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灵魂不是人才,不是管理,也不是资金、技术、质量、品牌,而是企业的制度和文化。因为,对企业来说,企业的制度和文化从表层的物质层面到深层的精神层面,其实已经涵盖了上述所有因素。企业和企业之间有许多无形差别,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实际上影响或制约着企业的有形命运,它比企业的位置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等的有形因素更深刻地把企业和企业区分开来。这个无形的东西,就是企业的制度和文化。
一只年轻的猴子历经千辛万苦的争斗,终于击败了众对手当上了猴群的王。为了讨好大家,对于违反猴群规矩的猴子,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理会。刚开始,群猴对猴王还有所忌惮,但日子久了,年轻的猴子逐渐发现它们的王已经没有了威严。它们经常在猴王面前互相争夺食物,甚至连猴王手中的食物也被掠夺下来。于是,猴群里的纪律荡然无存。一只忠心的老猴子好意地警告猴王说:“请大王不要继续纵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毕竟制度的建立远比破坏规矩难啊!”而猴王此时只是轻蔑地从鼻孔发出声音来回答:“我自有分寸!”
猴群里的秩序越来越坏,猴王终于发现事态严重,它决心重建猴群的制度。它不断地要求猴子们遵守以前的规定,而对于那些违反规定的猴子,它也决定不再纵容。可是,习于安逸的猴子们根本不理会猴王的要求,猴王的举动反而造成了更多的反击。
最后的反击终于来临了,在一次王位争夺战中,猴王除了失去它的王位外,甚至被逐出了猴群。临走的那一天,猴王一面望着不知纪律为何物的群猴,一面以忏悔的态度对老猴子说:“我终于理解你当时所说的那句话了!”
制度好比一个组织的骨架,其中的有些原则是绝对不可以逾越的。微小的、不经意的让步会造成对“骨架”的巨大侵蚀和伤害,最终会使它轰然倒地。作为领导更应清楚,维护哪怕一条最无关轻重的制度,也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威,维护组织的良性运转。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制度的破坏都是从领导自身开始的。
企业的制度,应该是一种“行动的承诺”,藉以达成企业的使命,也应该是一种“标准”,藉以测度企业的绩效。
分粥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都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常提出种种议案,而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制度决定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和成长效率。好的制度简洁、清晰、高效;它公平、公正,既给予领导者必要的授权,又能杜绝绝对权力导致的绝对腐败。
众所周知,在管理中必须遵循授权加监督的原则。如果只授权而不监督,后果就是四分五裂;如果不授权只监督,局面则会是一潭死水。因此,海尔的张瑞敏明确地提出要重视监督机制,特别强调两点原则:一是各法人要自律,必须有非常严格的自我约束;二是仅自律还不够,还应有控制体系。
变蝶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一直在观察着,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接下来,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
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
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
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
他接着观察,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
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极其可怜地带着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这个好心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过这一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领导者应该使其领导组织给员工提供一个促其不断突破自我的机制,这样,从员工角度讲他可以尽快成长起来,独当一面;从组织角度讲,会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如果总是拿一把剪刀时刻准备帮他将茧破开,那么,这个组织里的成员只能永远是一群瘪塌着翅膀在爬行的“蝴蝶”。
一根处于松弛状态的弹簧,给它加上一定的压力就可以弹起来。这种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向相反方向弹起来的特点,就叫作弹性。弹性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物理现象,许多物体和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人的心理也是一样。人的心理弹性和某些具体物体的弹性还有所不同,它既可以被压发,也可以被引发。而在此,制度无疑是这根有力的弹簧,合理的制度会使人的心理弹性处于更大的张弛状态。
吕不韦著书立说
吕不韦广招食客,待遇极其优厚,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三千人之多。又因为那时诸侯的食客中,饱食终日,相互质疑,著书立说,布行天下,不但自己扬名,连带为他的居停也增添了光彩。所以吕不韦亦请他的食客为自己著书。
他的方法是集体创作,不拘题材长短,自由发挥,等各人交了卷,再提出讨论,加以修改。等定稿后,汇辑成书,题名《吕氏春秋》,算是他的著作。为了宣传,他又摆了个噱头,把他的“大作”在咸阳闹市陈列出来,并“悬千金其上”,说是“有能增损一字者”,就能获得这笔巨额的奖赏。世上哪有不能增损一字的文章?但是,尽管来看这部书的人很多,却始终没有人敢生妄想去发那笔横财。因为畏惧吕不韦的权势,究不知他的悬赏是真是假,怕挑了他的眼,千金未得,一命呜呼!
“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富贵而好名,必于社会有益,吕不韦就是如此!他编的这部《吕氏春秋》,虽归入“杂家”,但为周秦诸子中的杰作,它的学术价值,至今不减。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每览分八篇,每论分六篇,每纪分五篇,总计一百六十篇。流传至今,只不过第一览缺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何以《吕氏春秋》没有烧掉,是个很有趣的谜。有人说“焚书”的献议者李斯,原为吕不韦的门客,感念旧主,所以独存其书。战国诸子百家之语,在《吕氏春秋》中保存得不少,而此一端,就可想见此书的价值。
吕不韦当上一国之相后,为了给自己如此高的地位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证明,于是他想到了著书立说。这个“著书立说”联系到现在的企业,就是一种文化。企业的文化战略是长期性的,作用也是长期的。因为文化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独具的,且远胜于利益、权力、社会所催生出的竞争力。文化对族群所从事的行业的支持,会使工作成为乐趣,他律成为自律。因为各有各的文化擅长,从而知道你现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对企业来说,必须建立起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驴子和骡子
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驴看到自己背的东西和骡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负一样重的货物。”
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住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主人只好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空无一物。这时骡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不该多吃一倍食物吗?”
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一定要长期观察才可下评论。在一个团队中,谁叫得欢谁得到的多是管理中的大忌,其直接后果是,“驴子”和“骡子”吃得一样多,甚至因为“驴子”不断地抱怨不能得到更多的食物,便给他另开小灶,那么“骡子”必定吃不饱。“驴子”与“骡子”随“主人”上路后,当“体力”一般的“驴子”支撑不住,“主人”想倚靠那头“体力”上乘但总是默默无语的“骡子”时,恐怕他也已精疲力竭,或者干脆就罢工了。因此作为“主人”,必须对手下的“驴子”、“骡子”们的“体力”、“饭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给其一个公平、公正的待遇,这样才能使其各展所能,各得其所。
管理者的一个首要职责,就是制定一系列公开的制度,为员工提供公正、公平的环境,只有这样,优胜劣汰的机制才能显现,企业的效率才会提高。
大象的判决
森林中的动物选举大象当它们的父母官。一般来说,大象都是比较聪明的,然而也有例外。这位父母官身材跟它的亲族一样高大,头脑却糊涂得和亲族不同。它非常仁慈,连一只苍蝇也不忍伤害。有一次,这位菩萨心肠的父母官收到羊送来的一份诉状:恳求它禁止狼剥羊皮。
“混账东西!”大象对狼喝道,“你们这是搞的什么名堂?完全是丑恶的勾当!谁批准你们抢劫的?”
“并非抢劫,大人。”狼辩解道,“这实在是一种制度。冬天来了,我们总得有过冬的袍子,这样就得让我们从羊身上稍为抽点儿捐税。如果它们吵吵嚷嚷,那是它们不讲道理。我们一点儿也不过分,我们不过跟每一位好姐妹要张皮,可是它们却不肯爽爽快快地拿出来,这怎么能怪我们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父母官说道,“哦,既然法律许可,就剥张皮吧!除此以外,可不能动它们一根毫毛!不公平我可不答应!”
事实与公正是一个判断能够发挥正确作用的前提。作为领导,你的决定不仅要以制度为依靠,更要以制度背后的事实为准绳,才能抑恶扬善,得到一个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
李斯辅佐秦王立法定制
秦统一六国后,为长远地维护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开始专心探讨治国安邦之道。他问李斯:“朕观前代史籍,见数百年间,常常是战乱迭起,兵戎相见。历朝的帝王权臣,都难免成为百姓攻击的目标;而每一次动乱中,一些豪门大富又总是争权夺利,趁机崛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李斯进言道:“依臣看来,其主要原因是历朝历代或不能明法,或执法不严,所以使得豪强兼并,百姓造反,祸乱不息。陛下圣明,只要严执秦律,使天下人都做到令行必遵,哪个还敢作乱呢?!”这些想法得到秦始皇的赞同。李斯进一步辅佐始皇策划、制定了一系列诏命和法令。
谈到管理,首先就要有制度。如果没有制度,别人就会问了:你是凭什么来管理的呢?为什么我要按你说的去做?这就需要用制度作为管理者理直气壮的标准。这制度也未必就要经过所有人的同意,制度只是一个依据。有了制度,大部分人都会遵守,有极少数的人反对也是无效的。
谁最完美
有一天,神王朱庇特说:“所有动物听旨,如果谁对自己的相貌体形有意见,今天可以提出来,我将想办法给予修正。”
神王先问猴子:“猴子,你先说,你满意你的形象吗?”
猴子回答说:“我的四肢完美,相貌至今也无可挑剔,对此我十分满意。比较而言,我的熊老弟长相就粗笨了些。”
这时,熊蹒跚地走上前来,大伙以为它会承认自己相貌不扬,谁知它却吹嘘自己外表威武,同时又去评论大象,说大象尾巴太短,耳朵又太大,身体蠢笨得简直没有美感可言。
老实的大象听了这番话,言辞恳切地回答说:“以我的审美观来看,海中的鲸要比我肥胖多了,而我觉得蚂蚁太小……”
这时,纤小的蚂蚁抢着说:“微生物是那么的小,和它们比,我像是一头巨象。”
这些动物互相指责,没有一个肯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神王朱庇特只好挥手让它们退下。
我们总认为我们是完美无瑕的,缺点都在他人身上。于是在制定竞争策略时总嘲笑其他企业的短处,在总结经验时总重申我们的强势所在,即便吃了败仗也把错误一股脑儿推给别人——“我没犯一点错”。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失去了让神王朱庇特把我们变得更漂亮一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