种善事和公益事业。当然,犹太商人热心捐资办公益事业,归根到底是一种营销策略,以此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俄国的犹太银行家金兹堡及其家族从1840年创立第一家银行起,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俄国开设了多家分行,并与西欧金融界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关系,发展成为俄国最大的金融集团,其家族成员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富豪。金兹堡家族像其他犹太富豪一样,在其发迹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金兹堡获得俄国沙皇的同意,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二家犹太会堂;1863年,他出资建立了俄国犹太人教育普及协会;他用在俄国南部庄园的收入建立了犹太农村定居点。金兹堡家族第二代继续把慈善工作做下去,曾把其拥有的在当时欧洲最大的图书馆捐赠给耶路撒冷作为犹太公共图书馆。
施特劳斯是美国的犹太商人,他从商店记账员开始,步步升迁,最后成为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的总经理,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富。他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也从事了大量的慈善活动。除了关心公司职工的福利外,他曾多次到纽约贫民窟察访,捐资兴建牛奶消毒站,并先后在美国36个城市给婴幼儿分发消毒牛奶。到1920年止,他捐资在美国和国外建立了297个送奶站。他还捐资建设公共卫生事业,190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建立了第一个儿童结核病防治所。1911年,他到巴勒斯坦访问,决定将他1/3的资产用于在该地兴建牛奶站、医院、学校、工厂,为犹太移民提供各项服务。
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是美国500家大公司之一,是生产“世界销量第一”的“万宝路”香烟和食品、饮料的跨国公司。公司总部设在纽约,生意遍及五大洲,每年的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员工多达114000人。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热衷于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并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推销术,每年都制订赞助计划,拨出大量财力和人力支持文化事业。
这个生产香烟和食品的公司每年都要花上千万美元的巨款赞助一些与本公司经营的产品毫不相干的事情,眼光短浅的人认为这是白费钱财的愚蠢之举,而菲利浦—莫里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哈米什·马克斯韦尔却认为:“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除了像其他公司一样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和就业机会、向政府纳税、为股东增加利润外,我们还懂得社会的其他需要。为此,我们准备履行和公司地位相适应的义务,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没有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商业的繁荣。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参与社会发展比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更为重要。作为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人,我们一直在探索创造性思想。我们想通过我们作为法人团体的努力使这种探索方式生动、活泼一些。这样可以使我们的雇员意识到他们是在一个有促进力的环境里工作,还可以使他们以及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其他人都以和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合作为荣。”
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就是通过把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和需要联系起来,通过赞助文化事业密切了公司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公司产品的销售。如,“万宝路”香烟在泰国市场原来是没有销路的,自从它赞助了“大都会环球歌剧使者”在泰国和东南亚的巡回演出以后,逐渐打开了这个国家的市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犹太商人的乐善好施,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意经。他们大量捐资为所在地兴办公益事业,会赢得当地政府的好感,对其开展各种经营十分有利。有些犹太富商由于对所在国的公益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国王的封爵,如斯查尔德家族就有人被英王授予勋爵爵位。有些犹太商人还获得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开发房地产、矿山、修建铁路等,赚钱的路子得到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