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8740600000060

第60章 部分人工建筑名称(11)

“福潭院”专祠唐麟德元年(664),巫罗俊逝世后,安葬在宁化县竹筱窝。后唐同光二年(924)因宁化县治迁址,巫罗俊墓从宁化县竹筱窝迁至嵩溪黄沙渡(今属清流县境)。为了纪念巫罗俊开疆拓土的功绩,特在嵩溪黄沙渡巫罗俊墓旁修建“福潭院”专祠,春秋享祭巫罗俊。

巫罗俊怀念堂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小溪边,由台湾巫氏宗亲会等修建。“巫罗俊怀念堂”修建工程于1992年8月1日动工,于1996年9月18日竣工。这座仿古宫殿,飞檐斗拱,龙凤彩画,气势恢宏,肃穆古朴,蔚为壮观。正殿安放着巫罗俊和柴、纪夫人的塑像。

阳源伍氏祠堂位于将乐县万全乡。该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与将乐万全乡阳源村伍氏祠堂一起筹资兴建的还有古镛镇的伍氏“时思堂”、大源乡的伍氏“惠济堂”,因此有“三房鼎峥嵘”之誉。每年三月小清明,八月大清明,伍氏家族的后裔都要在此祭祀祖宗。

汤氏宗祠、祖厝位于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始建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宗祠前有空坪,单进合院式,由门楼、门厅、正堂组成,占地面积270.64平方米。门楼牌坊式,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祖厝自清康熙末年建成后,从未大修。祖厝坐东南朝西北,为前后二堂加左右各一直护厝格局,占地面积992.18平方米;正堂的柱、檩、枋等处均有彩绘,保留有红军标语多处。2009年11月,汤氏宗祠、祖厝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余氏宗祠位于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192.5平方米。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前廊卷棚顶;内檐使用大额枋,抬梁减前金柱及中柱。附属文物有左侧的余氏祖墓。2009年11月,光明余氏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列西四贤祠位于梅列区列西村。该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6.3米,为单檐悬山式抬梁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七间,由前堂、两侧厢房、正厅、回廊组成。该祠堂是为纪念宋代四大贤人杨时、罗从彦、李桐、朱熹而建。

明溪惠利夫人庙位于明溪城北郊2千米沙坑,原在城南关夹龙溪畔,祀莘氏圣七娘。唐末,闽西北一带“蛮”两万人围汀州,李承勋率兵万人解汀围,后又大破“蛮”人于将乐、顺昌一带。期间,秀州华亭莘七娘随夫征战,奔逐道途来汀明溪驿,染重病殁于山城,百姓立庙于南关之右墓前。六月初九至十五为庙会,祀之“捍灾御患,护国庇民,屡显灵迹”。宋、明、清奏准褒封莘七娘为“惠利夫人”、“福顺夫人”、“普佑夫人”、“灵应夫人”,钦赐庙额“显应坊”、“五李忠贞”等。南宋文天祥募兵驻明溪,留驿壁诗“百万貔貅帚彗芒,家乡万里受封疆;男儿不展撑天手,惭愧明溪圣七娘”。元陈友定于桥西建惠利夫人庙,至正二十五年(1365)荐辟陈显续修。明赖永正、曾建清、谢绐谋作《募建慈济夫人庙文》。汀州府及台北市旅外宗亲会均有立庙祭拜。20世纪60年代拆除惠利夫人庙,在原址建县影剧院,20世纪80年代百隆集资重建于县城北郊峨眉山麓。

第七、古墓

黄慎墓位于宁化县翠江镇北郊茶园背,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八月。整个墓地不大,用青砖砌成,拱护,中间立着一块花岗岩墓碑,碑前的地门堂大致可容一小圆桌。墓地坐北朝南。该墓1987年8月重修,199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慎(1687~1768),清代著名画家,原名盛,字恭寿,又字公懋,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宁化人,久寓扬州,善人物,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多取神仙故事和士大夫生活为题材,有时画纤夫、渔民、乞丐,形象多怪特,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诗、书、画”三绝,诗作有《蛟湖诗草》传世。

伊秉绶墓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建,坐西北朝东南,外观呈“风”字形,砖石结构,占地120平方米。墓碑3方并列,中间为夫妇合葬碑刻,左、右为伊秉绶墓志铭,恽敬撰文,阮元书丹。墓前有石兽4对,望柱1对。1991年,伊秉绶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劲健沉着,长于布白,兼能画山水梅竹,著有《留春草堂集》。

杨时墓位于将乐县水南镇乌石山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时,字行可,号龟山,将乐人,宋代著名理学家,史称“南渡大师”,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由于世居将乐县龟山下,所以自号龟山,历任龙图阁直学士、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等职。元丰四年(1081)29岁的杨时至河南颖昌拜见程颢、程颐,以师礼事,皈依程门,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成了后人尊师重教的典范。他倡道东南,学术思想影响深远,被尊为“程氏正宗”、“闽学鼻祖”。杨时卒于宋绍兴五年(1135),葬于将乐县水南乌石山麓。1986年政府对这一古迹进行了修葺,墓前建牌楼一座,古雅雄伟,楼前匾题“倡道东南”,后匾“程氏正宗”。墓地面南背北,宽3米,进深3.5米,入口处立两尊石狮,墓碑刻有“宋龟山文靖杨先生神墓”字样,为明成化六年(1470)巡按御史滕昭师所书。陵园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墓体面积260平方米,由北向南依次建有牌楼、九曲桥、墓道、拜亭、台阶、墓体、墓碑、墓围等。1991年,杨时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春烨墓在泰宁县梅口乡水磜村长滩山麓,与其妻江氏合葬。墓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坐北向南,全部用花岗石板造就,石板间用生铁水浇封,六级墓台,面宽20米,进深52米,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正中一字排开并列三方黑色页岩墓碑,上施山形雨盖,中碑刻:“明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勋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师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显考二白李公,明累诰封一品夫人显妣江氏之墓”;右碑刻李春烨生平及为官十余年间累迁官职等;左碑刻李春烨夫妇生卒年及“孝男李自根、自树、自槐、自云、自柜,孙犹龙等泣血合立,崇祯十六年岁次癸未季冬月吉旦”。墓周围施栏杆、花窗、华表、八卦石、石亭等。墓前立一对石望柱,高8米,柱顶狮子互向墓塚眺望。墓于民国29年(1940)被盗,“文化大革命”期间墓碑又被盗一方。后几经修缮,保存较好。1986年,李春烨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植将军墓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峨嵋峰北4千米处的茜坊村。邓植为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派遣屯兵大杉岭的将领。墓冢面积42平方米,东西7.5米,南北5.6米,用花岗岩石板及鹅卵石结封而成。墓呈半月形,分三级墓台。墓前立有石“镇墓武士”一尊,前沿一排石栏杆,像庭院前一堵照墙。墓碑嵌于四石柱之间,如一座四柱三楼石坊。雨盖为山字形,雕刻宝葫芦和支龙尾,碑文镌刻:“宋始迁祖大将军邓公之墓”。

巫罗俊墓唐麟德元年(664),巫罗俊逝世后,安葬在宁化县竹筱窝。后唐同光二年(924),宁化县治迁址,将其墓迁往嵩溪黄沙渡(今属清流县境)。该墓占地800平方米,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朋墓位于沙县高砂九曲坑山腰。曹朋(生卒年不详),字仲益,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唐末时入闽,中和年间任汀州录事摄沙县事。他与时任崇安镇将的邓光布协谋将县治从琅口古县迁到凤林岗扬篢坂(即今沙县凤岗镇)。中和四年(884),曹朋完成县治迁移,并任县治迁移后的首任知县。曹朋勤政爱民,明代《沙县志.人物》载:“时兵革之余,途殍者待哺,沟瘠者望援,朋皆因其欲而投之。肉白骨而起者无算,遗泽在民。民怀之者,到今不衰。子孙占籍,于沙代多显者。”

曹辅墓位于沙县东沙州尾,有南宋建炎二年(1128)皇上赐额:“移孝效忠”四字,著名理学家杨时为其作墓志铭。曹辅(?~1128),字载德,沙县人,北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守殿中侍御史、左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著有《簌呜集》10卷、《奏议》10卷。

曹中墓位于沙县东沙州尾。曹中为曹辅的弟弟,北宋元符三年(1100)与哥哥曹辅一起中进士,先后任上元县尉、秘书省正字、著作郎等职。靖康年间,曹中闻汴京失守后,愤慨成疾,不久病逝。其墓志铭由胡寅撰写。

邹勇夫墓位于泰宁县朱口宝盖岩(原名邹家寨)稍下的悬崖峭壁间,故称邹勇夫崖葬遗址。邹勇夫,河南固始人,随王审知入闽,后梁开平三年(909)被王审知封为尚书左仆射,镇守归化镇(今泰宁),为泰宁邹氏的开基始祖,其后裔遍及福建、江西、广东各地。

邹应龙墓位于泰宁杉津桥南的南谷山岗,名“状元冢”,坐南朝北,墓冢封土,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建六级墓台。据泰宁《邹氏族谱》载:“墓冢石板砌封,周围筑墙,方广十丈。外立华表、石柱、人物、狮、象,并建更衣亭。”现邹应龙墓仅存其后裔在清嘉庆元年(1796)重立的墓碑一方,碑文为“大宋状元邹公讳应龙之墓”。

张若谷墓北宋尚书左丞张若谷和夫人金氏的墓在永安贡川(北宋时永安贡川隶属沙县)东庙仔坑一座小山的半山腰处,从山脚至山腰铺设了50多级台阶。墓坐南朝北,墓址沿侧体用青砖铺成椭圆状,宽7.8米,高4米。墓前竖起一石碑,碑首雕有宝相花纹;碑身文字为“宋左丞始祖若谷张公诰赠一品金氏夫人之墓”。2001年,张若谷墓被列为永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腾蛟墓位于永安贡川堡南郊蒙坑金山窝,《永安县志》有载,墓已被盗毁。

黄伯固墓位于古镛镇积善村后坡。黄伯固,字德常,宋绍熙四年(1193)特奏名进士,先后任上高县知县、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兵部侍郎、江西安抚使,兼任江州知府并军事参赞等职,逝世后被赠封少师,谥忠简。清乾隆十一年(1746),其后代整修墓体,并建墓前石碑亭,碑文为“宋故祖兵部侍郎赐谥忠简伯固黄公墓”。墓前两旁立石俑、石兽。2003年,该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世熊墓葬于宁化县泉上白沙坳祖墓之旁,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改葬泉上茶头窠。李世熊(1602~1686),字元仲,号寒支,媿庵,泉上里龙乡人(今泉上镇泉上村)。他博览群书,贯通经史,著有《奉行录》、《经正录》、《史感》、《物感》等,并且在83岁时纂成《宁化县志》七卷,问世后更享有盛誉。

罗令纪墓唐大历十二年(777),宁化开县始祖罗令纪去世后葬于竹筱窝(今宁化县政府所在地),后迁至翠华山南之冬茅窠(今宁化一中校址),再改葬于温泉峰畲沙坪尾罗家寨(今宁化湖村镇店上村罗家寨)。1985年,该墓重修,2001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罗肄墓位于梅列徐坊对门(土名翁墩岩后坑虎山行)。罗肄为入闽罗氏第四世祖,唐中和四年(884)进士,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兼理文华殿生。其墓左侧原有一座祠,书曰:“余庆堂”。现祠已毁,仅存古墓。

罗畸墓位于沙县城西北,半溪鼓坪慈窠。罗畸为罗从彦堂兄,北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该墓1988年重修过。

罗从彦墓位于延郡罗源里黄标坑,1986年8月经有关部门批准重修。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号豫章,沙县城西洞天岩人。他“上传伊洛,下授延平”,为闽学宗师之一,一生著作颇多,有《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语孟师说》、《中庸说》、《台衡录》等。南宋嘉定六年(1213),南剑州太守刘允济访得他的《圣宋遵尧录》进献朝廷,为罗从彦请谥。淳祐六年(1246)福建提刑杨拣再次上书朝廷为罗从彦请谥,谥号为“文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罗从彦从祀孔庙。

王审知母亲徐氏墓闽王王审知之母徐氏墓坐落在永安青水畲族乡龙吴村光坑自然村,名曰“梅花落地”,2000年7月被列为永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文宝墓位于宁化县水茜乡郑家坊。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20岁左右承父荫入仕,授职为奉礼郎,后迁任校书郎、陕西转运副使等职,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

刘琼墓位于将乐县城五马山第三峰的山腰。墓前有文武石像各一对。其后裔每年清明节都要为他扫墓。新中国成立后,城关粮站南门粮库(现百花社区观化居民新村)基建时,此墓深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