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8936400000037

第37章 《申报》厦台关系资料选(2)

2.厦门通信,厦埠之治安问题(蜀声)

厦门官厅近以市中劫杀之风太甚,查系台人所为,若辈平日携枪游行,杀人越货,视为常事。为维护治安起见,非用强力制止不可。臧致平因于上月三十一日出示云:近日抢案迭出,日有数起。其抢犯率皆携带手枪,公然白昼行劫,甚至杀伤人命,肆无忌惮。似此强暴横行,实属目无法纪。本总司令负保卫地方之责,得报之余,痛恨殊深。若不严行取缔,何以靖地方而安民心?

兹定于一月一日起,选派得力军警,实行严密检查。如遇有携带武器及暗藏手枪者在街游行,无论何人,非经本部特许者,概行逮捕,严行惩办。倘敢当场抗拒,即行格杀勿论,决不姑宽云云。警察厅长陈为铫复订查街办法:(一)侦探奉公搜查行人枪械,如有抵抗者,准当场格杀,并将枪支缴厅存案;(二)路遇二人以上或见类似匪人者,须留意其行踪,形迹可疑者,当场搜检;(三)见有二人以上入人家或商店,随即闭门者,须随往察视,或开枪制止;(四)遇二人以上携带大宗银钱者,须认真盘诘,如确系己物,始可放行;(五)破获劫案一起,人赃并获送厅者,立赏两百元以下奖金。并添募暗探二百人,各街分段逻查。复由总司令部与警厅向日领提出交涉,最后日领及警长亦赞成实行检查。乃由总司令部公函日领,请其转知籍民:厦门官厅将实行检查携枪者,宜各守治安国法,以全邦交。并由陆军警察处及警厅会衔布告,实行搜检行人。二日下午,侦探分队搜查,有携枪而不抵抗检查之二台人,被逮至警厅,经台湾公会会长保出。有台人李某集徒党数人,挟枪携炸弹经石埕街,与军警遇。警探止之,欲加搜检。李等即纷掷炸弹,伤一人,并出手枪轰击。一探中腹部,军警丛枪还击,李毙。陈为铫复率马队赶至,余党始散。是夜,有向设娼寮之台人陈某,偕乡人李某等五人路行。亦因出枪抗拒检查,陈被当场击毙,李受伤逃,回家亦毙。三日继续搜查,台人纪某开枪拒捕,亦被击毙。两日中计毙台人四名。侦探之受伤者三人,全市骚然,行人骇避,商店掩户,居民惶惑。

台人欲大起反抗,经台湾会长制令暂止。日领于三日下午,谒臧致平,请暂停检查二日,彼将设法遣送台湾莠民离厦,如四五两日发生劫案,再行继续检查。臧允之。乃停止未及二十四小时,四日薄晚,劫案又发生矣。七时左右,局口街大使宫一带,行人稠密,军警林立。忽有短衣华服者二十余人,先布于局口附近,旋即集合,突入苏某住宅,闭户搜劫。迨军警闻讯驰至,匪登屋,鸣枪数响而逃。军警无如之何也。苏姓损失约在六七千元。举市又入慌恐中。总商会招集会议,佥以年关伊迩,各号均须索逋,宁能裹足不出。吾辈月担军警饱需八九万元,而所得报酬如此,诚不如全市歇业为愈。当议决致函总司令部,请彻底缉盗。原函云:本日敝会因接筹饱处来函,召集各界,佥以迩来抢案层出叠见,多系白日于通衢大道中发生。查万和发商号,日前在港仔口街遇匪劫抢,甫经函转总司令,严饬缉匪在案。乃昨夜局口街遇匪抢劫,似此匪徒明目张胆,于治安上关系实非浅鲜。各运商咸以筹措款项,接济军需,负担甚重,无非为保护治安起见。设长此地方不靖,将必至营业停顿,收账者裹足。希迅饬警厅严密侦缉,务获正盗真贼,尽法惩办云云。

总司令部自接此函后,因有饬邢蓝田、李玉林、田润德会办冬防之举。就原有保安警察,加派兵士,专办冬防,并咨询总商会,条陈完密办法。而市上仍风声鹤唳,大商店欲出外收账,均请陆军警察处派遣荷枪实弹之兵士数人随行,然军警不能人人得而保护之也。于截劫之案仍有所闻。七日下午,许巡官(即前次捕匪被击毙命者)出丧,经过繁盛市场时,有匪截劫某店伙四百余元,并鸣枪示威而去。臧致平感于台人之不可治,向日领交涉之终无头绪也,拟一面继续饬警检查行人,一面电驻京日使交涉。八日起,又由军警侦探分队继续检查。午后,警探十余人巡逻至山仔顶地方,有由道旁楼上开枪射击者。警探知系台人,当散伏回击。子弹横飞,行人骇避。一时闭市者几全城之半。双方对击约一小时,军警大队驰至,台人始由户后逃去。而是日虽警探出动检查,市上仍有劫案。此后官厅对付台人究采何种办法,实堪注意。日领似取放任态度,臧氏虽向之一再交涉,终于不得要领。而厦门交涉员刘某系北京政府所派,与臧氏居于反对地位,全置不问。月来所有外交,均臧部顾问范熙绩出任折冲。现范氏赴沪,臧部尚无外交人才,益觉棘手。厦埠治安,恐将不堪设想也。(一月九日)(1924年1月14日,第7版。)

3.厦门电

台湾籍民持械白昼劫掠,日必数起。各国领事亦有责言。总部不得已,出示禁止一般人携带武器,旋即派军警沿街搜检行人。台民反抗,竟出枪乱击。有台人数名,联名电台湾总督,派舰来援。但领事团对台人一致厌恶。日领以舆论不佳,又因总部态度坚决,不愿小题大做。(以上十七日下午五钟)(1924年1月18日,第6版。)

4.厦门日领对臧致平之抗议,为军警取缔台人事(蜀声)

厦门自臧军实行搜检挟枪行人后,台湾籍民因反抗检查,被当场击毙者四人。(事见十四日本报)虽日领一再抗议,而臧军搜检如故。厦门数月来杀人越货之风,竟为之一敢。台人不甘,怂恿日领抗议。前数日又发现台人吴某被人暗杀,弃尸侧池。台人益愤愤。日领曾到场检验拍照。及十五日日舰对马号、松号抵厦,市上即传日领将向臧致平严重交涉。台人宣传尤盛,至谓日舰之来,实为交涉之后盾。据记者询诸日领署人,则谓日舰来厦,确系寻常游弋,不日即将启碇往粤,并无其他作用。惟日领适于此时致一公文于臧致平,对搜检籍民事件严重抗议,外间遂疑为武装交涉耳。兹从某方面觅得日领原函,特录如下:“敬启者,本月四日,经致公函第三号,以贵部下陆军警察及陈为铫警察长,借名取缔军器,滥将敝国台湾籍民杀毙数名一案,料想贵总司令必以正大公明查办责任之人。本署未接准回复,亦信贵总司令对于此案已十分谅解,无论此后之行动必有严重戒饬。而孰知事情反见非是,令人怀疑贵总司令之诚意并不在此

。由今考察形势,似属阳以维持治安为标榜,阴则肆行恶辣之手段,欺瞒中外人民。若此则贵我平素交谊上诚为遗憾。查近时发生此事,系由陆军警察及普通警察之主脑者,不将贵意彻底之情形,转达于部下所致。本领事原以此等善意之解释,至嗣后此种横暴,日日重见不休。倘欲如何善意解释,而不敢云系贵总司令之责任,事更遗憾。但此暴行,敝国籍民若再受此不安,本领事自应出于不得已之处置,别无他法。诚恐贵我交谊难保不无破坏,且现时贵总司令在厦,系握最高之全权,若肯将此事件认真办理,岂有何等为难之处。总望贵总司令烦为重念维持地方治安,严行约束部下,以达保护中外民众治安之目的,万无一失。兹将敝国籍民方面受贵国军警扰害开列于左:(一)昨夜七时,警厅侦探队及陆军警察队约有三四十人,侵入局口行台湾人施金水及郑木琳家宅,借搜武器,不法行为;(二)五日午后三时,警察厅侦探队员计有十五六名,各带短枪,闯入《厦门商报》内,谓《商报》纪事此次揭载台人被杀事件,关于台人方面甚属有利,横行威吓记者,并将该报馆内器皿乱自毁坏。当时该报关系者台湾人江保生遂向警察厅长告诉,讵彼反见拒绝,不肯受理。

惟此事情系属实确,岂容警察任意否认;(三)厦门无赖汉之首领系李清波,所有杀伤台人皆彼之一派。闻清波谓伊被人暗谋,指示台人林清埕之教唆,日前经对清埕送下胁迫书信。而清波之一派,现皆充当警察厅侦探。是以此番台人被杀原因,皆系彼之一派所谓狐借虎威,迭见公报私仇之行动也。惟此清波一派,时常滋生事端,警察厅长兹竟任用其人,维持治安,岂为得策?总之,所列事情即请贵总司令烦为详细调查,将三项严重惩办。至处置贵国军警,更希贵总司令大为注意。盖地方之治安端赖军警,如有紊乱之处,应将军警之主脑者先行惩戒,抑或免职,以防再生不法行动是荷。”闻臧氏接到此函,极为镇静,现尚未答复。就日领公文观之,则此次日舰之来,似含有示威意思。虽经双方否认,固有可疑也。(一月十七日)(1924年1月23日,第10-11版。)

5.厦门检查台人案近讯,警厅请拒日领干涉(蜀声)

厦门军警当局搜检台人一案,驻厦日领曾提出严重抗议,根据三项理由,要求惩办军警长官。臧致平接到公文后,即训令警厅查复。警厅长陈兆锵当即备文呈复,主张要求日领迅将不法籍民凶器消除,并将台民不良分子、妨害治安者,即日驱逐出境,以维厦埠公安。据臧部中人云,前日总司令部曾因此案特开紧急会议,结果议决对于日领来函据理驳复,一面仍继续取缔台人,搜检枪械,无论日领如何恫吓,必坚持到底。故连日查街较前益严。十六日又击毙一当场抗拒检查、出枪击伤军警之台籍民一人,可知臧氏对日交涉之仍持强硬态度也。刻下臧氏驳复日领之公文尚未递出,据闻将来或即根据警厅呈文驳复。兹录该厅呈文如下:奉钧座七百零二号训令开,日领函称军警滥毙台人,开列三项,严重惩办等情,令厅查明具复,以凭转复等因奉此。

遵查日领函内第一项称,侦探侵入局口街台人施金水等家宅搜查云云。查职厅侦探自本月七日奉钧座面谕,暂缓搜查后,夜间均责令在队中值勤,不准外出。职厅亦从未令其前往任何处所。警探无分身之术,何能前往施金水等家搜检。该日领据一面之辞,遽行交涉,殊属误会,应请日领彻查,自能了解。日领函内第二项称,探员闯入《商报》威吓各情。查《商报》系厦门什途郊公同组织,专以鼓吹商业为宗旨,于民国十一年七月呈请保护有案。该报经理编辑等职,完全均系华民,与籍民毫无关涉。日前登载未尽实在,侦探前往询问,发生口角,此系情实,并无毁坏事实。当时据报告以后,以该探擅自生事,殊属不合,业经职厅严饬该队长,重加训斥在案。唯该报系属华人自办,该报如有意见,尽可由经理或编辑人依法来厅申请,无庸日领越俎干涉。至日领函内第三项称,李清波为厦门无赖汉首领,清波一派现皆充当警厅侦探云云。查职厅侦探之补充,皆有正当之保证,但论其人之是否公正,岂有每补一人,即须四处向人问其属于何派,而为取舍之理。官厅用人如果如此办法,将复成何事体?微论李清波此人,职厅现无用其充当侦探。即使果有其事,亦属职厅自身用人之权,日领如何干涉?中国警厅之侦探,日领曰可用则用之;日领曰不可用则不用之。此种理由,万国所无。

日领明通公允,久所钦崇,对此无理干涉,当亦自笑其过当。总之,此次厦埠治安,扰乱达于极点。匪徒结伙持枪,青天白日于众目所视之地,到处抢劫,甚至杀伤官吏,中外居民均为波及。职厅负治安责任,欲保护全厦人民,不得不痛剿匪类。欲剿匪类,不得不严搜凶器,此系正本清源办法。前经钧座函知日领事,并经取得同意在案,始行实地检查。除李朝川及纪朝两人当场抵抗,警探正当防卫,方予格杀外,其余均以文明手续查检,治安遂见效果。嗣因日领要求停止检两日,当晚局口街洽成号及石埕街即发生匪徒抢劫两巨案,足见搜查凶器,为目前救济治安惟一方法,应为中外明达人所共谅。乃日领事竟谓借名取缔军器,滥毙台民,此层意解,根本上不无错误,职厅深为遗憾。理合具文呈请察核,肯准函请日领事,固念中日邦交,以厦埠治安为重,迅将其不法籍民之凶器消除,并将台民不良份子、妨害治安者,即日驱逐出境,不但厦门立见安宁,即中日亲善前途,亦永无阻碍。地方幸甚,商民幸甚。(一月十九日)(1924年1月27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