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8359200000058

第58章 理解孩子

现实例子

一位母亲向笔者表示对女儿的近况非常伤心,因为一向很乖的女儿最近开始撒谎了。

小雨今年13岁,因为一个同学要过生日,回家向妈妈要钱。妈妈对女儿的要求没太在意。后来一想: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互相过生日、送礼物,如此下去岂不是要养成相互攀比的心理。于是,妈妈她对小雨说:“你们现在还小,要多在一起学习!怎么能花钱过生日!”小雨不肯罢休,磨蹭了好一会儿,可妈妈就是不同意。

第二天,小雨对妈妈说晚上要上自习课。可当妈妈路过小夏家时,惊讶地发现一帮孩子正在给小夏过生日,小雨也在其中。妈妈顿时非常生气,敲开门后冲进去质问小雨为什么撒谎!女儿不但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反倒一直不理她了。妈妈对女儿撒谎痛心疾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看着长大的女儿,如今会变成这样?

其实,女儿说谎,主要责任在于妈妈的“不理解”。青少年有交往需求,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化需求。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正由少年向青年过渡,他们的社会关系和角色也逐渐从家庭转向社会,正常良好的同伴关系既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身心健康。作为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理解、支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正确地交往。否则,当正当要求得不到引导和满足时,孩子便会采取不良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反省

父母不理解孩子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不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不理解孩子的志向等。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

其实,父母的不解和强迫是招致孩子怨恨,导致教育失效的原因之一;相反,父母的理解是赢得孩子的心灵,取得教育主动权的前提。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理解自己。我们总是因为孩子们的不解而伤感。然而,客观地想一想便不难发现,我们如此理解自己,却多么不善于理解他人,包括我们的孩子。父母这种“只理解自己、不理解他人”的做法,无形中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提高认识

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理解”。

1)理解是一种能力。任何能力都是培养教育出来的,无法强迫得来。理解同样如此。想要孩子学会理解他人,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喋喋不休地抱怨、唠叨,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反会使他们厌恶。

2)理解是一种情感。情感是后天培养和正面影响(比如榜样)的产物,不可强求。想要获得孩子的理解,父母必须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以身作则,给予正面示范。

任何人都无法理解从不理解自己的人。想要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要付出理解。这一点对父母同样适用。如果父母从不理解孩子的感受,也从不体谅孩子,还一味地指责孩子不理解自己,我们在孩子的心目中渐渐变得“自私”、“自我中心”。这样做不仅有损我们的形象,恶化亲子关系,更无法获得孩子的理解。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感,往往父母越尊重孩子的感受,越理解他们,孩子就越能感受父母的爱心,体谅父母的用心。

具体指导

1)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想要得到孩子的体谅和理解,关键在于父母应摆正自己的角色,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压迫。父母应给予孩子理解,平等地对待他们,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这么做,一方面能增进亲子感情,为教导孩子理解他人打下情感基础;另一方面,父母的理解是一种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如何理解他人。

2)做到友好地沟通。在人与人交往中,指责和强求是不可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一点,在与其他人相处时我们非常清楚,可面对孩子,我们时常被情感冲昏头。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良心态和不当语言,不仅不利于人际关系,也不利于亲子关系。与他人相处时所需要的良好的心态、恰当的语言、聪明的技巧,在与孩子沟通时更不可少。

3)父母要以身作则。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要做到相互理解与宽容。无法想象,孩子能在成人相互指责、彼此诋毁的家庭环境中学会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不等于放纵,正如尊重不等于放纵。理解孩子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因为理解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平等地对待,真诚地交流,一定能挽回孩子的尊重与理解。这么做不仅有利于家庭和睦,也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改变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

孩子需要我们的体谅、尊重、理解,然而许多父母很不解:“难道由着孩子不管吗?”不难看出,有人又对教育理念产生了误解,误把对孩子的理解当作了纵容和不教。

不了解孩子,我们的教育没有针对性;不理解孩子,便会与孩子产生隔阂。如此一来教育岂能有所收效。显然,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目的绝非放任孩子,而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只有了解了、理解了,我们才能做到理性,才能有效避免粗暴、强迫等不合理做法,真正做到因势利导。

为了避免产生误解、走入误区,我们千万要记住一条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一方面,通过学习与思考,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孩子的天性;另一方面,因势利导,让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有读者要问了:“你不是说值得理解不等于正确吗?”问得好!

值得理解不等于正确有两层含意:因为值得理解,所以我们要去理解;因为值得理解不见得一定正确,所以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改进。“值得理解不等于正确”,并非要我们放弃理解,而是告诫我们,要理解,更要理性。

我们说过,理解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理解既是人性化与人情味的表现,又是理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智慧。这就意味着理解绝不等于感情用事,相反父母情绪化的指责,粗暴的打骂既不尊重孩子,更不理性。

理解与教育并不对立,因为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施教。同时,只有理解了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只有理解,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只有理解,我们才能避免不理性的做法,才能以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赢得孩子的真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