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生活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许多人一起干活的时候,每个人的干劲都会大增,工作质量也相对较好,而且不容易累;而当一个人干活的时候往往干劲较小,工作质量相对较差,且特别容易累。为什么搭配干活感觉不那么累呢?这主要是因为心理学上的“结伴效应”的影响。
什么是结伴效应呢?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结伴效应是指两个人或多个人结伴从事一样的工作时(不存在竞争),他们相互之间会出现一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要比学生个人回家后单独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很多;工地上拉沙子推土的工人一起干活的时候有说有笑,工作效率较高。此外,心理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结伴效应的存在:
一位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自行车选手在单独骑车时的平均速度是24英里/小时,而在非比赛结伴行驶的情况下,平均速度最高可达到31英里/小时。实验结果很明显,那就是结伴而行的自行车选手比单独行动的自行车选手工作效率高。
再比如在职场中,领导经常按照员工的特长和工作类型将员工分成几个部门,而部门中主管也会将手下的员工分成几个小组,这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做一个总共九章的文稿为例,A做前三章,B写中间三章,C写最后三章,这三个人做的工作是相同的,但是因为个人文字功底、时间分配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写稿子的效率是不相同的,但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是一起写一本书,只有三个人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才有奖金可拿,于是他们格外认真地工作。搭配工作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加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那么,结伴效应为什么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状态呢?对此,心理学家从以下几个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一,竞争心理作祟。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成功的动机,这种动机在和别人一起工作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时候的成功动机也是竞争动机,而个人单独工作的时候缺乏这种动机,干劲不足,这就是为什么个人单独工作没有和他人搭配工作的效率高。
第二,被别人评价的意识。人们在和他人搭配工作的时候,就会非常自然地产生被别人评价的意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好的,因此他们就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总的来说,竞争心理与被别人评价的意识是结伴效应的两个最重要的心理基础。结伴效应有利于促进个人更加认真努力地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不过对待结伴效应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方法运用不当,也会出现结伴负效应,比如老师在分配学习小组的时候把几个懒惰的人分在一组,他们之间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很可能会一起不学习,最终导致学习共同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