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8740600000059

第59章 部分人工建筑名称(10)

道南祠据清乾隆《将乐县志》载:“道南祠”,即今龟山先生祠,原名“龟山书院”,在县北城外,封山之麓。宋咸淳二年(1266),礼部尚书、将乐籍人冯梦得以杨时载道而南,是儒学的宗师为由,向朝廷奏请建立书院。朝廷奉旨下诏郡县拨田养士,优抚杨时后裔,并在嫡传子孙中选一人管理事务。宋度宗还亲笔题写“龟山书院”四字。当时将乐知县黄去疾主持创建礼殿、讲堂、斋舍等。后任知县林式之扩建。不久,这些建筑在战火中被烧毁,知郡母逢春又重建。元至顺元年(1330),知县郭野仙普华扩建燕居殿;至正二十一年(1330)毁于火;明洪武十三年(1380),知县黄克刚重建;正统十三年(1448)书院被沙县起义者烧毁,但立雪堂像保存下来;正统十四年,佥事曾蒙简把书院迁建于县城隍庙之后,移立雪堂像于后堂,改名为“道南书院”。明成化初年,朝廷下旨修建道南书院。成化六年(1470),书院生员余廉、萧仪以殿堂倾塌、倾斜为由上书要求修建。御史滕昭、副使何乔新决定把书院迁建于城北。新建的书院中有飨堂,后面建有立雪堂;右边设雅会堂等,左右建有走廊;前面建有仪门,门额上书“道南祠”,后面还建有大门,门额上书“龟山书院”;左边有房子数间,给管理事务的杨时子孙居住,又购置田产,用田租作为他们生活费用。此后,为龟山书院购置田产多处。弘治年间,杨时被封为“将乐伯”,从祀孔庙。嘉靖三年(1524),御史简霄改称“立雪堂”为“传心堂”,增祀程颢、程颐两先生,以杨时、游酢居西、东面配享。嘉靖三十年,知县王钤重修,义士章福捐款并负责监督。万历十一年(1583),朝廷下旨废除全国新创建的书院,龟山书院被误列其中。万历十二年,巡按御史杨四知特地上奏朝廷纠正,并通知知县黄仕正负责维修。

古镛杨氏家祠位于将乐县古镛镇胜利街电信巷,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为旌表杨时嫡裔杨祖绳妻节妇林氏所建。该祠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48.4平方米,由牌坊式门楼、正堂、后堂组成。牌坊式门楼为砖构仿木,五柱四间四楼式;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硬山式;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式,上下两层。2009年11月古镛杨氏家祠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光布将军祠又称灵卫侯邓公祠,位于沙县城关水南凤凰山下。北宋宣和五年(1123),邓光布被“追封为灵卫侯,为便民祭,建祠水南”。明万历十六年(1588),后裔邓焜聚族重修该祠。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后裔邓文修、邓天羽等再度重修该祠。1986年,邓氏后裔集资重新维修。重修后的将军祠占地面积732.5平方米,建筑面积509.6平方米,由上下两幢各五开间建筑组成。上堂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五开间,面阔23米,进深33米,梁架结构为抬梁穿斗并存。建筑整体布局合理,结构坚固,雕梁画栋,古朴典雅。1996年因205国道改建,使将军祠低于路面三米多。为保护古祠,散居八闽及海内外邓氏后裔再一次集资,作抢救性重修,在不改变建筑原貌的原则下进行迁移修建。该祠原址向东移13米,南移7米,垫基高2.9米。上堂按原坐现兼己坐向;下堂因需与国道平行,按原方位偏移二分,保存将军祠的古建筑风貌。

洋坑廖氏宗祠又名廖严公宗祠,位于泰宁县开善乡洋坑村隆兴坊。该祠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为廖谅的第三十三世孙廖德辉、廖德明兄弟所建。

将乐廖氏宗祠位于原将乐县城关粮食加工厂,现为将乐县城的新百姓超市地址,始建于宋代。相传宋代将乐人廖白为侍郎,皇上为彰显他的母亲母仪风范,在其母生日之时,特亲笔书写“廖氏宗祠”匾额,并镶上一粒夜明珠,悬挂在祠堂门顶,让廖氏后人不忘祖先。20世纪50年代建县粮食加工厂时,该祠被拆除。

枫元谢氏家庙位于建宁县溪口乡枫元村,始建于清末。谢姓为历史上最早迁居建宁的姓氏之一。该祠供奉始迁祖为唐进士光禄大夫谢文远(字达仁)。

水南谢氏祠堂位于将乐县水南镇溪南路114号。该祠堂为清代建筑,占地332平方米。内有厅堂1座,面阔5间,进深3间,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厅堂前为空坪。封火墙部分砖砌,部分土墙。1994年,该祠堂进行过全面维修,并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坂面后塘朱氏祖屋位于尤溪县坂面后塘,始建于后唐同光元年(923),由祖厝(库房)、后库房、官厅、庄房等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其主房坐丁向癸,庭前造一方池,有一天然印石处于池底。该祖屋历经数次失火,官厅、后库房及庄房已毁。现于原官厅旧址处,重建一座砖木结构之祖房。

江礼庙宋咸平三年(1000),潭州判官江礼以身殉国后,葬于清流大路口龙分洞凉伞岽。乡人感叹江礼乡贤、忠孝、忠烈之义,因此立祠。宣和元年(1119),敕封感应江公判官之神,建庙于清流县嵩口溪上。江礼(946~1000),字恭叔,号福潭,清流嵩口人,建隆三年(962)进士,任湖南潭州判官。乾德元年(963),张文表、周保权作乱,占据湖南潭州。江礼奉命帅两千乡兵征讨,与周保权力战于湘阴之野。江礼以身殉国后,葬于清流大路口龙分洞凉伞岽。

尤溪蔡氏祖庙位于尤溪县桂峰村中心,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是蔡氏在桂峰最早的肇基之地。该祖庙始建于南宋末元初,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六月被毁,次年在原址上重建。祖庙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为三层建筑,叠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粗梁大柱,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面阔五间。明间高大宽敞,厅头设有神龛,上置“六世祖考英公蔡府君、妣赵氏孺人神位”,三楼置历代祖宗之灵位,供后裔春秋祭祀。堂上高悬“九峰毓秀”、“进士”、“举人”、“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额。三楼大厅两侧分置两扇圆窗,寓丹凤之双眼。沿十一级垂带踏跺而下,便是天井。地面全部用青石铺砌而成,两旁设花架、置盆景。左右为厢房,边廊各置九级如意踏跺。下堂建筑简单大方,屋面正脊彩绘各种花卉图案,色彩艳丽,栩栩如生。门厅两侧分置两个圆形花窗,次间各置两扇大门。顺堂前十一级垂带踏跺而下,是三个前埕,埕前立有照壁。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花台左右各有一口小水井,清泉汩汩,誉为风水的“龙眼”。

尤溪蔡氏宗祠位于尤溪县桂峰村石印桥上游,占地面积9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该祠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由蔡茂相(字云鹤)高中进士后第三年为首主持兴建的。该宗祠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中堂、山门华表。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左右次间与明间相通,构成了一个宽敞的大厅。地面用石板和石灰三合土铺就,坚固异常。正堂为祀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因采用减柱法构建,即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故有五爪龙构件。厅中植四柱,宽10米有余。正楣中设一神龛,龛内中竖一牌,文曰:“宋开基桂峰始祖讳长公蔡府妣陈氏孺人神位”,右侧竖立一牌,文曰:“皇清敕授儒林郎翰林院吉士六世祖登赢蔡公妣徐安人神位”。楣柱悬挂清乾隆宰相、内阁大学士蔡新亲笔题写的“人心知水源木本,庙貌报祖德宗功”的抱柱联筒。额悬“著存”、“进士”、“兄弟举人”匾等,左悬一匾,文曰:“钦命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学院邵享豫为文魁同治戊辰年乡试荐中武贡生蔡扬章立”,前左悬今人立的“兄妹硕士”匾,前右悬今人立“硕士”匾各一方等。沿垂带踏跺而下,为天井,左右各置花架,两旁为厢房,成门厅式结构。中堂内昂上还悬有“父子举人”匾。正柱悬挂“最喜渊源崇元定,尚期家世继君谟”筒联,点明了桂峰蔡家的家世来历和桂峰的文化渊源。其“元定”者,即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君谟”者,即宋代端明殿大学士蔡襄(字君谟),意为桂峰蔡氏是蔡襄的后裔,其文化渊源则来之于蔡元定。外廊悬挂“宗功垂福泽,祖德衍家声”联筒。中堂之前是一个小庭院,院内树一对石旗杆,为蔡氏后起之秀,考取贡生时而立的。2005年,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该祠为“八闽名祠”。

詹荣纪念馆位于尤溪县新阳镇高士村中心地带,原名“石龟光裕堂”,既是高士村詹氏的祖祠,也是中外詹氏各分支的总祠。该祠始建成时间不详,传说当初盖祠堂时挖出九只石龟而得名。现詹荣纪念馆是马来西亚华侨詹氏宗亲捐资在原址上倒堂复建的。纪念馆主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二层。一楼明间、次间为大厅,中植四柱。厅头设一神龛座和几案,上置一香炉。上方悬挂一幅“詹氏始祖画像”,像旁一幅对联文曰:“赫赫宗周姬氏者流宣王支子食采封侯干彼詹城得姓之由,金枝玉叶服远厚别指爵为姓以遗后裔蛰蛰螽斯绵绵瓜瓞”。画像下方书有“詹氏源流”。二楼大厅正厅头上悬一幅“詹荣画像”,身穿铠甲,头戴武将帽,显得神勇英武。下方悬有《詹荣行述》:“詹荣系河间詹氏石龟开基始祖夏侯公之裔孙,明嘉靖四年(1525)登进士,长经文,谙韬略。甫仕途任兵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总理大同粮储。曾创义举,弭平叛兵围城之乱。因功升光禄寺少卿,继受擢为兵部左侍郎、左尚书。时外敌鞑靼不断入侵边境,荣向朝廷陈奏御边八事,获准施行。后边陲告靖,宗社义安。荣为官则宵旰忧勤,砥躬则清正不苟,为嘉靖皇帝所倚重。卸任后受追赠为工部尚书,是其同寅以‘皇恩特宠’四字匾额遗之。”大厅左侧悬挂“马来西亚侨亲捐资修建詹荣纪念馆题名录”。大厅左右向墙面上,悬挂着分布在海内外各分支的詹氏宗亲照片。

邹氏南谷堂北宋初年,入闽邹氏第四世祖邹助立、邹勇夫神主牌于水南南禅寺中,每年农历六月十八邹勇夫的忌日聚会寺内,设斋致祭。南宋淳祐四年(1244),邹应龙公逝世后,其子孙拨田产180余担(约合10公顷)、池塘两口以及山林、园地等为寺院香火之资,延请高僧为住持,并附邹长孺、邹棐、邹括、邹应龙、邹应麟、邹应博6人神主牌于两侧以为从祀。约在清代中期,南禅寺焚于大火。南禅寺焚毁于火后,泰宁邹氏子孙筹划修建祖祠,于清乾隆六年(1741)卜地于城南杉溪滨营建宗祠——南南谷堂。泰宁邹氏南谷堂为泰宁邹氏的总祠堂。每年三月为春祭,八月为秋祭,合族共祭邹氏祖先。

中仙池氏宗祠又名“坡兜坊”,位于尤溪县中仙村酒瓶峰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冬因匪乱,该祠被焚毁,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复建,民国11年(1922)又被卢兴邦部焚毁,次年(1923)再次重建,文革期间再次被拆毁,1980年再行重建。重建宗祠为土木结构,上下堂八扇围墙、书院、天井、月楼、下堂前环一道围墙,内设月形小埕,左侧建一门亭,坐亥兼壬,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2003年,该祠被列入“八闽祠堂大会”,2005年省文化厅授予“八闽名祠”。

曹坊曹氏家庙(追远堂)总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西面。该祠始建成于清乾隆五年(1740)。该祠正厅宽敞明亮,书联林立,牌楼大门高耸,檐阁栉比,石狮石鼓,造型独特,非常壮观。宗祠前有雨坪,后有花台胜景;左厢设土地堂、厨房、佛厅;右厢有八角楼、书房、图易堂、积谷仓、池塘等,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祠于1930年为革命先烈徐赤生(宁化第一任县委书记)活动之所,八角楼为宁化革命暴动、成立苏维埃政权的旧址,现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朋公祠位于沙县水南洋坊村罗布。沙县水南洋坊村罗布原有曹朋公祠,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资料记载,沙县原有一座“长官曹公祠”,位于沙县城关仁和坊尊尧巷内社稷坛后,建于宋代。“正德五年(1510)邑人义复长官曹公祠。”(明《沙县志》)这座“长官曹公祠”在县灵卫庙西。1999年水南洋坊村实施新村建设规划时,曹朋后裔在原址重新修建曹朋公祠。该祠占地面积216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后殿为二层结构,于2000年8月落成。该祠现为曹朋后裔祭祖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年八月初十祭祖。每到祭祖日,南平、尤溪、长乐、福清、长汀、宁化、龙岩、连城、漳平等地曹氏子孙都会云集于此拜祀祖先。

贡川严氏金鱼堂位于永安市贡堡西郊靛青林。该祠始建成于明天启元年(1621),占地面积1577平方米。进士严九岳曾为该祠作《修建金鱼堂记》。严九岳(1574~1621),字以赞,号海日,永安贡川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先后任广西梧州推官、代理知府、户部主事、奉政大夫等职,著有《笱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