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08

第8章 奥巴马的算盘

奥巴马当上了美国总统,不管是美国老百姓还是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群众,兴奋的不在少数:一个黑人、一个平头老百姓都能当上总统,这是美国式的平等、民主和自由!而事实上,这只是美国政坛这口看似平静的池塘上冒出的一个小泡泡,如果拿根竿子往下一捅,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水很深。

火星人都知道,美国有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虽然每个党都口口声声说自己为美国人民着想,自己代表了美国人民,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区别。简单地说,民主党相对自由、开放,支持民主党的州一般分布在美国东西两岸;而共和党相对传统、保守,在美国腹地广受支持。体现在具体政策上,民主党支持自由贸易,支持开放移民;而共和党则更多地捍卫美国的一些传统观念,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婚姻等。

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立;两者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此消彼长。但有意思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共和党总体上占了上风,也就是保守传统势力占了上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总统选举上。

民主党人奥巴马能够当上美国总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任共和党总统小布什的政策失误。小布什派了美国大兵去打伊拉克,几年下来,也没打出什么名堂,而且还把美国经济给拖垮了——金融危机就是小布什执政的最后一年开始爆发出来的,只是轮到奥巴马来擦屁股而已。美国人民失业了,房贷还不上了,就要出来骂小布什政府的娘。因为小布什是共和党的,恨屋及乌,不少愤怒的群众就把选票投给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这是共和党给奥巴马帮的第一个忙。共和党给奥巴马帮的第二个忙就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已经70多岁了,跟40几岁的奥巴马比起来实在太老了。尤其在总统辩论的时候,奥巴马巧舌如簧、风度翩翩;而麦凯恩的思维和反应很多时候都显得缓慢,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因此不少美国人觉得他还是回家带孙子比较适合,于是又把选票投给了奥巴马。

再往上推,小布什之前的总统是民主党人克林顿。克林顿上台也是在类似的背景之下。老布什打了海湾战争,美国国内怨声载道,所以老布什在1992年寻求连任的时候,民众自然也不买账,这在客观上也帮了克林顿。克林顿上台干了8年,总体上干得不错,但是美国人日子好过了又把民主党给忘了。克林顿2000年任期结束,美国人民还是把共和党人小布什送上了总统宝座。

再往上推,还是如此,共和党人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按照美国的法律,当时的副总统福特接任总统直到任期结束。正是因为这个水门事件的负面影响,福特替补的任期结束之后,总统的位置被民主党人卡特占便宜抢了过去。卡特政绩不赖,也没什么太大的失误;可4年后,共和党又卷土重来,里根上了台,并当了8年的总统,其后又由共和党的老布什连任。

所以纵观过去几十年的美国政治版图,三任民主党总统卡特、克林顿、奥巴马都是在前任共和党人的政策出现严重失误和民意反弹的背景下上台的,多多少少有点运气的成分。而民主党总统即便没有什么重大失误,在接下来的总统选举中又会被共和党扳了回去。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大部分美国人还是倾向于共和党及其政策。

为什么支持共和党的美国人比较多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共和党怎么怎么样,民主党怎么怎么样,两个党派内部各自都有不同的派系和山头,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更何况每个党派的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来共和党和民主党也不是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在不少问题上面的立场都是一致的,也有合作的时候。更何况,美国的政党,基本上没有什么基层组织可言,大部分民众没有明显的党派立场,也不属于哪个政党,只有那些有政治抱负的人才会去加入某个政党。所以民主党或是共和党的党派意识只有在总统和国会选举的时候才表现出来,PK的双方各自找到一个后援团。

虽说凡事没有绝对,但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两党在社会经济政策上的一个重大区别:共和党强调“自由经济”,主张减税,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和介入社会经济事务,这些政策往往会让有钱人更有钱,因此共和党更多地得到了美国富人和中上层中产阶级的支持;而民主党相比之下则带有一些“社会化”的色彩,比如主张保障最低工资、提出全民医保等,更多地强调社会公平,因此得到了穷人和中下层中产阶级的支持。

也正是因为这个区别,美国的大财团、大企业通常跟共和党走得更近,关系更紧密,他们打着“自由经济”的美名,想方设法多赚钱而少交税。而民主党的一些议题,往往需要做一些“劫富济贫”的事情,这让那些富人们不爽。比如奥巴马的医疗改革,就是想把那些交付医疗保险人的钱,放到一个大池子里,然后平均到无力负担医疗保险人的头上。这遭到很多中产阶级人群的反对,他们觉得应该专款专用,我交的医疗保险应该保障我自己才对,干吗被平均到别人头上,因此常常给这位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穿上“社会主义”的小鞋。

所以对奥巴马而言,总统是选上了,但是如何当好总统,管理好国家又是另外伤脑细胞的事情。奥巴马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手上没有什么资源,自己本身就出生草根,相当一部分粉丝是黑人或者年轻人,这些人在选举的时候搭场子、喊口号、营造气氛很有用,但都不是有钱的主儿,而且还都指望着奥巴马让他们富裕起来。而华尔街大佬背后的大财团,很多都是根深蒂固的共和党人,自然也不会给奥巴马好脸色看了。这让奥巴马很揪心。

聪明的奥巴马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于是奥巴马的内阁中出现了希拉里这样的党内竞争对手,出现了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和交通运输部长雷蒙德·拉胡德这样的共和党人物。

班子搭起来之后,奥巴马试图巩固自己的权力。这个时候,美国不小心踩到一个金融危机,奥巴马及时地推出救市计划,没米下锅的华尔街对此热烈欢迎。奥巴马也希望趁机能够提高在华尔街说话的分量,于是就拿高管的薪水开刀,说既然你们这些金融机构惨淡经营,要靠政府救市才能苟活,那么你们这些高管就没有理由拿高额的薪水。但是华尔街的大佬都不理他,该拿的还是要拿,你奥巴马管不着。你要是再管,我就说你美国总统干涉企业经营,干涉经济自由。更何况,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也断定奥巴马不会因此而不救市,因为如果不救市,企业就要倒闭,失业率攀升,那时候估计找奥巴马要钱的人会更多。所以这一场金融危机以及美国政府的救市并没有改变美国的经济版图,富人照样拿高薪继续有钱,失业的都是普通小白领。

碰了一鼻子灰的奥巴马接下来打算干一件很多美国总统想做但是都没做成的事情,那就是医疗改革。美国看病贵,药贵,而且医疗体系效率低下。前面说到过,奥巴马的计划就是想把交付医疗保险人的钱放在一个池子里,然后平均到没钱买保险或者没有买保险的人头上。交医保的人不愿意了,我干吗要替别人埋单?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医疗体系改革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改变相关方的利益分配格局,这样才能真正地把美国人的医药开支降下来。而在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医生、药厂都是高收入的群体,要真正降低医疗成本,就必须拿这些人开刀,降低他们的收入。但是要想从这些人的口袋里挤出钱来,非常之难。

所以美国的医疗体系和金融体系都是一个德行,现有的一小部分群体控制了绝对的资源,而且树大根深,不是奥巴马这样一个热血中年单枪匹马就能搞定的。如果你死咬着他们不放,那么这些利益群体就可能制造舆论、发动群众,说你奥巴马政府太强权,对经济社会事务干涉太多,这将损害美国的创造力,等等。普通的美国群众都是墙头草,一点阶级立场都没有,谁说的话中听,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立马倒向谁的一边。

这个时候,奥巴马想到了当年的铁杆支持者,那些年轻的网民,还有谷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奥巴马的当选,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共和党政策失误,牢骚满腹的选民把选票投向奥巴马的客观原因外,其选举策略上也更胜一筹,值得一说。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奥巴马在选举期间充分利用了网络,从Facebook到Youtube,不断发布着他的竞选活动和施政纲领。这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年轻选民之间的距离。加上奥巴马有黑人的血统,那些原本对美国传统政治失去兴趣,甚至厌恶的年轻人,一下子又活跃起来,他们觉得奥巴马的出现改变了美国政坛的一副死板单调的面孔,因此兴奋之余,纷纷跑到投票站把选票投给了奥巴马。民调机构盖洛普(Gallup)的数据显示,美国18~29岁的选民中,有62%的人把选票投给了奥巴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也是奥巴马能够胜出的最主要原因。而在其他年龄层中,奥巴马和麦凯恩的选票差距都不超过三个百分点。

奥巴马早就意识到互联网的作用,势单力薄的他在无法与华尔街的大佬们抗衡的时候,便想到了通过互联网来团结草根民众。团结就是力量,奥巴马是在为施政寻找一个重量级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