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8062000000007

第7章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学习提示

笛福的生平与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情节梗概。鲁滨逊的形象。鲁滨逊的性格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生平与创作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信奉清教的家庭,父亲是一个肉商。笛福成年后经商,去过法国、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旅行。他终生都对旅行有浓厚的兴趣。后来笛福靠经商致富,在伦敦和乡间都购置了地产。笛福很早就表现出对政治的兴趣,1685年,他参加了蒙默士公爵领导的图谋推翻詹姆斯二世的起义,为此险些送命。1688年,他又参加了威廉三世的军队。新君即位后,笛福更积极地卷入政治和宗教斗争,办报纸、杂志,写了许多政论和讽刺作品。如1701年,他写了讽刺诗《纯血统的英国人》,讥讽所谓贵族氏族的纯粹性。1702年,他又出版了《分离教徒的捷径》小册子,暗讽宗教迫害。笛福的政治生涯充满戏剧性,时而飞黄腾达,时而饱尝牢狱之灾。他的最著名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他60岁时的作品,一炮打响。1720年,他受成功的鼓舞,又写出了《鲁滨逊漂流记》第二卷。以后他还添了第三卷《鲁滨逊的宗教感想》。笛福其他的小说作品还有《辛格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大疫年日记》(1722)等。笛福晚年陷入贫困之中,最后在孤独中死去。

情节梗概

鲁滨逊1632年出生在约克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从小就想浪游四海,后不听父母、亲戚劝告,一个人乘朋友的父亲的船去伦敦,在海上遇到风暴,体验了与风暴搏斗以及沉船的危险。这是他第一次出海。但这个下马威没有把他吓退,他第二次去了非洲,这次是去做生意,十分顺利,发了一点小财。第三次他仍然去非洲,但遇到海盗船,被摩尔人俘虏,沦为一个摩尔人的奴隶。过了两年,他趁主人不在,偷了食品、淡水、火枪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驾小船逃脱。因为怕摩尔人追赶,鲁滨逊慌不择路,沿着非洲海岸只管跑,但见林莽幽深,虎豹出没,还有一丝不挂的黑人。他不敢上岸,正在无奈之际,一艘欧洲商船从此经过,搭救了他。他随船到了巴西,因为变卖了小船、船上用品以及带出来的摩尔人小孩,有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他拿这笔钱在巴西买了一块土地,开始经营种植园,同时又在欧洲和南美之间做生意。由于运气好,鲁滨逊又肯干、耐劳,很快他的事业就蒸蒸日上,发达起来。

如果一直这样,鲁滨逊的生活会安定而富足。但他的天性中有不安分的因子,一有机会就会冒出来。有一次,几个朋友怂恿他一起去非洲从事贩卖黑奴的生意。南美的种植园缺少人手,如果能弄一些黑奴回来,简直是一本万利。鲁滨逊心动了,他安顿好自己的生意,在1659年,也就是他27岁那年,又去了非洲。船上装的是一些小玩意:假珠子、玻璃片、贝壳、望远镜、刀子、剪子、斧子等,要用这些东西换黑奴回来。这是西方殖民侵略时期与土著人交易的典型模式。他们的船在海上连遇两场风暴,只有鲁滨逊幸存下来,其他人都死去了。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上。还有一件幸事:那艘大船并没有沉没,被风刮到了岸边。鲁滨逊想尽办法,把船上有用的东西尽量搬到岛上,然后选择适当的地点安营扎寨。

他从船上卸下来的东西包括了在荒野中生存所需的一切必需品:粮食、酒、布匹、火种、枪械、火药、刀斧铁具等。这些东西应付短暂的生活是足够了,但鲁滨逊不得不做长期的打算。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船只经过。货物中还有钱币,鲁滨逊看到钱,不由笑了起来:此时最没有用的东西就是钱了。他利用洞穴给自己布置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家,用泥烧制出盛东西的陶器,制作出磨铁器的砂轮;抓了一只野羊,准备驯化它;找到一些谷物的种子,把它们播到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准备来年的收获;在自己的房子周围围起坚固的围墙,防止野兽或野人的入侵。在一场热病之后,他对岛上的地形地貌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了大片的葡萄,之后他把葡萄摘下来,晒成葡萄干,又多了一些食品的来源。他种的谷物获得了丰收,他又想办法把粮食磨成粉,做出了糕点和馅饼。等一切都安顿好后,他开始做一条独木舟,以期能找到逃生的办法。等他费尽千辛万苦,把一株大树掏空做成了独木舟,却发现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把独木舟拖下水。这次逃生的努力失败了。五年过去了,十一年过去了,从船上卸下的物品越用越少,而他在荒岛上的生活却越来越滋润。他用兽皮做衣服,脸晒得焦黑,胡子一大把,完全是一个野人的模样。他的粮食越来越多,驯养的羊越来越多。他俨然是岛上的国王,他的臣民除那些羊外,还有一只从船上带来的狗,和驯化的猫。

在岛上的第十五年,鲁滨逊在沙滩上发现了野人的脚印。他惊恐不安,开始做种种应急的准备:在不同的地方储藏粮食;加固隐蔽之所等。他又对岛上进行了新的巡视,结果在西南角发现了更令他吃惊的东西:沙滩上堆满了死人骨头。又过了一年半,二三十个野人来到岛上,准备吃掉一个野人俘虏,他救了这个俘虏,取名星期五。他教星期五说他的语言,改掉吃人的习惯,把星期五培养成他有力的帮手和虔诚的基督徒。

鲁滨逊听星期五说他的部族在这个岛屿之外的大陆,还听他说很久以前有十七个像鲁滨逊一样的白人乘小船漂流到他们那里,听情形就是当年与鲁宾逊一起落难的那批人。鲁滨逊高兴极了,他又一次起了逃离本岛的决心。这是他漂流到这座岛上的第二十六年,他五十三岁。有星期五帮助,独木舟很快造好了。第二十七年,他们从一队野人手中救出了星期五的父亲,以及一个西班牙人。他们岛上的队伍壮大了。不久,一艘商船在海上发生叛乱,船长被匪徒送到岛上。鲁滨逊与船长取得联系,问明情况后制服了那批叛匪,夺回了商船。被制服的叛匪头目及顽固分子数人被流放到这座岛上,鲁滨逊告诉了他们自己的故事,把自己的物产都赠给他们,叫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这里生活。随后,鲁滨逊于1686年12月29日,也就是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零两个月19天后,搭乘商船回到了英国。

一个圆满的冒险故事接近了尾声。回到文明社会的鲁滨逊并非一无所有:他很快与过去的信托人、商业伙伴及合伙人取得了联系,他发现,在可靠的朋友的掌管下,他在巴西的产业已经积累到十分可观的程度。他最后卖掉产业,有了很多钱,他拿这些钱的一部分报答了帮助过他的人,安排了许多事情。他在英国结了婚,有了孩子。住了八年后,他又找机会回到了属于他的那座岛屿。岛上已经人丁旺盛,那些强盗变成了勤恳的劳动者。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续集,说的是鲁宾逊和星期五到东方的冒险,星期五死了,鲁滨逊后来来到了中国。

分析与评论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开拓是小说的主体。鲁滨逊是一个从不安于现状,总在行动和追求的人物。他只身落难荒岛,与人类社会失去了联系。除了他自己,以及从沉船上抢运出来的少许用品外,鲁滨逊没有其他外力可以凭借,而要面对饥饿、寒冷、疾病、危险、孤独等极端环境的挑战,这是赤裸裸的自然,它逼近了人的生命可能承受的极限。鲁宾逊凭借个人力量、勇气和智慧,终于战胜千难万险,在荒岛上开创出一片新土地。那种试图单枪匹马与未知世界斗争的开拓本能,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开天辟地的气魄和勇气,宣示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的来临。

鲁滨逊的形象还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风貌。小说借用鲁滨逊父亲的话,颂扬这个社会阶层的处境和美德,他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最能给人以幸福。既不像那些体力劳动者,必须受尽千辛万苦,也不像那些上层人物,被骄奢、野心,以及彼此倾轧的事情所烦恼。”“只有中产阶级才有福气享受一切的美德和安乐;安定和富裕可以说是中产之家的随身侍女……遇事不过分,中庸克己,宁静健康,愉快地交游,各种令人欢喜的消遣,各种称心如意的乐趣,所有这些幸福都属于中等地位的人。”这段告白反映了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的自信。这个阶层的男子还视海外开拓和殖民为帝国的崇高义务和使命,小说毫不隐晦那份成功完成这一使命的荣耀和骄傲,充满了一种天真的快乐和豪迈。

鲁滨逊的冒险故事渗透着英国特有的讲求实际、实用的民族精神。鲁滨逊身上没有丝毫冒险家气质和浪漫幻想,他“是一个从事商业的清醒谨慎的商人”,金钱财富是唯一的追求目标。例如他明知在荒岛上钱币毫无用处,可是仍从沉船上将这些钱币全部搬到岸上。当他终于回到英国,得知自己财富的庞大数目后,“顿时面如死灰,心里非常难受,若不是他老人家连忙跑去给我拿来了一点提神酒,我相信这场突如其来的惊喜一定会使我精神失常,当场死去”。这显示了他对金钱合乎常识的重视。还有开列的从破船上搬回的各种货物的清单,对荒岛上的自然风光的漠视,在他弄清楚自己的经济地位以后才结婚,都是从典型的实用观出发的。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个人勇敢和冒险有着深刻的阶级背景,它以经典的形式表现了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侵略的全部秘密,透露了大英帝国强盛的秘密。《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时期的作品。鲁滨逊在荒岛上把自己造就成一个超人,他的力量除了生存的智慧和勇气外,还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持。这种精神力量不是来自对帝国的效忠,而是对宗教的体悟和皈依。鲁滨逊原先对基督教并没有坚定的信念,但一连串灾难和危险的来临,使他慢慢领悟了宗教。因为生病对上帝生了敬畏之心,对宗教有了全新的体验,并从中获得安慰,病居然奇迹般好了。这部作品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鲁滨逊与上帝接近的经过,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后来鲁滨逊用基督教驯化野蛮人作铺垫。这是一种基于现实体验而产生的宗教感情,是现身说法,这一切产生得那么自然而然,因而十分有说服力。宗教的存在也使鲁滨逊所做的一切去罪化、合法化、神圣化,他的行为成了上帝对人的考验,成了“创世纪”一类的创举。

事实上,鲁滨逊对荒岛的发现、占领,对土著人的杀戮和驯化,是典型的殖民主义行径。鲁滨逊有强烈的开拓疆土的意识,他认为是自己发现了这座小岛,这座小岛就是他的了。当荒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时,他是牲畜、宠物、家园、谷物之王,他说:“我坐在那里,简直像全岛的君王。我对于我的全部臣民拥有绝对生杀之权;我可以把他们吊死,开膛破肚,给他们自由,或是剥夺他们的自由;而且,在我的臣民中间,根本没有叛逆者。”随后,他成了星期五的主人。以后星期五的父亲和西班牙人对他又表示臣服。他在准备营救船长前,先和船长定了约:不能侵犯他对这座小岛的所有权。他和船长制服了那些叛乱者后,他也是以岛上总督的身份和叛匪谈话的。这些叛匪留在岛上的条件是都要承认鲁滨逊对这座岛屿的主权。许多年后,鲁滨逊再次回来探望岛上的人,他说自己是回到了自己的“新殖民地”,再一次宣示自己的主权:他把岛上的土地分给大家,别人只有使用权,而全部的财产权仍由他保留。鲁滨逊对土人的态度有两种形式:用新式武器杀戮和用基督教驯化,而这正是殖民者用来征服殖民地土人的物质和精神武器。小说中有写他两次对土人的屠杀。鲁滨逊并不是一个嗜血的好战分子,相反,他表现出了仁慈,只有在不得不杀人时才动手,而正因为如此才更加真实。再就是他对星期五的驯化。他与星期五一起学习《圣经》,进行关于上帝的谈话,那样循循善诱。鲁滨逊自己可能并未感觉到,他是那样地有使命感,他实际感到他身上的所谓“白人的担子”。

从艺术角度看,这部小说使笛福获得了“英国小说真正的开山鼻祖”的美誉。小说用写实的态度虚构了一个想象的故事,却让读者深信它的真实性。此外,连贯的故事、自然的时序、确切的地点,都使小说建立在严格意义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但小说也不是没有局限,如他把精力集中用于描写实用的和理性的东西,从而失去了热情和深度,未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作深入的探索,人物在道德上和心理上也始终没有变化。

关键概念

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思考题

1.鲁滨逊的形象有哪些特点?他的性格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2.为什么说鲁滨逊的行为反映了西方殖民侵略的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