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简化杨氏太极拳
9047500000010

第10章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5式)(2)

②练习中此势外形和“手挥琵琶”相似,很易混淆,要通过体会动力不同而区分,“提手”重在“提劲”,两手内含向上,向前合力,而“手挥琵琶”重在两手左右方向的“挥合”,内含缠劲和截劲,两式动作都含向前的挤动。

③动作2中很客易忽视动作过程中的肩靠劲,流于形式的划弧,其实在杨式走架拳势中,此势是表现靠动动作的最主要动作,不能忽视,应强调这一靠劲。

第六势 白鹤亮翅

虚步分掌

上体微右转,重心全部落在右腿上,左脚移至体前,脚尖点地,成左虚步,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同时两手随转体分别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前方,左手下按落于左跨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视前方。

【要点】

定势动作完成时两臂呈弧形保持半圆形,构成“s”型造型,右掌在额前掌心向前应注意区别于其它套路。左掌距髋骨约一个平拳,前后足跟在一条线上,两足跟相距一般为一脚长,身体保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挺胸,凸臀完成姿势,转回成面向东方。动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第七势 左搂膝拗步

1.转腰落掌

重心全部落在右腿上,右胯根微内收,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松沉带动右手从身体前方下落至右胯旁,手心翻转向上,左掌也随转腰由下向上划弧至左胸前,目平视。

2.提脚托掌

重心全部落在右腿上,右胯根微内收,上体继续向右转,左脚收回提至右脚内侧,右手继续向上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肘微屈,手与肩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下方,手心斜向下;眼看右手。

3.弓步搂推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回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向前;眼看右手手指。

【要点】

做动作1、2时,两臂保持弧形似半十太极图,两腋虚空一平掌,上体保持正直,动作时两手的划孤与转体,收脚协调一致,均以腰带动。练习时两手在胸划弧很易做到两手交叉划弧而不动腰,实际由于腰的带动两臂并没有超过胸中线而交叉。只是由腰的转动造成错觉。做动作3定势时弓步两脚跟横向距离保持约30厘米左右即3个平拳,左膝关节与地面垂直,后腿微屈,左手置于大腿中点相距一平掌,右手住于体前,手心斜向前,中指尖对鼻尖,形成与脚尖“三尖相照”,动势过程中左手要经过膝关节上方以半圆形搂出,右手以虎口对耳门旋转推出,身体保持中正平稳。右手推出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身体要保持平衡稳定。由于支持腿力不足,方法不对易出现凸臀、跪膝等毛病,应强调“顶悬”,适当减小上步幅度。

第八势 手挥琵琶

虚步合手

右脚跟进半步到左脚后,上体后坐,半面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提起略向前移,脚跟着地,脚尖翘起,成左虚步;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前上方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

定势时左掌中指尖、左脚尖与鼻尖成三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即“三尖相照”。右掌心对左肘关节,两腋下可容一平拳。

动势动作过程左手向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与右手相合,身体在移动中平稳自然。臀部不要外凸。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与上体半面向右转、左手上起、右手回收要协调一致。练习中注意与提手区别。由楼膝拗步接此势,重心前移和后坐不要前俯后仰,重在利用胯关节收缩,保持平稳正直,可用尺子置于头顶检查对否。

第九势 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

1.转腰落掌

重心全部落在右腿上,右胯根微内收,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松沉,右肘下坠,带动右手从身体前方下落至右胯旁,手心翻转向上,左掌也随转腰弧形下移,划弧至左胸前,眼看右手。

2.提脚托掌

重心全部落在右腿上,右胯根微内收,上体继续向右转,左脚收回提至右脚内侧,右手继续向上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肘微屈,手与肩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下,手心斜向下;眼看右手。

3.弓步搂推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回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向前;眼看右手手指。

【要点】

①做1、2动作时两臂保持弧形似半个太极图,两腋虚空一平掌,上体保持正直,动作时两手的划弧与转体、收脚协调一致。均以腰带动。练习时两手在胸划孤很易做到两手交叉划弧而不动腰,实际由于腰的带动两臂并没有超过胸中线而交叉,只是由腰的转动造成错觉,应向学者讲明白,井先做不动腰划孤。

②做动作3定势时,弓步两脚跟横向距离保持约30厘米左右,即3个平拳。左膝盖与地面垂直,后腿微屈,左手置于大腿中点相距一平掌。右手位于体前,手心斜向前,中指尖对鼻尖,形成与脚尖“三尖相照”。动势过程中左手要经过膝盖上方以半圆形楼出,右手以虎口对耳门旋转推出,身体保持中正平稳。右手推出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与松睡、弓腿上下协调一致。身体要保持平衡稳定。由于支持腿力不足,方法不对易出现凸臀、跪膝等毛病,应强调“顶悬”适当减小上步幅度。

【右接膝拗步】

1.转脚落手

身体重心不变,无明显后移,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撤45度,身体逐渐左转,右脚跟提起,同时随转体左掌向左后划弧,掌心转向上;右掌向左下按,手心转向下,目平视。

2.提脚托掌

接上势,重心逐渐全部落在左腿上,左脚掌慢慢踏实,右脚向前提起,收至左脚前侧,脚尖不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下向上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左下划弧落于腹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左手。

【要点】

此势从后坐翘脚过渡而来,练习中要注意右脚上步时应有蹬碾之劲,收右胯根依次收右脚成丁步,右脚蹬地上步,防止右脚拖拉上步度跪膝错误。

3.弓步搂推

上体右转,右脚向前(偏右)迈出,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右腿上,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左臂屈回左手由耳佣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右手向下由右膝前搂过落于右胯旁,指尖向前;眼看左手手指。要点同分动1“左接拗膝步”,只是左右相反。

【左搂膝拗步】

同分动2“右搂膝拗步”,唯左右相反。

第十势 手挥琵琶

同第八势手挥琵琶。

第十一势 左搂膝拗步

同第九势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势 进步搬拦捶

1.转体握拳

身体重心不变,无明显后移,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逐渐左转,右脚跟提起,同时随转体左掌向左后划弧。掌心向下,右掌向左下移,边移边握拳手心转向下,二目平视。

2.提脚收拳

身体重心前移,落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同时,左掌向上划弧,高不过耳,后不过肩,掌心朝右下,右拳继续向左下划弧,收于腹前约两平拳,拳心向下,拳眼向里,目看右拳后向前平视。

3.上步搬拳 右脚向前迈一步,脚尖外撇45度;脚跟着地,重心逐渐全部移在右腿上;左手顺势向右臂里侧拦住,左胯旁眼看右拳。

4.提膝拦掌 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同时,左手经右臂内侧向前推出,右拳弧形向下抽回目视前方。

5.上步拦掌 左脚向前进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手经右臂内侧向前推出,右拳弧形向下抽回,目视前方。

6.弓步打捶 左脚向前进一步,脚跟着地,左腿前弓变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

【要点】

①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右脚跟提起约5厘米,右拳眼距腹前约三个平拳,左掌置于左胯胸前约一平拳,保持身体自然平稳中正。练习中转身稳定是难点,应强调在松沉中转动,不要生硬转动,还要保持在外形夹裆的交叉状态下有“开裆”之意。

②右臂松肩坠肘旋臂以肘为轴挂臂翻转。

③右手力点在拳背小臂一侧,左手在掌。搬出拳不可太远,“肘不离肋”。

④擞拦过程要求手脚齐动,上下相随。定势:左手置于左胯前约距一平拳,右拳与“膻中”穴同高,左膝与左脚对正,右肘马左膝上下对齐,动势:右掌经心窝向上弧形搬出,握拳不宜过紧,拳背与小臂平齐,始终保持沉肘状态。右脚也要外旋弧形上步,不可直进直退。练习中上步、搬拳、压手不容易同步,可以分解为下肢上步——压手——擞拳。

⑤定势下肢是前腿与后腿体重比为3:7,左手指尖与锁骨齐,右拳收于右腰部不可紧贴要虚腋立拳,动势两臂均为弧形出入,不能直出直入。练习中连续上步,重点体现步法的轻灵及沉稳、弧线运动,应讲明太极步法的技击方法迁回套,插上步,适当增加专门步法练习,表现“迈步如猫行”,“迈步如临渊”。

⑥定势:弓步两脚跟的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即约10厘米。右拳与膻中穴同高,臂呈弧形,肘下垂,左手附于右小臂里侧。动势:右拳向前打出时,右肩要随拳略向前引,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上体自然正直。右拳要松握。

练习中强调从上势到奉势有中间过渡的蓄劲过程,并明确发力的过程,可用手从脚踝处沿劲力传递路线轻抚,以增加本体认识。

第十三势 如封似闭

1.弓步伸掌

右膝微屈,重心稍后移,外形上仍为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左右分开,右拳变掌外旋,使掌心转向斜上方,左掌掌心斜向下,经右肘下,向右肘外侧伸出,再使左掌心外旋转为斜向里,目视前方,眼神顾及左掌伸穿。

2.后移收掌

右膝继续屈蹲,重心逐渐移向右腿,身体后移,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同时。右肘下沉,右手向里弧形回抽,掌心转至对胸部,左手沿右臂前伸,边伸边外旋,两掌相遇时一同两臂交叉抽回,左掌在外,右掌在内,高与肩平,指尖斜朝上,掌心向里,目及两手。

3.后坐分掌

重心继续后移,坐实右腿,重心主要落于右腿;同时,两掌左右分开,两掌间距稍窄于肩宽,边分边两臂内旋,使两掌心斜相对,两掌拇指根距胸约两个平拳距离,两掌收人胸前,眼平视顾及两掌。

4.弓步双按

左腿屈膝前弓,重心渐移向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继续内旋,旋转掌心斜向前,两掌一同向前弧形按出,两掌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要点】

①重心后移过程中,要先松后腿,两胯骨与两肩同时向后抽,保持身体平稳移动。

②两臂交叉时,防止两肩缩拢或耸起,两肘分开,含有掤意,两肘不可后撤超过身体侧中线,也不能夹肋自缚。

③重心后移要坐实右腿,虚实分清,松开腹腰部,保持上体中正,防止上俯后仰,两胯根要缩住,右膝与右脚尖保持同向。

④按掌时要向前微上弧形按出,劲力由脚上传来,两胯根前送,收尾闾,用腰裆动使重心前移,充分利用腰背及周身合力推出。

第十四势 十字手

1.扣脚转体

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内扣90度,身向右转,重心偏于左腿,同时,两掌随转体,微内旋,两肘撑开,带回于额前,与额前约两个平拳距离,两掌心向外,两臂呈环形,目视两掌之问。

2.落掌提蹯

重心全部移于左脚,身体微下沉,右脚跟离地提起,脚前掌仍然着地,同时,两掌由额前分别向左右两侧弧形落下,两手同肩高,掌心斜朝下,眼看右掌为主,顾及两掌分开。

3.收脚十字

上动不停,右脚全脚提起,收于左脚里侧,左右脚之间约与肩同宽,两脚尖并齐,右腿先脚尖着地,逐渐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重心落于两脚之间,同时,两掌继续向下、向里划弧合抱于腹前,随两腿直立,上掤至锁骨前,掌心向里,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十字交叉,目视两掌划弧后,平视前方。

【要点】

①扣左脚时,先将左胯根向里缩,身体右转,保持上下一致运动。

②左脚扣转踏实时,右脚跟渐起,两脚一起一落,就象翘翘板一样,虚实连贯变化,左右相随。

③两腿屈蹲时,上体不可前俯,身体起立时不可后仰,要做到劲贯脚底,虚灵顶劲,松腰拔背,十字手的两臂呈环形,要松肩沉肘,防止耸肩抬肘。

第十五势 抱虎归山

1.右接膝拗步

(1)扣脚转体腰微向右松转,重心路偏移于右脚,左脚以脚跟为轴向里扣45度踏实,重心逐渐移于左脚,右脚跟略提起,同时,身体右转,左掌向左下抽落,移于左髋前,掌心朝里,右掌随后肘下沉右臂内旋。微向上向里向下弧形移至右胸前,掌心朝下,目视左掌移动,再注视右掌。

(2)独立举掌

重心完全移至左脚,右腿提起,小腿放松自然下垂,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左掌弧形继续向左肩前划弧,掌心斜向上,与肩齐;右掌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腹前,掌心朝下,目视左掌,随移动顾及右掌。

(3)迈步接手

左膝屈蹲,松腰胯,右脚向右后迈步落下,上体右转,右脚跟着地,同时,右掌随转腰向右下搂至腹中线前,掌心向下;左掌屈肘收举于左耳旁,掌心朝前下,目视前方,顾及右掌,眼睛的余光还要看到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