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例,A句是先肯定后否定,B句是先否定后肯定,都是两种形式并用,正反对照,相反相成,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有时候,还可用双重否定形式来表示肯定。即一句话先后连用两个否定句,或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词。如“不能不答应”、“无法否认”、“难道能不高兴吗”等。这种双重否定句比一般肯定句语气强些,坚定有力,不容置疑。例如:
C.大家认识到,要克服这些困难,非下决心不可;要攀登科学高峰,非下苦功不可。
C句中“非下决心不可”要比“一定要下决心”的语气强;“非下苦功不可”也比”一定要下苦功”的语气强。
有时候,否定句要用肯定与否定交错递进的方式。即用肯定、否定、再肯定来反复审说,以使语气加强。例如:
D.这时他展示给我的是多么丰富的生活涵意呀!像一股晶莹的泉水流注我的心头,是一首诗,一幅画,不,比诗深远,比画优美,……
此句中,先肯定是“一首诗,一幅画”,接着用“不”加以否定,最要又肯定“比诗深远,比画优美”,就这样肯定、否定的交错递进,使整个句子的语义层层加深。
需要指明的是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态度一定要明朗,表达也一定要干脆。
句子的衔接
句子是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与句子衔接得好与否,和思想的条理性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的思路很清晰,句子的衔接也往往是自然流畅。反之,思想紊乱,缺乏条理性,就无法做到句子与句子之间顺接自然。因此,在提高思维能力,理顺思路上下功夫,是使句子与句子衔接得好的关键。绝不能只单纯在句子的结构形式上调整改动。
为使句子衔接得自然顺畅,下面,提出四点:
①语意要贯通
在写作时,为了完整地把一个中心意思表达清楚,往往要把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而意思上不相关的句子就必须删去。否则,就会掩没中心。此外,在组合句子时,还必须得顺着一定的思路一句一句写下去,做到前呼后应,语意贯通。否则,是难以做到顺畅。请看示例:
A.路上行人的神态各不相同:青年工人的健壮的身影,老年人的豪爽,少年们的朝气,儿童们的天真烂漫;上班的匆匆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学的愉快地走向学校,……大家去迎接新的一天的生活。
这个例句的开头一句,首先指出:“路上行人的神态各不相同”,这是总说。但在分说部分,除了“儿童们的天真烂漫”与神态有关外,其余所写就都与神态无多大关系。显然,它不是把表现同一中心的句子凑到一起,从而造成了前后语意不能贯通。
B.为了使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上进度,有关领导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热情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安排教师利用假期替他们补课,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工作。同学之间定期交流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这个例句中开头一句“使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上进度”,首先提出了目的。接着便写了领导上为达此目的而采取的措施,这是一致的。问题是后面一句“同学之间定期交流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不属于领导上的措施,与上文联系不到一起。如若改成“……个别辅导工作;还组织学生定期交流经验,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就前后统一了,语意也顺畅了。
C.自从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科学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因此,这些翻译作品也就从提高中国的学术文化水平进而影响到了中国的语言。
这一句中,上文指出:“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科学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下文却忽然跳到“因此,这些翻译作品也就从提高中国的学术文化水平进而影响到中国的语言”,显然,其间的关系如何,读者难以弄清。因此,中间宜添上“翻译作品越来越多”,并删去“因此”,语意方可贯通。
D.西建安村去年组织村民挖了两口水塘。水塘里放养了红萍水仙,大大减少了养猪精料的消耗。
这个例句中,后面一句的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之间的语意上也出现了跳跃,难以衔接。宜补上“为养猪提供了大量粗饲料”一句,则语意就贯通了。
②先后要有序
为了表达一个中心,哪个句子先说,哪个句子后说,应依一定的逻辑顺序。句子之间的顺序如若不当,也会影响意思表达的流畅。请看示例:
A.今天一辆汽车和自行车在斜坡土路上相撞。一个人被压死。骑自行车的女同志被弹得老远,擦破了点皮。一辆汽车一下子开到了人行道上,撞坏一棵大树,当场砸死了一个老太太,还有两人受伤。这辆汽车是一辆大卡车,上面装满了钢材。
这个例句讲的是一起交通事故,一读便会感到其句子顺序安排不当,且有重复之处。全句宜改为:“今天斜坡土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满钢材的大卡车和一辆自行车相撞。骑车的女同志被弹得老远,擦破了点皮。卡车一下子开到了人行道上,撞倒一棵大树,砸了三个行人,一个老太太当场死亡,其余两人受伤。”
B.小张是个朴素可爱的青年,干起活来总是把浑身的劲儿使上。他衣服整齐清洁,微黑的脸儿,粗壮的身体,充满青春的活力。
这一例句中,先讲“小张是个朴素可爱的青年”,本应接着写他怎样朴素可爱,可是却转而写他的干劲去了。若将句子的顺序调整一下,改为:“小张是个朴素可爱的青年。他衣服整齐清洁。微黑的脸儿,粗壮的身体,充满青春的活力,干起活来总是把浑身的劲儿使上。”
C.现在,到这里摆卖的禽畜肉类、野生动物等,进场时都要经过检验,确认符合卫生要求时方准上市,并发给“卫生检验合格牌”。
这个例句中,也存在句序不当的毛病。应当是经过检验,认为符合卫生要求后,先发给“卫生检验合格牌”,然后凭合格牌上市销售。因此,原句应改为:“……确认符合卫生要求,并发给卫生检验合格牌’,方准上市。”
以上各例,均表明:造成句子顺序失当,主要是个逻辑问题。只要理顺思路,注意写作或说话的条理性,就可避免这类毛病。
⑧语气要顺畅
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语气。说话或写文章,上下句子间语气一定要连贯顺畅。造成句子间语气不顺畅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由于句式选择不当;二是由于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看示例:
A.在困难面前,前进还是后退,这是不是对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考验?
这个例句,实际上全句应该是陈述语气,可是却用的是疑问语气,读来甚觉不顺不畅。可以改成:“在困难面前,前进还是后退,这是对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考验。”
B.世界上到处都注定有这样顽固不化的渺小的人物,他却自以为天生能对别人造福。
这个句子中用了“却”表示转折,但前后分句间还没有这种转折语气。因此,应该让这类人物的品性与思想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可改为:“世界上到处都注定有这样的人物,他渺小而又顽固不化,却自以为天生能对别人造福。”
C.能否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提高高等院校学术水平的关键。
这一例句的前一部分是肯定否定相迭的说法,后一部分是肯定的说法,语气也不一致。可改为:“能否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能否提高高等院校学术水平的关键。”也可以改为:“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提高高等院校学术水平的关键。”
D.当我们接受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是激动的,信心是十足的,决心完成任务。
这一例句中,“大家的心情是激动的,信心是十足的”使用了判断句式,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但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就显得有些不够协调,可将它改成一般叙述语气:“大家心情激动,信心十足。”
此外,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原文的句子结构和意思表达,否则,也会造成语气不顺。
④句式要谐调
所谓句式协调,是指一个句子要与上下文在语意、结构乃至声音上互相协调。换句话说,即是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请看示例:
A.不巧,一辆卡车撞倒了老王,老王当场昏了过去。这个句子,开头是说卡车怎么样,接下去却改换了话题,说老王又怎么样,叙述角度不一致,句式之间就显得不和谐。可改为:“不巧,老王被一辆卡车撞倒了,当场昏了过去。”
B.在居民住户之间,应当提倡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良好风尚,而不应以邻为壑,不互相往来。
这一句子的毛病,是句中两个相应的词语的结构的音节数目不协调。“疾病相扶持”宜改为“疾病相扶”,使与“守望相助”相应;“不互相往来”宜改为“不相往来”,使与“以邻为壑”相应。
C.《小军的奋斗》选编了近年来台湾省中学生作品一百五十多篇。反映了台湾少年对于抚育他们成长的父母的尊敬,对于辛勤向他们传授知识的老师的感激,同学们互相友爱和课外生活,对祖国大陆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类未来的探索。
这个例句中,“同学们互相友爱和课外生活”一句,与上下文以动词(“尊敬”、“感激”与“怀念”、“热爱”、“探索”)为中心的结构很不相应。可改为“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和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并把它移到句末,在前面加上“以及”二字,使之衔接。
练习二
(一)试比较下面几组例句,说明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①你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你知道让他去。
②我赞成你的意见。
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二)试把下列长句化为短句,并说明化简的方法。
①这位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了二十多年的老战士的作战经验是很丰富的。
②毛主席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的“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科学预言必定实现。
(三)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个是松句,哪个是紧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②只要我们善于团结教育和依靠工人和农民,我国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普遍高潮的爱国增产运动。
③这就是说,我们的学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党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文风也有些不正的地方。
(四)下面的书面语句式,运用得是否妥贴?为什么?
①每个同志都应该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
②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而至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赵太爷,钱太爷大受居民的尊敬,除有钱之外,就因为都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五)从下面句子中选出最确切、顺畅、明白的一句。
①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少书籍、信件和稿子,简直使人怀疑他是病人,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在办公。
②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少书籍、信件和稿子,简直使人怀疑他不是病人,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在办公。
③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少书籍、信件和稿子,简直使人以为他不是病人,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在办公。
④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少书籍、信件和稿子,令人产生他并非是病人的感觉,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在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