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9162300000011

第11章 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3)

教子故事

你的签名就是我的签名

瑞恩小时候非常皮。上初中时有一阶段他就是不喜欢上学,于是就模仿爸爸的签名,写请假条,然后溜到图书馆去看书。当这种请假条积累到40张的时候,学校老师觉得有必要把瑞恩的爸爸叫到学校来证实一下。

爸爸到了学校,当老师把四十多张请假条放到面前的时候,瑞恩简直快要吓死了,不知道爸爸会怎么惩罚他。可是爸爸默默地看了那些请假条对老师说:“没错,这些请假条是我写的。”事后,瑞恩很不解,问爸爸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不是撒谎吗,因为这些请假条并不是他写的。爸爸看了孩子一眼,说:“我不认为我撒谎了,因为我相信你。你的签名就是我的签名。”

爸爸的这句话给了瑞恩一生的指引。当他走错路,做错事时,爸爸的信任就像一盏明灯,总是能把他在吸引到正确的路上来。

17.培养孩子的幽默细胞

丫丫是个活泼淘气的孩子。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她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可是丫丫看到兔子的身上长了厚厚的毛,心想兔子一定很热,于是,她找出一把剪刀要给兔子“理发”。爸爸见状,赶紧制止。可是,丫丫还是乐呵呵的朝着小白兔走去。爸爸急了,说道:“小心我打得你屁股开花啊!”丫丫一听,就乐了。“真的吗?我的屁股会开出什么花?你快点打啊。”这下又把爸爸逗乐了,和女儿抱成一团,开心的笑了起来。

延伸阅读

幽默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家教手段

在生活中不断地制造欢笑,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自己也会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都很乐观,也较容易获得友谊。

幽默感从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月便开始了。如:小Baby在父母的逗弄下,便会呵呵地笑个不停;而1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玩“藏猫猫”而狂笑不已。研究发现,孩子幽默感的发展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语言认知能力

孩子的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到某个程度后,“幽默感”就会形成。当他听到或看到某件有趣的事时,经过判断后,就会发出哈哈的笑声。孩子的幽默感与成人的幽默感是不同的。

父母的关怀

在3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幼儿,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应多给予孩子爱与关怀。

愉快的学习气氛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教手段,它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明。作为孩子启蒙教师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是十分有益的。这不仅仅是在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

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多一份笑声,多一份欢乐,多一份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西方国家的父母相当重视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美国是一个崇尚幽默的民族。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作是一种可爱的性格,而且视其为可贵的品质。因此在许多美国家长看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幽默感大约只有30%是天生的,其余70%则须靠后天培养。因而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许多家长甚至在婴儿出生第二个月便开始对其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不少较聪明的婴儿这时确已萌发“幽默意识”。比如,将一块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猛地抽走,孩子见了可能会发出会意的微笑。

可见,如果父母能好好鼓励并加以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幽默的人不是一件难事。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以下提供一些方法,可供父母参考。

让孩子从不和谐中发现幽默

三四岁大的孩子已经能从某些不和谐中发现幽默。

如,美国父母有时会把袜子“戴”在自己的手上,看着孩子脸上故意露出难受的表情。这时有幽默感的孩子往往也会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就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美国的家长往往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从模仿中体味幽默的快乐。

给孩子营造温馨幽默的气氛

父母的工作繁杂、琐碎,每天忙完了工作还要忙家务。但无论如何,父母若能根据特定的情况,机智地创设幽默轻松的育儿环境,自然巧妙地把不快融入会心的微笑中去,则能使亲子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并且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若懂得在一旁营造气氛,抱抱他、拍一拍他、安抚他,“怎么了,小宝贝,为什么哭得跟小花猫一样?有什么事?妈妈可以帮你的忙吗?”温柔、幽默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孩子忘记哭泣,破涕为笑,找到快乐。

孩子特别喜欢“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美国父母发现自己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十分投入地扮演王子和公主时,不仅不阻拦,自己还可能客串坏蛋之类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

让孩子在幽默中接受批评教育

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有时采取幽默的手段同样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父母不应总是用斥责惩罚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担心受到惩罚,而要使他在看出自己谬误的同时破涕一笑。所以,父母不妨改变一下板着面孔批评教育孩子的做法。

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父母可以神色慌张地走过去说:“嘘,千万小心,屋顶快裂开啦!”孩子看看天花板,随即会嬉笑着降低音量。听腻了直言告诫的孩子更愿意愉快地接受父母诙谐的批评。

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珍珍姑娘》的故事:“有个叫珍珍的小姑娘,吃东西十分挑剔,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结果变得又瘦又小又轻,被蚂蚁抬走。她在音乐会上唱歌比蚊子声音还小,在运动会上……”这种夸张的故事会让孩子觉得十分可笑,并很快意识到挑食的坏处,从而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用幽默作品提高孩子对幽默的领悟力

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幽默领悟力。欣赏幽默作品是提高孩子对幽默的领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愉悦孩子情绪、启迪孩子心智的妙方。幽默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漫画、故事、诗歌、音乐等。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来自孩子生活、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优秀幽默作品,供孩子欣赏。

父母可以留心收集一些优秀儿童漫画引导孩子欣赏。孩子视觉幽默理解力很强,看到漫画后往往会开怀大笑。

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幽默

讲述、表现是提高孩子幽默能力的法宝。随着孩子对幽默作品的兴趣和领悟力的提高,父母可以进一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幽默,让孩子讲述各种来自画册、电话以及生活中的小笑话。当孩子说出一些好笑的笑话和语言,或是表现出一些有趣的动作时,别忘了给他一些掌声和鼓励,建立他的自信心,让自己和孩子轻松一下。这种做法不仅能锻炼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的胆量,而且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当然,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在妙趣横生的话语中陶冶情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当然,有时孩子讲的笑话很可能不够高雅,但只要不伤害他人、不违反礼貌、不涉及危险动作,父母一般不要去粗暴地批评乃至责备。因为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气的男孩,往往会通过笑话或恶作剧来“平衡”或“调节”自己的心态。尽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让大人们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理应包容。这毕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父母若能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才是明智之举。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去编幽默故事,鼓励孩子参加“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等。

充满幽默的语言和事物能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在无形中刺激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当你对孩子说:“再不收拾玩具,以后就不给你买玩具了。”其实不妨加一点“幽默调味料”,如“玩具们玩了一天都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不然他们要哭了。”让自己和孩子在有目的语言和气氛中轻松一下。

父母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就不难培养出幽默健康的孩子。孩子的幽默性格一旦形成,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更讨人喜欢,其人际关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快乐、愉悦的人生。

教子故事

幽默解释新“三纲”

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一名女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恰好颠倒了三者关系,引起哄堂大笑。

当这名女生意识到答错后,她将错就错,立刻大声说道:“笑什么,解放这么多年了,封建的旧‘三纲’早已不存在,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间:“什么叫做新‘三纲’?”

她说:“现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上级要为下级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当前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皇帝,家里大小事都依着他,岂不是子为父纲?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她的话音一落,场上掌声四起。大家为她的言论创新叫绝,为她的应变能力叫好。

这位女生在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才使自己得以化解尴尬的。

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为人和处世。不会做人,怎么去处世呢?所以,趁现在孩子还小,家长一定要先教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同时教孩子学习各种处世得本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享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