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8062000000006

第6章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导读

学习提示

塞万提斯的生平。《训诫小说集》的内容。《堂吉诃德》的情节梗概。堂吉诃德形象。桑丘·潘沙形象。《堂吉诃德》的艺术特点。

生平与创作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塞维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西班牙作家当中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他出生在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一个败落的小贵族家庭。父亲是游方郎中,居无定所,生活潦倒,还因负债进过监狱。由于生活颠沛流离,塞万提斯无缘接受系统的教育,只在一所耶稣会学校短暂读过书。1569年,为悼念去世的西班牙王后,塞万提斯写了几首哀歌,受到他的老师——人文学者沃约斯的欣赏和推荐,收入一本献给国王的诗集中。1571年,塞万提斯来到罗马,在红衣主教朱利奥·阿夸维瓦手下当侍从。同年加入西班牙驻扎在意大利那波里的部队,参加了西班牙与威尼斯联军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勒班托海战。他作战英勇,多处受伤,左手因此残疾。1575年9月,他带着舰队统帅堂胡安和西西里总督塞萨公爵的两封推荐信回国,希望谋一个军官的职位。但在途中,船只遭海盗袭击,他被劫到阿尔及尔。他身上因为有大人物的信件,海盗以为奇货可居,要用他换取大笔赎金。他的父亲倾其所有,也未能凑够钱数。在被囚禁的五年中,塞万提斯不屈不挠,多次组织越狱行动,但都没有成功。1580年9月,家人凑钱并在西班牙教会的帮助下支付了高额赎金,他获得释放。

历经艰险回到祖国后,塞万提斯境况一直没有好起来。他多次求官求职,收效甚微,于是决定从事写作。1584年,塞万提斯结婚,他的牧歌体小说《伽拉苔亚》出版。同年,他来到马德里,靠给剧院写剧本维生。诗体悲剧《被围困的奴曼西亚》就写于这一时期。1587年,塞万提斯另谋生路,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军需员,负责为舰队征收粮食和油料。1594年,他又担任收税员。其间,他因钱款账目问题一再惹出官司,多次被捕入狱,最后费尽周折,才讨回清白。1602年,55岁的塞万提斯开始创作《堂吉诃德》。1605年,小说上卷出版,大获成功,当年就再版了5次。1613年,他创作出版了《训诫小说集》。1614年,因为《堂吉诃德》上卷大受欢迎,有人就冒名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作,这促使他加快速度,于1615年出版了下卷。1616年,贫病交加的塞万提斯与世长辞,享年69岁。

塞万提斯除了《堂吉诃德》外,还创作过其他一些重要作品。诗体悲剧《被围困的奴曼西亚》描写古代西班牙奴曼西亚城人民英勇抵抗罗马侵略者的故事。西庇阿受罗马元老院之命,统帅军队围攻奴曼西亚。大军压境,敌我悬殊。弹尽粮绝之际,奴曼西亚人拒绝投降,他们将城中一切财物化为灰烬,随后杀身成仁。罗马军队入城后,发现只剩一个少年手拿城门的钥匙站在塔顶。西庇阿试图诱劝他投降,少年纵身从塔顶跳下,取义舍生。剧中还穿插了诸如“西班牙”、“杜罗河”、“饥馑”、“战争”、“光荣”等化身人物,对奴曼西亚人的苦难和抗争进行了提炼和升华。整出悲剧格调激昂悲壮,表现了高亢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训诫小说集》是塞万提斯除《堂吉诃德》之外最优秀的作品,它包括十二个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以爱情与冒险小说居多。这类作品描写男女主人公曲折离奇的爱情经历,往往是一个出身高贵的女子遭遇不幸流落民间或异乡,又因美德美貌受到贵族男子的爱慕。最后,男子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女子与家人团聚,有情人终成眷属。如《吉卜赛姑娘》中,普雷西奥莎在襁褓中被吉卜赛人偷走养大。她有着惊人的美貌、高尚的品德、绝佳的舞技,她走到那里,都会被人围观追慕。贵族青年堂胡安对普雷西奥莎如醉如痴,发誓要娶她为妻。为此,他按照普雷西奥莎的要求,加入吉卜赛人的流浪队伍。他习艺却不沦落,美德和教养得到充分展示,逐渐赢得了普雷西奥莎的芳心。一次,因受人诬陷,堂胡安为维护骑士尊严,杀死了侮辱他的士兵。因此变故,普雷西奥莎有机会与市长夫人母女相认,堂胡安与父亲团聚,有情人缔结连理。《训诫小说集》还有表现流浪汉题材的作品。如《林孔内特和科尔塔迪略》写两个游走四方的流浪汉被迫加入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盗窃集团。这个集团的头目莫尼波迪奥与警察勾结,垄断了赛维利亚城的盗窃生意,对集团成员操有生杀予夺大权。这两个流浪汉目睹了这个集团内部的种种黑幕,最后脱离了集团的控制,重回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嫉妒成性的厄斯特列马杜拉人》是一篇嘲讽人性固念和怪癖的作品。卡里萨莱斯家财万贯,却极其吝啬。他娶了一个美丽少女为妻,由于嫉妒心的作怪,他把姑娘关在深宅大院里,禁止她与任何人接触,以免她受“不良”习气的影响。一个花花公子因好奇,设法打通各种关节,与少女约会。卡里萨莱斯发现后怒火攻心,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才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的嫉妒和妄念是造成悲剧的主要根源。《玻璃硕士》与《双狗对话录》采用超验题材和寓言形式。其中《玻璃硕士》写少年托马斯聪明博学,阅历广泛,卓有成就。一个女子引诱他不成,就想用迷药夺其神志,结果使他发了疯,以为自己是玻璃做的,不肯让任何人接触他。当人们逗弄他时,他就口吐意味深长的格言或警句,见解之怪诞而精辟,往往令人称绝,他也因此成了众人的精神导师和生活顾问。这篇作品虽想象离奇,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和思考。

《训诫小说集》具有独特的写实性,广泛反映和揭露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日趋败落的社会现实。从外部看,既有西班牙人与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英国人之间的民族矛盾,也有天主教与伊斯兰教及英国国教之间的冲突;西班牙海上霸权不再,地中海强盗横行。从内部看,统治者欺压人民,窃贼肆虐,流浪汉和乞丐充塞于途;吉卜赛人、犹太人、摩尔人等少数民族则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阶级激化,说明了西班牙帝国在风雨飘摇中走向衰落。《训诫小说集》还表现了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这其中有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对美德的歌颂,还彰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塞万提斯非常重视作品的教谕意义,力图通过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对读者的身心有所教益。他把这些作品总称为“训诫小说”,就体现了这一用意。《训诫小说集》吸收了流浪汉小说和骑士小说的长处,融写实和传奇为一体,既拓展了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又充满神奇色彩和异国情调。

情节梗概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品。小说叙述西班牙一个叫拉·曼却的地方的穷乡绅吉哈达,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效仿骑士的游侠冒险生活。他改名堂吉诃德,从祖先遗物中找到一副残缺的盔甲,为自己的瘦马起了个“驽骍难得”的美名,物色了一个邻村姑娘作为意中人,又跑到自以为是城堡的一家客店,强迫店主给自己受了封,然后开始行侠历险。他从地主手里解救挨打的佣人,逼商队承认天下美女都比不上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漂亮。但不幸马失前蹄摔伤,又被商人跟班痛打,最后灰溜溜被老乡救起送回家。

对行侠依旧兴趣盎然的堂吉诃德不久开始第二次远行。这一次尽管找了邻居桑丘·潘沙当侍从,但桑丘的不断提醒并没有让他从幻觉中走出来。他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成中了魔法的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成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看到一群人抬着神像求雨,他以为是强盗抢走了良家女子,冲上去解救;还跑到黑山为爱情苦修。堂吉诃德就这样一路上鲁莽冲撞,结果又闹了许多笑话,被打得几乎丢掉性命,最后被人救护回家。

堂吉诃德在家休养了一个月后,又约桑丘第三次出行。他开局得胜,打败了“镜子骑士”,还成功地向狮子挑战。但随后他们被骗进公爵夫妇城堡,受尽捉弄。堂吉诃德的邻居参孙为了医治好堂吉诃德的疯病,自己假扮成骑士,准备打败他,让他发誓永不出游。不料二人交手,参孙却败在了堂吉诃德的手下。三个月后,参孙又找到已经饱经沧桑的堂吉诃德,再次与他决斗,终于把堂吉诃德打败。根据二人商定的条件,堂吉诃德一年里不许摸剑,不许外出。堂吉诃德回家后就一病不起。他在弥留之际才明白骑士小说害人不浅。他痛斥了骑士小说对人的危害,并留下遗嘱,唯一的亲人外甥女不许嫁给骑士,否则不得继承自己的遗产。

分析与评论

堂吉诃德首先是一个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的人物。他爱读骑士小说,羡慕骑士做派,赞赏骑士精神,于是在装备、服饰、举止、行动上处处模仿,亦步亦趋,完全沉浸在骑士小说的幻想世界之中。问题是,他的周围是一个被日常生活逻辑支配的现实世界。当堂吉诃德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在现实生活中行动时,他在世人眼里就显出了疯相和病态。他把旅店当城堡,把酒囊看成巨人头,把傀儡戏舞台看成战场,把羊群当军队,把村姑当贵妇人,满脑子魔法鬼怪、公主美人,总是单枪匹马,猛打猛冲,而且不知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结果洋相出尽,害人害己。堂吉诃德扮骑士仗义行侠,宣称要恢复骑士道,不仅脱离现实,而且落后于时代。在十六七世纪的西班牙,枪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骑士逐渐失去了作用,骑士精神已经式微,堂吉诃德还想提着一杆锈烂的铁枪去征战立功,必然碰得头破血流。就此而言,堂吉诃德作为骑士的形象,既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骑士小说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类型,到16世纪时,在其他国家已经没落,独继续繁荣于西班牙。这主要是因为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通过连续的战争和殖民征服,建立起地跨欧、非、美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帝国的繁盛,激发了国民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冒险扩张、建功立业的冲动,而封建专制政权也乐于以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迷惑人民,借此巩固自身的统治。而描写骑士游侠冒险、包打天下的小说正好迎合了民众这样的心理。以1588年无敌舰队征伐英国失败为标志,西班牙急剧走向衰落。虽然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国家和人民仍然沉醉在盲目乐观自大的幻觉之中,无视日益临近的危机。塞万提斯本人也曾豪气干云,只是在经受了多次打击之后,才清醒过来。在他看来,不能正视现实、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西班牙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就像受同样脱离实际的骑士小说毒害的人一样可笑可悲。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可笑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讽刺的漫画像,借此对西班牙人给予警策和棒喝,让他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清醒过来。

堂吉诃德的骑士理想和行为有其荒唐的一面,但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他心目中理想的骑士是一个通晓天文、地理、法学、神学、医学、数学的全才。他认为骑士应该除恶扬善、扶弱济贫、爱国爱民、维护正义。他向往一个人人真诚相待,财富不分你我,公正、和平、友爱的“黄金时代”。他认为自由是人的天然权利,他主张人类要以理性为尊,以美德为贵,而不应该以出身分出贵贱。这些思想信念,打的虽然是骑士的旗号,其精神实质却是人文主义。

堂吉诃德不仅信仰坚定高洁,而且勇于行动,敢于以生命捍卫真理,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形象。堂吉诃德幻想中的江湖世界充斥着妖魔鬼怪,时刻都会遇到艰难困苦的考验,但堂吉诃德总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和他臆想中的巨人、军队、神怪的战斗中,他从来不惧对手的强大,总是毫不犹豫杀入敌阵,虽伤痕累累而不悔。他对意中人忠心耿耿,拒绝各种诱惑,也不容他人对自己的意中人有任何质疑、嘲笑和亵渎。他在黑山为意中人苦修,桑丘提醒他不要太当真,被他严词驳斥。一旦他确定了爱情苦修的范式,就不打丝毫折扣,彻底贯彻。在行侠过程中,堂吉诃德并非毫无现实感。他遇到一队苦役犯,一一问明他们招祸的缘由,当即断定:“都是法官裁判不当,断送了你们,没让你们得到公正的处置。”他毫不犹豫挺枪打跑差役,释放了苦役犯。他遇到地主把一个孩子绑在树上毒打,立刻上前去制止。除此之外,堂吉诃德还是一个充满童心、智慧,颇有趣味的人。在行侠途中,他和桑丘经常一问一答。对话层次上的堂吉诃德,不仅表现得头脑灵活清楚,而且充满智慧。听堂吉诃德滔滔不绝地谈论人生、社会等,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堂吉诃德性格的两重性还触及了人类面临的最深刻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有崇高的理想、纯真的动机、严肃的态度,但是面对着丑恶或庸常的现实,只能遭遇灾祸与不幸,成为悲剧性人物。堂吉诃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对理想保持着纯真的信仰,他在道义上是强大的,他的生命力是强旺的,他的精神为人类在面临理想与现实这一永恒的冲突时如何处置自己、如何保持生命的尊严,提供了一个光辉的楷模。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桑丘·潘沙。他是农夫,被堂吉诃德以海岛总督之职诱来当侍从。他满脑子是功利实际的考虑,只想跟着堂吉诃德封官加爵,让全家享受荣华富贵。一路上,他从不亏欠自己的口腹,遇到战事没有吩咐就远远躲开,有战利品则立即冲上去,还时时提醒堂吉诃德兑现诺言;堂吉诃德向他谈理想,谈骑士道,却犹如对牛弹琴。但桑丘除了胆小怕事、目光短浅、贪小便宜的毛病外,性格中也有不少优点:朴实善良、忠心耿耿、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应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智慧。从其本色看,这一形象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小户农民的典型。但桑丘的性格还有发展的特点。在游侠过程中,他逐渐受到堂吉诃德崇高品格和理想的影响,价值观上有与堂吉诃德“趋同”的倾向,性格上则与堂吉诃德构成互补,成为一对真正的游侠搭档。尤其是被骗在“海岛”上行使“总督”职权时,他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无辜者清白,将罪犯绳之以法,把堂吉诃德在虚幻中追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这显示桑丘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了所属社会阶层的局限。此外,桑丘形象还对堂吉诃德形象起到了烘托和映衬的作用,增加了小说的喜剧性。

堂吉诃德“行侠仗义”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在西班牙大地上到处流浪、奔波的过程。通过主人公的游侠冒险经历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极为方便地纳入了巨幅的社会风俗画卷。随着二人的足迹所到,小说描写了旅店、集镇、乡村、城堡、荒野等场景,刻画了贵族、市民、乡绅、农民、教士、差役、商人、旅店老板、士兵、理发师、牧羊人、妓女、囚犯、强盗等各个阶层的700多个人物。众多的场景和人物,代表了塞万提斯反映生活面的广度。同时,塞万提斯通过对场景的精心选择,保证了反映现实的深度。小说比较集中地描写的是旅店和城堡,这是作者精心选择的结果。旅店接待南来北往的旅客,是社会交往的交叉点,可以出现各种人物,引出各种事件,特别有利于描写社会下层生活场景。城堡则集中反映了上层贵族生活的情况。塞万提斯就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西班牙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社会现实,揭示了西班牙这个外强中干的帝国内部社会矛盾激化、危机重重、日趋没落的实质,批判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堂吉诃德》借鉴了骑士小说与流浪汉小说惯用的以主人公的游历统领情节的“线性结构”,其中又穿插了一些独立的短篇小说。在欧洲小说发展的初期,这是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这样做的好处是场面多,容量大,自由度高,缺点是情节松散,容易旁逸斜出。《堂吉诃德》取其利而避其害。它安排了主人公的三次出游,每次都以返家结束,从而形成了三个环形,使原本开放的“线性结构”变成了封闭的“环形结构”;同时,三次出行的见闻经历,往往前后呼应;独立的故事与堂吉诃德的游侠主线之间,又常常发生联系,如此经纬交织,使小说情节结构更加严谨,这对初创时期小说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极好的示范。

《堂吉诃德》堪称喜剧艺术的典范。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初衷,是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他采取滑稽模仿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骑士的命名、意中人的指定、举行受封仪式、向贵夫人献殷勤等,这些骑士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堂吉诃德》都如法炮制,但将其置于现实的场景中,又使堂吉诃德与骑士小说中那些骑士形象的光辉造型严重不符,从而产生滑稽效果,暴露出骑士文学的荒唐之处。对比和夸张手法在塑造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两个人物形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一瘦一胖,一高一矮,一主一仆,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英勇无畏、一个胆小怕事,从形体身份到性格思想,处处形成有趣的对照,而人物却对此不自知;作者又往往夸张人物身上的某种特征,使之趋于极端,更强化了幽默和讽刺的效果。此外,小说中的双关语、笑话、反话、文字游戏俯拾皆是,也令读者捧腹。

《堂吉诃德》采取的是一种到20世纪才被广泛采用的“多元”叙事技巧,即由多个人物、多个来源叙述同一个故事。如第一人称叙述人“我”。但“我”并没有直接讲述堂吉诃德的故事,而只是一个故事的搜集整理者。堂吉诃德故事的主要记录者是阿拉伯历史学家熙德·阿梅德·贝南黑利,他的《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传》被“我”从市场上偶然购得,请一位摩尔人将它从阿拉伯文译成了西班牙文。这位摩尔人在翻译过程中,不时对原作评头论足,还怀疑下卷的第5章是假造的。除此之外,“我”还从一位老医生手中获得了一份羊皮纸手稿,上面记载着拉·曼却地方上流传的堂吉诃德、桑丘·潘沙、杜尔西内娅等人的许多故事。由此看来,叙述人“我”颇像一位考据家,他以阿拉伯历史学家写的《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传》为主要依据,参考拉·曼却的地方传说和译者的评论,加上自己的推测、分析和判断,从而汇总、整理出堂吉诃德的故事。塞万提斯有意把叙述的层次复杂化,在《堂吉诃德》中营构了一个由不同叙述人相互补充、印证、反诘所形成的叙述场,使各个叙述层次之间充满歧义和张力,打破了单一叙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大大加强了小说叙事的纵深感。

关键概念

流浪汉小说 骑士小说

思考题

1.分析堂吉诃德的形象。

2.分析桑丘·潘沙的形象。

3.简析《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