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9162300000010

第10章 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2)

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公布的《中美儿童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3周岁美国孩子微笑要比同龄中国孩子多55.6%;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比外国儿童高出92%、1.3%和138%。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往往对独生子女抱有太大期望,这是令子女内向孤僻,更容易焦虑的主要原因。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基本公式: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期望实现值一定的情况下,内心的期望值越高,情绪指数就越低,这样人们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就越多。所以,家长们不该把期望定的太高。因为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孩子在竭尽努力的情况下依旧无法达到父母所期望的水平时,无形之中就会产生压力。压力积压,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面部表情。即使是在孩子失败的情况下,也不该面目麻木,而是多多鼓励与支持,多给孩子一些笑容。

笑容,字面意思是指笑时面部所呈现的神情状态。微笑是一种表情,父母的任何情绪都会轻易地表现在面部。孩子善于模仿,什么都是通过模仿开始的。当他还处在牙牙学语的时期,他就会模仿父母的行动以及表情。所以,为了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快乐一点,父母就该多笑一笑。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说,父母的笑容是敲开孩子心灵的窗户。要让孩子与你更加亲近,你就该表现得和蔼可亲些。微笑不光是能带来孩子的亲近,它更是家庭快乐的源泉,丈夫在妻子的笑容中感受家的温馨;妻子在丈夫的微笑中看到爱的长久与坚定;孩子在微笑中看见父母的重视与信任,还有就是了解与支持。妻子、丈夫与孩子,这不就是整个家庭吗?所以,为了和谐的家庭,我们也应该经常微笑。

早上醒来的时候对着阳光笑一笑,你会发觉,自己今天的心情会很好;吃早饭的时候对爱人笑一笑,你会发觉生活真的很温馨;上班的时候对同事笑笑,你会发觉原来工作也不是那么辛苦;下班的时候对孩子微笑,你会发觉孩子脸上荡漾着灿烂的明天。

教子故事

把微笑传给大家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蜗牛想出了好办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给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给了森林里的朋友们。朋友们拆开信,信里是一张画。画上的小蜗牛正在甜甜的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16.相信孩子已经能帮你分担劳动了

壮壮上大班了。

一天傍晚,回家途中,妈妈提着重物上楼,随口说:“东西好重,妈妈好累,提不动了!”话音刚落,就听见壮壮就关切地说:“妈妈,再坚持一下,很快就到家了,坚持就是胜利!”以往鼓励的话语始见于妈妈对儿子,第一次听到儿子鼓励妈妈,喜悦之情自是溢于言表。妈妈连声回道:“谢谢你的鼓励,有你的支持,我会坚持到底”。壮壮一听更来劲了,一路给妈妈喊口号:“妈妈加油!妈妈加油!”

又一天傍晚,妈妈出去买了小件牛奶回家。这次,壮壮先开口发话:“妈妈,我来帮你搬牛奶吧?”妈妈说:“挺沉的,还是我来吧。”“我能行,你不相信吗?我搬给你看!”于是,壮壮二话不说,抱着那小箱对他来说并不轻松的牛奶就往楼上走。

妈妈跟在后面边走边说:“哇,好厉害,真的搬动了!但是,如果你感觉到累了,可以放下东西来休息一下再走,或者妈妈来接力棒。”没想到小家伙竟然一鼓作气爬上四楼,抵达家门口时,小脸蛋由于用力过激已涨得通红,可喘着气的他却满脸胜利与自豪地说:“不累,一点都不累!”

妈妈不由得赞叹:“儿子,妈妈非常为你高兴,你真的长大了,真棒,可以帮妈妈的大忙了!”

延伸阅读

信任孩子,孩子才会更出色

如今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爱的海洋当中,在围绕着这些小上帝们团团转的大人们,你们对自己小孩子的信任度有多高?

学校开家长会了,妈妈忧心重重地问老师:“我的孩子是不是最近有什么问题?”孩子的美国老师耸耸肩说:“他要是有什么问题,我早就通知你了。”然后,这位老师还笑着问这位母亲:“你的孩子非但没有问题,他的可爱反而告诉我们,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他的潜能,否则会跟不上他成长的步伐的。”

平时,每次开家长会,家长都会围着老师不停地询问,探究自己孩子身上的弱点,甚至有些家长会直接询问:“我们家某某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问题呀?”有些家长可能会把上面的例子当作一则笑话,但请大家扪心自问,您是不是在不经意间也曾这样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相信很多家庭,很多家长都会对自己孩子做事有很多的不放心,甚至会怀疑或反对孩子的一些说法。比如,一位平时喜欢玩耍的孩子,有一天回家对父母说要多少钱交学杂费或是什么用,父母一定不放心的把钱交给他,他们会产生好多的疑问:一、拿这么多的钱,会不会是真的?还是在骗父母?二、担心小孩子拿这么多的钱到学校会不会弄丢了;二,更加担心的是会不会在学校被人欺负了?钱会不会给别的同学抢了?……最终还是没有把钱交到孩子手里,而是亲自把钱交给老师。

相比较来说,国外的父母信任孩子的比率却要高得多。

一个英国的旅游团去南亚旅游,其中团里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当小女孩看到海潮在短时间内退得那么快时,就告诉她的母亲,在地理课上老师曾说过这样的情况,海水退得快,涨得也快,会形成海潚,以同样的速度往海滩上涌。这位伟大的母亲相信了她的话,并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导游和队友,使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即使做准备。事情的结果是,小女孩仅用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地理知识救了整个旅行团!

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这位母亲及团里的大人竟然相信一个八岁小孩子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及钦佩这位母亲的伟大及对孩子的信任。

这一情况如果发生在国内,真的同样出自小女孩之口,她的父母很可能会马上喝止小女孩不懂事,乱说话;同时,她的父母还可能会对车上的团友们赔笑脸,说小女孩的话扫了大家的兴,请大家不要介意,然后引出“童言无忌”之类的话给大家定心。要真是这样的话,悲剧也许就不可避免了。

也许是这就是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及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不得不赞赏的西方父母,赞赏他们对子女的信任,赞赏他们能用心去倾听子女的心声!

其实,中国的父母并不是不愿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独立的能力不强,还不足以信任。不能信任孩子就会误解冤枉孩子。小小抱怨说:“妈妈从来不相信我。一次我下了很大功夫考得不错,妈妈竟怀疑我考分的真实性,这让我非常伤心。从那以后,我就不太努力了。”

很多孩子都有过被家长、老师或是同学冤枉的记忆,他们表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被人冤枉了。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出现问题,大人们就变得不再相信我们,只相信他们自认为正确的‘真相’,太让人伤心了。”

的确,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最让他们感到安全的是父母的怀抱,最让他们感到正确的是成人的言行。他们从小到大给予了父母以最大的信任,从吃的、用的、玩的、学的,甚至到接触什么人,该做什么事儿,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他们都以最大的信任和耐心,看着他们身边的父母,从他们身上学习生存和认知能力。而很多父母,却从一开始就对孩子产生怀疑。他们不相信孩子具有的各种能力,质疑他们的新想法,因而也就产生了对孩子的一次次的否定。殊不知,来自父母的否定带给孩子的往往是最深最痛最无法忍受的伤害。

事实上,许多事情孩子是有能力做得到的,只不过是家长们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总怀疑他们不能够完成,是不会做的,减少或者根本没有给孩子以锻炼的机会。家长要在孩子的生活管理上放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胜任感,让他们能够产生信心去处理生活上的事务。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