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江南美食养生谭
8924100000043

第43章 药膳食疗滋补强身(1)

昆虫食品话蚂蚁

蚂蚁是常见的昆虫,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有好多国家,如哥伦比亚、墨西哥等,都将蚂蚁制成美馔佳肴,供人们品尝。哥伦比亚桑坦德省的“烤蚂蚁”,尤其有名。烤蚂蚁采用的原料,是该地特产的大蚂蚁,每只略小于花生米。当地人烹制时,以平底铁锅或陶锅烘烤,吃时拌以佐料,其味香脆可口,风味宛若我国江南地区常吃的油炒蚕蛹;也有用煮熟的木薯糅合蚂蚁,做成饼子食用的。现在,哥伦比亚已把烤蚂蚁做成罐头,当作传统食品出口。

说起蚂蚁食品,我国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食用历史。早在春秋时的《周礼》一书中,就记载了蚂蚁食品。周天子食用的120种酱中,其中有一种名叫“蚳醢”(chi迟hǎi海)的酱,就是用白色的蚁卵做成的。唐代段公路在《北户录》一书中记戴:“广人于山间掘大蚁卵为酱,名蚁子酱。”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杭州写的《老学庵笔记》一书中,也记载“大蚁卵为酱,名蚁子酱”之事,并追溯了我国食用蚂蚁的历史,说夏商周三个朝代以前,我国先民就已把蚂蚁卵当食品。

据陆游的考证,我国食用蚂蚁的历史可推前到4000年前。到了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写道:“蚁力最大,能举等身铁,吾人常食亦能益气力,泽颜色。古代酋长多以蚁卵为酱,云味酷似肉酱,非尊贵不可得也。”

直到近代,在科学家们的细微研究和分析下,才基本搞清楚蚂蚁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原来蚂蚁体内,含有11种人体所需的营养价值物质。除相当齐全品种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一种叫草体蚁醛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及高能含磷化合物,能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对肺结核、贫血、肺癌、淋巴腺癌,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阳萎、早泄、遗精、女子阴冷等性功能障碍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据报道,我国黑龙江省红星农场,有个名叫阎中山的老人,他85岁的时候,老牙完全掉光,满口长齐一副新牙。他并无其他滋补食品应用,只是从1964年起,每到夏天,捕捉蚂蚁洗净炒熟,研粉后,同鸡蛋拌制成丸焙干贮藏,而一到寒冬三九天,就以此进服。每日一丸,年年如此。他自己说,自从服用蚂蚁食品后,身体轻健,精力充沛,十多年没生过病,牙齿也是在食用蚂蚁后,才重新更换的。

蚂蚁有如此滋补健身的食疗养生功效,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家们的重视,更值得烹饪、食品界努力去开发、推广,以便更好地为丰富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和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但有一点需说明的是,过敏性体质的人,应慎用这种昆虫食品。此外,也不是每一种蚂蚁都能食用的,要在专家指导下,才能服用,以免发生意外。

餐饮五色使君健

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为日本,男性达76岁,女性78岁。日本的营养学家们认为:为了保证人体健康需要每人每天至少要吃20种不同的食品,以满足人体对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在这不同的20种食品中,又有优劣之分,还需筛选最佳的品种。比如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称之为“完全蛋白质”,具体的有鸡蛋、鱼肉、瘦肉、黄豆等;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不足8种的,称之为“不完全蛋白质”,比如蹄筋、海参、熊掌、甲鱼的裙边等胶状物质。而鱼肉的蛋白质及脂肪在溶解胆固醇、软化动脉血管方面,又远优于猪肉、牛肉、羊肉。日本人吃鱼之量名列世界前茅。有一些日本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中,主要的一条是,常吃海中的小杂鱼,将整条鱼油炸焖酥后,全部吃进肚里。这等于吃进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而这生命之躯中,正是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基本的各种营养成分。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而我国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大多数群众仍处于温饱阶段。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可先做到每日必须有五种颜色的主、副食品上餐桌:其中红色的代表是肉类,按对人体的健康而言,先后排列为鱼肉、鸡肉、牛肉、羊肉、猪肉,其中猪肉含动物脂肪,即饱和脂肪最多,质地最差。

黄色的代表是豆制品,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其中最易吸收消化的为嫩豆腐,最难消化的是油豆腐、油氽素鸡之类的豆制品。黑色的代表是食用菌及乌骨鸡、海带、黑芝麻、黑豆、黑米等,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最多。绿色的代表是新鲜蔬菜,其中最佳者为深绿色的叶菜,浅绿、淡绿、黄色、白色者次之,它们含有能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保护血管、脏器占重要地位的维生素C等,每天不能缺少,水果也无法替代。因为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绝大多数不能与深绿色叶菜相匹敌,而糖分含量又偏高。白色的代表是粮食,供人们饱腹及提供基本热量,即大米与面粉,糙米口感差,但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远比精白米多,普通面粉也比精白面有益身体,吃粥比吃干饭更易于消化吸收,故自古有“吃粥致神仙”之说。

“五色”上桌保平安,是属于现代营养文化与传统饮食文化结合的体现。

调味养生有良姜

说起姜,无人不知,煎鱼烧肉,不可缺此君。自古以来,它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知道吃姜有利身体,所以“每食不撤姜”。司马迁在《史记》中记道:“千畦姜韭,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汉时,老百姓吃姜已很普遍,而且种姜的经济价值很高。北宋时,王安石称赞“姜能强御百邪”,知道姜具有食疗保健作用,能治疗多种疾病。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一书中记载:杭州净慈寺-位老和尚,八十多岁了,面色如童子,“自言服姜四十年,故不老云”,说明生姜确实有利人体健康。大药物学家李时珍更是高度评价姜的食用价值,说:“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其中“和”是调味,“药”是解毒。

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地下茎,原产东南亚。因其含有姜醇、姜烯、龙脑、枸橼醛、姜辣素等多种有利人体的成分,所以,祖国医学认为姜辛、温、无毒,入肺、胃、脾三经,具有解毒、散寒、发汗、暖胃、驱风等药理作用。其中味辛的姜辣素能刺激味觉神经、促进消化,加强肠道吸收;芬芳性的姜醇等挥发油,能解腥去膻,增加菜肴香味,故常用之烧菜调味,使菜肴更具美味。

姜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能解中药南星、半夏之毒及杀鱼腥肉类毒。据南宋洪迈《夷坚三志》-书记载,南宋老中医杨吉老,曾用生姜救过一个食物中毒的地方官员的性命:有一个名叫杨立三的人,在楚州当通判,喉间生痈,肿溃而浓血流注,昼夜不停,以致寝食皆废,病甚危急。医生见了,都为之束手无策。正好杨吉老去郡中看杨立三。他熟视良久,说:“我已经知道了,此病甚异,需吃生姜一斤,方可后投药。”杨立三的儿子听了,面有难色,说:“喉中红肿溃浓,那能咽得下生姜呢?”杨立三说:“先让我吃一二片试试,如果吃不进,再说。”于是,就拿了点生姜片,嚼了起来,初吃时,感到又甜又香,越吃越有味,吃到半斤时,喉咙已松动得多,吃到一斤时,才觉得姜味辛辣,这时,脓血都已收尽,吃粥下菜,已毫无滞碍。事后,他把杨吉老请来,谢而问之。杨吉老才笑着说出原因:“君在南方为官,南方以鹧鸪为美食,故必多食鹧鸪肉。此禽在山中好食半夏之嫩头,积毒其肉,而好食吃半夏之鹧鸪者,久而便会毒发,故今以姜制之。今足下病已愈,无须再服他药也!”

以姜制半夏,用生姜克半夏之毒,治人疾病,乃祖国医学的经验之谈。现在市上中药房,专有“姜半夏”一款中药,就是取半夏以姜汁制过,用以治疗咳嗽多痰,并止呕的。姜在此药中,就是起解毒作用的,使半夏扬利去弊,成为一味良药,可见姜确有调味、生香、解毒三大功能。

钟情于“下里巴人”猴脑熊掌、鱼翅海参,可说是菜肴中之“阳春白雪”,能问津者毕竟是少数,一是不少山珍系国家稀有动物,属于保护之列;二是工薪阶层收入有限,上有老下有小,哪里吃得起这些高档筵席中的珍品?像吾等穷教书匠,阮囊羞涩,对那些流光溢彩的菜馆酒楼望都不敢望一下,何敢登堂入室,享以口福?而鱼头、鸡骨架、肉骨头、螺蛳、泥鳅……理属菜中之“下里巴人”,人人吃得起,那便是我菜篮中的常品。说起营养,熊掌、燕窝、海参、鱼翅等,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而且是胶原蛋白,虽然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含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属于不完全蛋白质,它的营养价值与鱼头中的胶状肉、肉骨头、鸡骨架中的筋络结缔组织相近,而价格却差一百倍以上;至于泥鳅、螺蛳,倒是含有人体所需八种氨基酸的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超过熊掌、燕窝、鱼翅、海参。特别是泥鳅,十来元钱一斤,却有“水中人参”之称,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它是不上台面、等而下之的贱物,而东邻的日本人却视其为佳肴美食。花少量钱,吃到高档营养品,这是我这个下里巴人一往情深,钟情于菜中之“下里巴人”的原因。

买一只包头鱼鱼头烧豆腐,鱼肉滑润、豆腐鲜嫩,荤素相辅相成,味道好吃得叫人拍案叫绝,连当年乾隆皇帝下杭州都吃得舌头舔鼻头,何不为之,大快朵颐一番?鸡骨架熬汤,色如奶汁,加入粉条、胶菜,色、香、味并不亚于鸡汤燕窝。

螺蛳有“小小罐头,小小肉,小小肉上有小小盖”之称,将葱花、姜末加酱油、黄酒调入油炒螺蛳之中,没有比这更香美的下酒菜。“螺蛳索索,老酒过过”,这句绍兴民间的俗语,把那种品尝甘醇的黄酒,口吮香美的螺蛳的惬意之状,都一言而道之得活龙活现。而泥鳅,清水养上一天,油煎后红焖,肉嫩而酥香,味同黄鳝,价格只有黄鳝的二分之一,营养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肉骨头炖黄豆,更是优质的植物完全蛋白质加上荤味的胶原蛋白,脂肪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大补人体之品。

有些人能吃却不懂得吃,认为价格高的就营养好,那主要是缺少营养方面的知识。花最少的钱,烧最美的味,尝最可口的菜,懂得此中奥妙者,才够得上称做高明的吃家,当然,离美食家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欲当“美食家”,则要如陆文夫在中篇小说《美食家》中所描写的那位朱先生一样,在吃的方面能说得出名堂,道得出一番色香味形器的理论,能把做菜的要领说出来让名厨听得心服口服,更进一步,达到精通菜点营养成分及食疗食补的程度,那才够称得上是“美食家”。

我这里所谓的“下里巴人”并非是真正的下里巴人。愿读者诸君个个成为懂得吃的吃家,懂得饮食文化大千世界里种种知识的美食家。那么,社会上那种以吃山珍海味为荣的暴殄天物的奢华之风便会如同江河日下,而勤俭养廉之美德,则可以普天之下得到发扬,华夏神州的优良传统,又将重新成为社会风气的准绳,国家兴旺指日可待也!

满山红翠鱼腥草

南方山野沟壑,常见一种叶片呈心形,叶面翠绿,叶背红紫,高15至50厘米而茎下部伏地的野菜,名叫蕺菜。蕺菜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据古籍《吴越春秋》记载,它与春秋末期越国国王勾践有一段不解之缘:越王勾践被吴国俘虏以后,曾听取范蠡之计,为表忠心,亲口尝试吴王粪便,以诊其之病。自此以后,勾践便得了一种口臭之病,终日感到嘴中有一股臭气透出,使人难忍。回到越国后,范蠡派人在会稽城旁山上采到一种药食兼备有腥臭之味的野菜,让越王和周围的侍卫们一起煮食,这便是蕺菜。蕺菜除有一股野菜的清香外,还发出一种鱼腥臭味,故又有臭牡丹、臭灵丹、臭蕺等叫法,但最为人知的叫法是鱼腥草。

鱼腥草有杀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故医家常用它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在治疗肺炎、肺浓疡、气管炎方面,应用得很广,中西医都采用。越王勾践当年用蕺菜治口臭之病,不光是“以乱其气”,也有用它来消炎杀菌的意思,而让侍卫们都吃的目的是,让所有人的嘴中都有一股臭气,越王勾践的口臭之病就不突出了。

这真是范蠡当年用心之良苦。因越王勾践采食蕺菜而闻名于世的这座小山,便是现在浙东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东北角的名山——蕺山。

蕺菜不仅是一味良药,而且还可以入肴,做成菜后,上口脆鲜,齿颊生香,在云贵川一带,是有名的盛宴上的清品。用它的地下嫩茎与叶可做多种佳肴,如蕺菜炒肉、蕺菜烘蛋、蕺菜炒粉丝腊肉、蕺菜三鲜汤,等等。最为有名的菜叫“满山红翠”,是以它的色彩命名的,那是用它的地下嫩茎去须根,洗净切断,盐腌之后去汁,淋以麻油,撒上辣椒末而制成的,俗称“凉拌折百根”。而筵席上则称之为“满山红翠”,吃来特别爽脆开胃。逢年过节,云贵川的人家招待亲友,如不上“满山红翠”等野菜,客人们便会认为失去情趣。贵州人还喜欢将蕺菜用调料处理后,夹入烤馒头享用,美其名曰“黔式汉堡包”。自然,这些菜点除了味美外,还有治疗、防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