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点滴
几乎每天,我们都会对孩子说,要小心这个小心那个,却还是担心孩子会漫不经心地忘了我们的叮嘱。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危险太多,不仅有水火无情,更有人心难测。大多家长都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努力为他们保驾护航,不让他们脱离我们的视线哪怕一秒种,但是我们终究不能永远跟随在他们左右。
陌生人的糖果再甜美,也要让孩子懂得拒绝;他们的邀约再诱人,也要让孩子学会摇头;他们的鼓动再热情,也要让孩子头脑冷静。而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更应当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花朵才能尽情绽放,而不至于早早夭折凋零。
习惯故事
苏茜·沙蒙被谋杀的时候才不过十四岁,她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看起来和其他的失踪女孩长得都差不多。在七十年代,人们根本想不到会有小孩遭到谋杀之类的事情。
那天下着小雪,天色已晚,苏茜从学校后面的玉米地抄近路回家,遇到了邻居哈维先生。哈维先生是个有点古怪的人,几乎不和人交往,好像是个鳏夫,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妻子。但是他和沙蒙一家相处得还不错,交流过一些肥料之类的问题。
苏茜并没有觉得在被人踩得乱七八糟的玉米地后面遇见哈维先生是件奇怪的事,淡淡的科隆香水味也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她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回答哈维先生的问题上。要知道,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很聪明,能回答出大人的所有问题。
哈维先生问了苏茜一些关于她的家人的问题。其实,苏茜有些不自在,还觉得冷,但因为哈维先生跟父母相识,就不好意思走开。哈维先生以天黑和天冷为由,邀请苏茜去看看他盖的地洞,苏茜没有觉察到不对——事实上他们两家并没有那么熟,哈维先生甚至不应该知道她的名字。这让苏茜很后悔。
其实在地洞边上,苏茜就察觉到哈维先生的眼神非常奇怪,自从她长成少女之后就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男人曾用同样的眼神看过她。苏茜觉得当时她应该找条路逃走的,可是她没有。在她上了天堂之后她常常思考这是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她不够警惕,也许是因为她还太小,没有读懂那些危险的讯息。
当哈维先生把话题引向地洞的修建的时候,苏茜已经把所有别的事情都忘记了,不管是哈维先生令人不舒服的眼神,还是妈妈让她放学之后就赶紧回家的嘱咐,她像在自然课上一样,充满了好奇心。于是,当哈维先生提出让她进地洞去看看的时候,她没有丝毫怀疑地跟着下去了。
地洞很难进出,但是苏茜当时一点儿也没有想到跟“逃走”或者“出去”有关的事,她被地洞里头的烟囱迷住了。她从来没有想过逃避任何人,她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古怪的需要逃避的人。她的生活太过简单,让她失去了警惕。再说那烟囱实在太有趣了,苏茜觉得即使哈维先生是钟楼怪人,她也不会在乎了。
她四处观察着,哈维先生也让她到处看看。她看到地洞虽然很小,但放着很多生活用品。这难道不奇怪吗?一个拥有一栋大房子的人,却在玉米地附近的地洞里生活。可是苏茜只觉得他是个怪人,更多地,她却想探究怎样盖出这样的地洞。天堂里的朋友说,骗苏茜就像从婴儿手里骗糖果一样简单。
当苏茜提出要回家的时候,哈维先生请她喝可乐。苏茜是个有同情心的姑娘,她觉得没有人作伴,一个人吃晚饭的哈维先生很可怜,于是答应了。其实她很想回家,因为她又开始觉得冷了,而且她也想念家里的妈妈,想念热腾腾的晚饭。可是当她努力地两三口喝完可乐,希望能早点回家的时候,哈维先生用对苏茜来说过于庞大的身躯把地洞的出口堵住了。这时,苏茜才不得不面对现实,哈维先生不仅是怪人,而且令人战栗。
哈维先生又一次提出了奇怪的要求,他说太热了,苏茜应该脱下外套。他把他和善的面具摘了下来,说的话越来越露骨。
那个时代的女孩儿不注重体能,如果不够娇弱还会被看作“假小子”,苏茜没法抵抗身强力壮的哈维先生,也没有办法钻出地洞跑回家。她努力挣扎,最终却只能仰面躺在地洞里。她被困在那里受苦,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多么令人痛苦的一件事。
苏茜哀求哈维先生放过自己,可是她的嘴很快被哈维先生用她的毛线帽子堵住了。她被侵犯了,可是还活着,但她知道哈维先生打算杀死自己。她遵照哈维先生的意愿,对他说她爱他,但还是落得一样的下场。
苏茜在天堂能看到一切,她的身边有几个像她一样的女孩。后来,她甚至能找到和她一样死在哈维先生手上的女子。她希望哈维先生能以死谢罪。当然,她也反省了自己,不该这样轻信别人,不该这样放松警惕。
苏茜的臂肘被发现了,她被证实已经死去。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社区,尤其是她的家,几乎被她的死亡震碎。她的母亲强迫自己怀抱渺茫的希望,她的父亲无法控制自己沉迷于酒精,她的妹妹琳茜听到消息之后吐了,他们还一直瞒着小弟。
当苏茜的帽子被找到之后,她的母亲崩溃了,小妹在学校故作镇定但内心仿佛缺了一块,这件事就像一个漩涡,所有人仿佛都被卷了进来。喜欢苏茜的男孩雷因为被列为怀疑对象而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名叫露丝的女孩因为看到苏茜的幻影而对她的事念念不忘,父亲因为太爱大女儿甚至无法继续把爱给小儿子,母亲因为无法接受事实,并且与父亲再无共同语言而出走。也许他们都在后悔,在一切发生的时候没有陪在苏茜身边,没有在平时告诉苏茜多多提防身边古怪的人,或者没有抓紧时间,成为苏茜的朋友和爱人。当一条生命离开人间,她就是离开了,即使她能看到人间的一切,或是偶尔跨过阴阳两界。
苏茜的父亲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杀死女儿的凶手,他太过专注了,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妻子早已在丧女的悲痛下不堪重负,他没有安慰妻子,也不肯忘记这场惨剧。他痛恨警察的无能,而最后,他的妻子与警察有了一夜情并离开了家。这些他都看在眼里,可他仿佛都不在乎了,他只想为女儿报仇。
很快,他发现邻居哈维先生有古怪,他总是搭建一些奇怪的建筑,比如异族的新娘帐篷,他说那是为了纪念他逝去的妻子,可是他口中妻子的名字总不一样——其实那些都是被他杀死的女孩的名字。苏茜的父亲开始怀疑哈维先生,他也把这些线索告诉了警方,可是警方找不到任何切实的证据。哈维先生应对这一切非常有手段,他对苏茜的死表现得义愤填膺,他对妻子的死痛彻心扉。哈维先生显得那样让人同情,除了苏茜的父亲,没有人怀疑他。
父亲天天坐在窗前,守望着苏茜出事的那片玉米地,他甚至在看到深夜玉米地的灯光的时候,冲动地拿着球棒冲到那里,试图抓住凶手。但是事与愿违,只有一个孩子在那里,而父亲也伤到了腿。他成了一个笑话,一个思女成痴的可怜人,但事实上,他的确吓跑了刚要下手的歹徒,救了那个孩子。这一切,没人知道,只有苏茜知道。
苏茜的妹妹琳茜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坚强着,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入选了天才班,也早早地察觉到父母不再像从前那样说话了。她不愿被人当作一个死去的女孩的妹妹,她想做她自己。但这并不代表她不想念苏茜,她依然爱着苏茜。在父亲受伤之后,只有她依然相信着他。当父亲告诉她对哈维先生的怀疑之后,琳茜勇敢地闯入了哈维先生的家。琳茜是个有勇有谋的女孩,她是观察了哈维先生很久之后才动手的,她亲眼看着哈维先生离开并确定自己拥有充足的时间。天堂里被哈维先生杀害的女孩的鬼魂都看着琳茜,希望她能找到证明哈维先生就是凶手的证据,好让她们安息。可是,哈维先生提前回来了,琳茜只来得及从他的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素描,那上头画着地洞的构造,苏茜就是在那里死去的。
琳茜身手敏捷地跳窗逃走了,可是哈维先生依然看到了她运动衫背后的号码。他藏好了“战利品”,然后报了警,他总是知道如何显得无辜,这都是跟他的母亲学到的,他们经常去偷东西,从来不会被抓住。他的母亲带着他从一些野蛮的男人手中逃脱,这让他再也不愿意过小孩和女人的生活,因为他们是最弱的。
慢慢地,苏茜的事渐渐被人淡忘,除了她的家人、最亲近的朋友和那个警探赖恩——他与苏茜的母亲有过一段情,他忘不了那个女人的绝望。事情有了转机,哈维先生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逃离了社区,这种做贼心虚的行为引起了注意,而在他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一些证物,玉米地里挖出的可乐瓶上也验出了苏茜和哈维先生的指纹。
苏茜的父亲依然忘不了女儿,就算她已经死去多年,杀死她的凶手也已经查明,而他剩下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他的妻子离开了,儿女的心似乎并没有和他在一起,一个家庭分崩离析。他被悲痛遮蔽的心仿佛感受不到这一切,是他儿子的愤怒让他突然意识到,他该走出来了。他的心脏病发作了,因为他知道他该放下苏茜的死,这让他承受不住。可是他的妻子回来了,儿女也回来了,就算他病卧不起,但他的家庭却突然又完整了。
而在琳茜故作坚强地承受姐姐被谋杀的事实时来到她身边的男孩,一直陪在她身边,他们结婚了;喜爱苏茜的雷与因为见到苏茜的鬼魂而通灵的露丝,因为对苏茜共同的思念而走到了一起。
最终,苏茜看到,家人和朋友没有她也能快乐地活下去,她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她借助露丝的身体见了雷,体验了长大成人的感觉;她也看到作恶多端的哈维先生,在老迈之年依然想谋害别的女孩,可是他恶有恶报,滑下水潭丧了命。
她的生命不是没有意义的,她让人们的心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就像骨架一样,尽管有缺了的部分,但总能长出新的来弥补,比从前的更强大,更有力。
教育良方
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看到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同时讲清原因。如: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父母不在家,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回家,不接受他们的馈赠;学会保守家庭秘密等。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自我保护的能力
父母不能一直充当孩子的保护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当让孩子学会自护自救、独立生存,而不是一直躲在庇荫之下。对孩子进行避险、脱困的教育,告诉他们在已经遭遇危险的情况下该如何自救,可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故事,对自然灾害、人为伤害等危险状况进行全面的剖析。
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这样的孩子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各种方法自救,因而受的伤害就小。平时,父母应率先垂范,带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同时,应培养孩子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坚韧勇敢的心理品质,在遇到危险时不惊慌失措,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自救。
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限制过多,孩子会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生活经验,遇到危险反应较慢,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风险。而限制太少,孩子则会过于大胆,无所畏惧,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会提高。因此,限制是保护也是束缚,父母要掌握好分寸,尽到既保护孩子又培养孩子能力的责任。
延伸阅读
惨痛的警示书
《可爱的骨头》的作者曾经在大学期间遭遇强暴,她勇敢地将这一切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是直面自己过去的悲惨经历,也是对所有女性和孩子的警示,希望他们能够警醒平安地生活。同时,失去了苏茜,家也几乎分崩离析,这也是该书对家庭关系的警示,提醒我们加强亲人间的情感纽带,保护好我们的家庭。
温暖的情感书
该书是一部有关家庭、亲情和爱情的情感书。
由于苏茜的故去,她的家庭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阴影,她的父母更是由于这个问题而无法维持他们的感情。是逃避还是直面,是遗忘还是铭记?苏茜的死破碎了这个家庭,正因为他们的亲情太深,才无法面对失去一角的家。
也正是由于他们的亲情,在苏茜的父亲中风后,远走他乡的母亲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他们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在失去亲人的时候,出现在琳茜身边的男生也为他们的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失去不一定意味着一无所有,可能意味着在变得更坚强之后,人们的相遇和重逢。
同样,亲情让在天堂的苏茜心满意足地离开,尽管她的家人再也感觉不到她,她终于开始认清:没有她,家人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她消失了,但是这样的结局对她来说是最让她感动的,她的死终于没有压垮这个家庭,而是最终促成了家庭的重新融合,犹如身体上的骨骼,尽管有了缺失,但终将长出新的骨干,变得圆满完整。
她以性命的代价换来了这一神奇的生命循环。
推荐版本:《可爱的骨头》,(美)艾丽斯·西伯德著,作家出版社,2004年。
(洪子叶编写)
习惯箴言
性教育还应当包括培养对于性问题的真诚尊重,即所谓纯洁的态度,约束自己的情感、想象和正在产生的欲望的能力。(“苏联”马卡连柯)
内在纪律和自持能力可以培养人的沉着镇静的品质,如果学校不去培养这种品质,那么学校里就可能播下随意对待两性关系的种子。(“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性教育也正应该是爱的教育,即由生活、志趣和希望的—致所组成的那种重大的深刻的感情教育。(“苏联”马卡连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