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迪族人舍不得吃从比迪奥身上长出的食物,到了该播种的时候,还有好多没有吃完。这时,酋长已带领族人开出了一片又一片土地,酋长叫人们把没有吃完的食物撒到土地里,让它长出新的食物。这一年,阿比迪人收获了好多好多的食物,从此,阿比迪民族兴旺发达起来。
阿比迪族人永远忘不了在最苦难的时候是比迪奥舍身救族人,所以每到比迪奥献身的那天,人们便举行各种祭奠仪式,纪念比迪奥。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为传统节日——迪裴节。
男子戴面纱的来由
男子戴面纱,流行于北非图瓦雷克人的妆饰习俗。
相传,古代的图瓦雷克像块肥肉,引得侵略者口水直流,他们不断地发起侵略图瓦雷克的侵略战争。生性刚硬的图瓦雷克人,面对来势汹汹的侵略者,镇定自若,父子兄弟齐上阵,你来一个就打一个,你来两个就打一双,直打得侵略者弃甲丢盔,狼狈逃窜。由于图瓦雷克人英勇善战,他们终于保住了自己的家园。妇女们为图瓦雷克有这样的男人感到自豪,每当男人们从前线胜利归来时,她们便戴着面纱去迎接她们的心上人。
有一年,图瓦雷克的男人们又走上战场,开始反侵略战争。这次战争特别残酷,侵略者人数众多,图瓦雷克人虽经奋力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败退而归。
妇女们听说男人们从前线回来了,又跟以前一样,戴着面纱,满心欢喜地迎接他们。当他们看到归来的男人们个个耷拉着脑袋,她们立即明白了,男人们吃了败仗。
首领的妻子对她们说:“姐妹们,我们的丈夫是好汉,图瓦雷克人是好汉。他们虽然打败了,我们不能埋怨他们;他们吃了好多好多的苦,看吧,他们的身上伤痕累累,他们的脸上流满了伤心的泪水。我们取下面纱,帮他们擦去泪水和血水,让他们干干净净地回家吧。”妇女们一听,都忙着解面纱,帮男人们擦脸擦身。
男人们更是泣不成声,首领惭愧地对大家说:“弟兄们,我们这次吃了败仗,真是没有面目见家中的父老。那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次耻辱,戴着面纱回家吧。”于是,男人们都戴着面纱回家了。
为了永远记住这次耻辱,图瓦雷克的男人们每当聚会或出征归来时,总是戴着面纱,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习俗。
美洲风俗诚实节的来由
从前,有个叫埃默纽·旦南的男孩,他出世才四十天,就随父母飘过大西洋,从英格兰来到了威斯康星州的蒙特罗。好不容易刚有了个家,他父母就因劳累过度,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把埃默纽·旦南一个人丢在世上,这一年,埃默纽·旦南才五岁。
埃默纽·旦南没有爹妈,成了举目无亲的孤儿。他只好穿着破烂的衣衫,挨家挨户地乞讨。这时,蒙特罗镇上有位名叫诺顿的小酒店主收留了他,一来埃默纽·旦南机警结实,可以在店里干些杂活,二来埃默纽·旦南是当地最可怜的孤儿,收留了他,就可以在当地赢得好名声,酒店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好。从此,埃默纽·旦南有了新的父母,他高兴得不得了,每天在店里蹦蹦跳跳,干这干那。
转眼就过了三年,埃默纽·旦南长到了八岁。八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埃默纽·旦南刚刚在那间小屋里躺下不久,就听到了楼下传来一阵敲打声。他不知楼下发生了什么?急急忙忙地跑下楼,一看,他惊呆了,只见父母正在谋杀一个住宿小贩。
他不知如何是好,慌忙地跑回房间,用被子蒙住头,整整一夜没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诺顿来到他的房间,神情自然地对他说:“埃默纽·旦南,我亲爱的孩子,店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昨天晚上你睡觉后,那个住宿的小贩喝醉了酒,见人就打,先打你妈,后又打我,我急得没有办法,拿起板凳就朝他砸去,没想到,一下把他砸死了,闯下了大祸。孩子,待会儿警察问你时,你就这样跟警察说。”埃默纽。旦南立即说:“不,爸爸,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亲眼看见是你和妈妈把他杀死的。”诺顿厉声吼道:“胡说,你再胡说,我就打死你。”埃默纽·旦南说:“打死我,我也说是你和妈妈把他杀死的。”
诺顿气急败坏,立即捆住埃默纽·旦南的双手,吊在房梁上,用柳条抽打,一边汀,一边问,直打了两个多小时,可埃默纽。
旦南总只有一句话:“打死我,我也要说是你和妈妈把他杀死的。”
诺顿越打越气,越气越打,最后活活地把埃默纽·旦南打死了。
警察很快就破案了。埃默纽·旦南不愿说谎被打死的事一会儿就传遍了蒙特罗,人们都为他的诚实精神听感动,纷纷建议在埃默纽·旦南被打死的五月二日设立一个“诚实节”,在每年的五月二日举行纪念活动,从而形成习俗。
现在蒙特罗市每年的诚实节都在市中心广场上举行,这里有政府为纪念埃默纽·旦南建造的纪念碑和塑像,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们在天堂永生。”
牛仔裤的来由
牛仔裤,流行于世界各地,但它最早却是起源于美国,在美国有关它的起源有一则传说。
十六世纪时,美国掀起了开发西部热,许多人在西部开矿淘金。这时,有位名叫李维·斯特劳斯的人,见矿工们急需工装裤,就干起了经销工装裤的生意。一开始生意好得很,每次来卖,工装裤都销得一件不剩。一天,李维·斯特劳斯又挑着一担工装裤来卖。有位年龄稍大些的矿工,一会儿拿起工装裤,一会儿又放下。李维·斯特劳斯说:“兄弟为何迟疑不买?”那人叹了口气说:
“我家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在家眼巴巴地等着我挣钱回家,可我在这里挣的钱几乎都花光了。你的这种细布工装裤很容易磨破,要是有一种又粗又厚的工装裤就好了。”说完,他还是无可奈何地买了一条。
李维·斯特劳斯听了这位矿工的话,就在心中琢磨开了,可哪样布料最适合矿工们呢?想呀想,他想起自己仓库里的帐篷布又粗又厚,用这种布料做工装裤,定会大受矿工们的欢迎,于是,便叫裁缝日夜赶制。
待李维·斯特劳斯把做好的工装裤拿到矿上去卖时,矿工们纷纷前来购买。那位年龄稍大的矿工见工装裤的布料改了,也高兴地买了一条,并问李维·斯特劳斯这种工装裤叫什么名字。李维·斯特劳斯想了想,就告诉他:“它叫牛仔裤。”不几天,矿区里几乎所有的矿工都穿上了这种工装,所有的矿工也都知道了这种工装叫“牛仔裤”。
后来,周围牧场的牧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学生见矿工们的“牛仔裤”不错,也都到矿区来买“牛仔裤”。牛仔裤很快就在牧场、工厂、学校流行起来,最后,慢慢风行于全世界了。
夜礼服的来由
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名叫皮埃尔·罗里拉尔的人,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他的先人在纽约市的西北郊给他留下了一块六十公顷的大种植园。皮埃尔·罗里拉尔想,我一定要在这种植园里干点名堂,决不辜负先人对自己的厚望。想来想去,最后他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资产,把种植园改造成专供富人享乐的游乐园。
主意一定,皮埃尔·罗里拉尔便雇佣了一千八百个劳工,投资了一百五十万美元,开始了他的宏伟计划。经过数年的施工、改建,巨大的工程终于在1866年完工了,皮埃尔·罗里拉尔望着这浸透了他多年心血的成果,心里舒畅极了。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他准备在秋季舞会的日子里举行游乐园开园典礼。
那时,男士穿燕尾服是最流行、最时髦的。当举行游乐园开园典礼时,所有应邀出席的男性贵宾们,都穿着清一色的燕尾服。
只有罗里拉尔的儿子格利斯沃德与众不同,穿着一件黑色的大翻领短上衣。
当格利斯沃德一登场,人群中顿时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有的人朝他指指点点,有的人在交头接耳。皮埃尔·罗里拉尔扫视了一眼会场,看了看穿着不伦不类衣服的儿子,立即明白了原因,忙叫人把儿子架走,让他换上燕尾服。可仔细一听,原来他猜错了,人们是在议论他儿子的黑色大翻领短上衣潇洒自然。
不久,黑色大翻领短上衣就在美国流行开来,风靡一时,并流传到了欧洲。黑色大翻领短上衣也有了自己的名字,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夜礼服”。
口香糖的来由
相传1836年,那年美国和墨西哥在贾森托打了一仗,当时墨西哥军队里的一个将军被美军俘虏了。被俘期间,托马斯·亚当斯负责看守他,托马斯·亚当斯没有为难他,给了他多方面的照顾,他很感激托马斯·亚当斯。战争结束后,那位将军回到了墨西哥,干起了商业的营生,托马斯·亚当斯也转业做起了商人,从此,两人不断地做些生意。
一天,托马斯·亚当斯给那位将军去了一封信,说是美国急需一批橡胶,叫他在墨西哥帮助组织货源。那位将军收到信后,立即到市场上去联系,可一打听,墨西哥的市场上也缺少橡胶。该怎么办呢?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自己服役期间,经常看到印弟安人咀嚼一种从人心果树里流出的树胶,那种树胶看上去跟橡胶差不多,于是,他便急匆匆地跑到印弟安人那里,收购了大量的树胶,然后喜滋滋地运往美国。
货运到了美国,托马斯·亚当斯以为是橡胶,乐得眉开眼笑,可当他一看货,顿时便傻了眼,这根本就不是橡胶。便忙问他朋友:“这是什么?”他朋友说:“这是树胶。墨西哥的市场上买不到橡胶,我看树胶跟橡胶差不多,我就把它运来了。”托马斯·亚当斯说:“咳,我要的是橡胶,不是树胶。你运来这么多树胶,我又没有用,这一下你的损失可就大啦,你真糊涂啊!”这一说,他朋友急了,忙说:“那该怎么办呢?我可是花了不少的本钱呀!”托马斯·亚当斯见他哭丧着脸,就问他:“这种树胶在你们墨西哥是干什么用的?”他朋友告诉他:“这种树胶产在印弟安人那里,印弟安人经常把它放在嘴里嚼。”托马斯·亚当斯听他这么一说,一拍脑门:“你别再哭丧着脸了,我有办法了。”
于是,托马斯·亚当斯便叫人把树胶搓成一个个小圆球,放在他家的药店里出售。人们开始不知道那一个个小圆球是什么玩艺儿,都来问。托马斯·亚当斯就告诉他们:“这叫亚当斯的纽约橡皮糖。”“亚当斯的纽约橡皮糖?”人们的脸上都露出茫然的神情,一个个都要买块尝尝,托马斯·亚当斯见人们要买,就对人们说:
“亚当斯的纽约橡皮糖,是刚试制出来的新产品。大家要尝尝,我就便宜卖了,一便士一块,你们吃了好吃,就回去多宣传宣传。”
人们一尝,味道很特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来买“亚当斯的纽约橡皮糖”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真是门庭若市。一些药店见卖“亚当斯的纽约橡皮糖”有利可图,都到托马斯·亚当斯那里去大批量进货。不久,美国的许多城市都卖起了“亚当斯的纽约橡皮糖”。托马斯·亚当斯朋友运来的树胶很快就卖完了,一算帐,咳,不但没有亏,而且还赚了一笔。
自此以后,托马斯·亚当斯就和他朋友专门做起了买卖“亚当斯的纽约橡皮糖”的生意,他朋友不断地从墨西哥运来树胶,他不断地加工出售。
一天,托马斯·亚当斯和他的朋友在街上散步,走着走着,迎面来了两位姑娘,其中一个姑娘边嚼着橡皮糖边说:“橡皮糖要是有香味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托马斯·亚当斯和他朋友听了这话,转身便回家了,想着怎样才能使橡皮糖有香味,试验了一次又一次,直到1875年,这一想法才终于实现了。那一年,他们在橡皮糖里成功地加进了芳香剂,口香糖从此诞生。
热狗的来由
热狗,流行于美国的快餐食品。关于它的起源,有这样的传说。
相传,1901年的一天,美国著名的画家泰格·戈尔干到纽约市的一个棒球场去写生,可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向作画顺利的画家,今天画来画去,画了一张又一张,从早上八点直画到下午四点,仍没有一张满意的,他懊丧极了,就在他垂头丧气的时候,忽然听到了由远而近的“腊肠犬香肠,又香又热”的叫卖声,很快,他就被这种叫声吸引住了,他一面认真听,一面在转动脑筋考虑画画。听着听着,他的灵感来了,于是提起画笔,“喳!喳!喳!”
地画了一幅形似正在叫的狗的香肠躺在热腾腾的面包里的漫画。
他看了看漫画,觉得很满意,脸上充满了得意神情。可当他为这幅画题名时,他又犯愁了,他一时不知道“腊肠犬香肠”的英文该如何写。他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仍然是一无所得,没有办法,只好写上“热狗”一词。
从此,“热狗”很快就在美国流行起来,成了人人喜爱的食品。
鸡尾酒的来由
鸡尾酒,流行于整个西方世界。有关它的起源,据说与美国的独立战争有关。
相传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地区无恶不作,对人们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动不动就开枪杀人,逼得人们只好铤而走险,拼命反抗,终于在1775年爆发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革命战争。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英国殖民者被迫签订了《巴黎和约》,正式承认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合法地位。当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时,人人春风满面,个个喜笑颜开,奔走相告,庆贺胜利。
那时,有个姓弗拉纳根的爱尔兰移民在北美开了一家酒店,当他听说独立战争结束了,他也和美国人一样高兴,他打开所有的酒坛子,让狂欢的人们尽情地饮酒。一天,他的店门口走来了一群刚从战场上撤退的士兵,弗拉纳根热情地把他们迎进了店门。可店里的酒已为数不多了,怎么办呢?正在他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他美丽的妻子贝西特灵机一动,忙叫他把店里剩下的几种酒和一些饮料倒在一起,端给士兵们喝。
士兵们端起酒碗就喝,可当他朝士兵们望去时,马上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只见士兵们个个皱着眉,咂着嘴在议论纷纷。一个士兵冲着他嚷:“老板,你这是什么酒啊?一口浓,一口淡的。”老板正要解释,贝西特便笑着跑了过来,对他们说:“别见怪,别见怪,刚才光顾了给你们端酒,却忘了在酒碗里搅一搅。大家别忙着喝,让我给你们搅一搅。”可用什么搅呢?猛一抬头,她望见了墙上挂着的一根鸡尾毛,便胸有成竹地取下鸡尾毛,朝士兵们招了招手,士兵们端起酒碗纷纷向她拥去。
当士兵们再喝酒时,酒的味道大不一样了,有个士兵好奇地问贝西特这是什么酒?贝西特一下子被问住了,她也不知道这酒该叫什么名字。她想了想,瞥了一眼手中的鸡尾毛,对士兵说:
“这酒叫鸡尾酒。这根鸡尾毛是斗鸡场上斗赢了的鸡的尾毛,用它来搅酒,一是味道均匀,二是暍了更有勇气。”
士兵们很忙就离开了酒店,鸡尾酒随着他们越传越远,一些人听说鸡尾酒好喝,便纷纷到酒店来请教鸡尾酒的做法。经过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鸡尾酒就淅渐地流行起来了。
剪彩的来由
剪彩仪式最早起源于美国,本世纪初开始流行于各地。
相传,本世纪初期,美国商人在商店开张那天清早,习惯在店门口横系一根带有颜色的布条,正式营业时,才把布条收去。这样做一是为了故意引人注目,二是为了防止路人在正式营业前涌入店里。
1912年,美国圣安东尼奥州区的和迪密镇又有一家百货公司要开张了。这天清晨,店主威尔斯也按惯例,在门前横系了一条布带,然后就与店员在店里忙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