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示
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情节梗概。奥涅金形象。艺术特点。
生平与创作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他从小受乳母和一个农奴教养,从他们丰富的民间故事中得到文学教育。1811年,12岁的普希金入皇村中学学习,开始诗歌创作。1817年普希金毕业,到外交部供职,对专制统治有了更多了解,诗中的政治主题加强。1820年,他因《自由颂》、《致恰巴耶夫》、《乡村》等诗触怒沙皇,被流放到南方。南俄距拜伦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希腊不远,拜伦狂飙式的浪漫激情、叛逆精神和献身民族解放运动的正义行为给普希金以强烈影响。南方的奇异风俗、旖旎景色和汹涌浩荡的黑海,都使普希金激情高涨,创作了许多出色的叙事诗和抒情诗。1824-1826年,普希金被转到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看管,他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加强。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普希金写诗向他们表达敬意。1826年,普希金被允许返回莫斯科。1830年秋天,普希金为了办理财产过户手续来到伯尔金诺村住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是普希金的高产时期,被称为“伯尔金诺金色的秋天”。在19世纪30年代,普希金还创作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诗《波尔塔瓦》等,最终奠定了“俄国文学之父”、“俄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的地位。1931年,普希金与19岁的少女冈察诺娃结婚,随即迁到彼得堡,入外交部供职。由于法国公使馆的丹特士男爵调戏诗人的妻子,普希金于1837年2月8日和丹特士决斗,结果身负重伤死去。普希金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以辉煌的成就为俄国进入世界文学大国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普希金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抒情诗,其中以爱情诗和政治诗最有特色。普希金的爱情诗写离别的痛苦、害单相思的忧愁、爱情失意的苦恼,也写两情相悦时的细节,表现了诗人青春期的苦闷和喜乐,它们虽略显做作和夸张,但出自本心,一切见出单纯、真诚和善良,优秀的作品如《别离》、《欢乐》、《追求荣誉》、《护符》、《你和您》、《致凯恩》等。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主题之一是反抗暴政,歌唱自由。《自由颂》呼唤自由、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在西伯利亚矿山的深处》对十二月党人虽身陷囹圄但仍保持“高傲的耐心”表示敬佩。《致恰巴耶夫》与战友共勉:抛弃少年时代的梦幻,去追求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推翻专制制度,在革命斗争中获得荣誉。《致大海》是一首优秀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大海看成“自由的元素”,在向大海道别之际,抒发了对大海仰慕的情感。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摧毁者,另一个是反抗专制制度的战士,他们与大海的精神一脉相承,因此普希金歌唱大海也歌唱这两位英雄。在诗的结尾,诗人表示将继承英雄和大海所代表的自由精神,并将其带进黑暗的内陆。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发自内心的感染力,表现了无畏、乐观的情绪。
普希金在南俄时期,创作了一系列以南方异族聚居地区为背景的叙事诗,代表作有《高加索的俘虏》(1821)、《茨冈》(1824)等。《茨冈》写一个文明人阿列哥,因为受法律的迫害,离开文明社会,加入到茨冈人的流浪行列。茨冈人欢迎他的到来,茨冈少女真妃儿问他为什么抛开城市的荣华,甘愿来到茨冈人流浪的队伍中,阿列哥回答是“自由”。真妃儿和他相爱,成了他的妻子。但两年后,阿列哥和真妃儿的性格发生了冲突。真妃儿这时又爱上了一个茨冈青年,阿列哥在私有制度下养成的习惯,不能容忍茨冈人真妃儿放浪的“自由”,他恼羞成怒,杀死了那个茨冈青年。而真妃儿甘愿死也不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也被阿列哥刺死。阿列哥不见容于茨冈部落,只好再一次放逐自己。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展示了普希金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才华。诗中充满异国情调,色彩绚烂,文字华丽。浪漫主义的自由主题、回归自然主题、反都市文明主题,在诗中都有很好的表现。
普希金的散文体小说不多,但都是精彩之作。《上尉的女儿》写一个贵族青年与少女玛丽亚感人的爱情故事,它因涉及普加乔夫农民起义而享有盛誉。普希金全然不赞同普加乔夫的斗争事业,但这并不妨碍这位农民起义英雄在他的小说中以正面形象出现,他豪迈机智,恩怨分明,行事公道,疾恶如仇,其“领袖”风范令人激赏。《别尔金小说集》全名叫《亡人伊凡·彼得洛维奇·别尔金小说集》,假托由一个叫别尔金的人所写,他去世后,由叙述人“我”搜集整理出版。小说集共收五个短篇:《射击》、《暴风雪》、《棺材老板》、《驿站长》、《村姑小姐》。其中有些小说的基调是欢乐的,有些则是忧郁的。《射击》写了地主西尔兀的传奇经历。西尔兀实际是“多余人”的雏形,他始终保持着贵族风度,并以此为骄傲。他虚掷生命,轻率地对待生命,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都反映了贵族阶级的弱点。另一篇杰作《驿站长》写一个老驿站长,他的女儿被骠骑兵军官诱拐,最后悲伤而死。驿站长是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系列形象的第一个,普希金给了这个可怜无助的人物满腔的同情。
情节梗概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1823年开始创作,1830年完成。奥涅金是彼得堡的贵族青年,从小受法国贵族教育,过着放荡、舒适的生活。他以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为生,又厌倦这种虚伪无聊的生活,因而十分忧郁和烦闷。他的父亲和他都是败家子,财产很快被他们挥霍一空。
幸运的是,他的伯父——一个富裕的地主去世了,伯父没有直系的亲人,庞大的财产留给了奥涅金。奥涅金到外省的乡下去办理继承遗产的手续,认识了一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青年连斯基。连斯基正在和当地地主拉特林的小女儿奥丽迦热恋。连斯基出于热情,奥涅金出于无聊,两个人成了好朋友。经过连斯基的介绍,奥涅金认识了奥丽迦的姐姐达吉亚娜。达吉亚娜是个热情、富于幻想而又热爱自然的姑娘。达吉亚娜对奥涅金一见倾心,爱上了他,给他写了一封表达爱情的信。但奥涅金对生活十分消极,同时,他感到达吉亚娜与上流社会的风流女子不同,十分纯洁,出于未泯的良知,他不愿接受她的爱情,以免给达吉亚娜带来痛苦,于是他拒绝了。
有一次,连斯基邀请奥涅金参加达吉亚娜命名日举行的舞会。奥涅金不愿去,借口说讨厌见许多无聊的客人。连斯基发誓说只有家里人,叫他一定去。结果来了很多客人,而且达吉亚娜见奥涅金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十分激动和痛苦。奥涅金见状十分难堪和不满,要报复连斯基。奥涅金故意邀请连斯基的情人奥丽迦跳舞,并不断向她献殷勤。奥丽迦是个轻浮的人,觉得奥涅金更帅更潇洒,转眼就把连斯基忘了。连斯基请她跳舞,奥丽迦说奥涅金已经请了她。连斯基大为恼火,要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当然不甘示弱,结果决斗中奥涅金打死了连斯基。事后,奥涅金感到十分痛苦和悔恨,决定离开乡下,到外地去旅行。不久,奥丽迦就嫁给了一个军官。本来,连斯基的死让她很痛苦,但有人可以嫁,她又很快活,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达吉亚娜的母亲为了大女儿的婚事,带她到彼得堡去,结果她嫁给了一个年老的将军。
几年后,奥涅金漫游回到彼得堡。他参加一个将军的舞会,发现这将军的妻子竟然是达吉亚娜。现在,她已经从一个纯朴的村姑变成了迷人富有的将军夫人了。这种奇异的变化激起了奥涅金的虚荣心,他开始狂热地追求达吉亚娜。达吉亚娜表面上不理睬奥涅金,但内心仍记挂着他。她和奥涅金倾谈了一次,分析了奥涅金的心理,告诉他自己忠于丈夫,希望奥涅金不要来打搅她。达吉亚娜的意志是坚强的,奥涅金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小说未能最终完成,到此就结束了。
分析与评论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在俄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多余人”形象系列。“多余人”的说法出自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赫尔岑和杜伯罗留勃夫都曾著文讨论过这种性格。奥涅金出生在上流社会,有着俄国贵族根深蒂固的习气:虚荣、浮夸、讲排场。他穿戴入时,谈吐机智幽默,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天天忙着赶沙龙、赶舞会、赶宴请。他自然也是一个情场老手,精通爱情的各种把戏。
但奥涅金又和一般贵族青年有很大的区别。他是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受过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作品中提到,他读过卢梭的著作,读过亚当·斯密的著作,对经济学素有研究,懂得怎样使国家富强,懂得国家靠什么生存。他继承伯父乡下的产业后,进行了所有制的改革,用地租代替徭役,受到周围地主的憎恨,说他是“最最危险的怪人”,但农奴们则为此欢呼。他的性格中也有善良的一面。受浪漫主义思想教育的达吉亚娜给他写了一封火热的情书,他并未加以利用。他看到,达吉亚娜和那些他熟悉的上流社会的女子不同,她纯洁、真诚、善良。他知道自己无法带给达吉亚娜幸福,并将自己的想法诚恳地告诉了她,这实际上是拯救了达吉亚娜。连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都由衷地发出赞叹,说他“表现出发自心灵的真正高贵的气度”。他还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到连斯基的幼稚,看到奥丽迦的轻浮,所以当连斯基用最美丽的语言赞美未婚妻奥丽迦时,奥涅金保持着冷静。
奥涅金是忧郁的,他空有进步的思想,却缺乏坚实的信念和实现这种信念的力量,也找不到出路,同时贵族教育使他完全失去了实际工作能力,干什么都半途而废。他本来想通过写作使自己振作一下,可是艰苦的劳动使他感到腻烦,结果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他到乡下去继承伯父的产业,头两天,空寂清净的田野使他感到多少有点新奇,到第三天,那些树林、山冈和田园已引不起他的兴趣。他打个哈欠,发现乡下也这般无聊。他在田庄的改革也没有进一步推进下去。失意的奥涅金给人老气横秋的感觉,他看透了一切,讽刺一切,怀疑一切,对人对世界都十分冷淡,于是走向不可救药的颓废。
如果说,在忧郁和颓废中,我们还能看到奥涅金身上一丝有价值的思想火花,那么他杀死连斯基,以及后来追求达吉亚娜,都充分暴露了他身上作为贵族先进知识分子的弱点,标志着他的彻底堕落。连斯基是具有启蒙思想的浪漫主义青年,他和奥涅金在本质上是一类人,只是他年少热情,在上流社会的泥潭里陷得不深。奥涅金由衷地喜爱他,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已经被岁月消磨掉的那种对先进思想所抱的热情和思考的精神,虽然他并不真的相信连斯基的想法。挑逗奥丽迦,杀死连斯基,并非他的初衷,只是他难以战胜自己身上贵族的习气,可见上流社会的原则和习惯在他身上是多么根深蒂固。他追求达吉亚娜,只是为了满足一个贵族纨绔子弟的虚荣心而已。奥涅金性格的矛盾以及变化,充分显示了俄国贵族知识分子思想的进步性和致命弱点。
《叶甫盖尼·奥涅金》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反讽性。这种反讽性,建立在对浪漫主义精神的反思和怀疑基础之上。普希金将人物描写成浪漫主义者,然后通过抒情主人公“我”与其建立起反讽关系。诗人说:“我总是乐于指出我们——/奥涅金和我之间的不同。”奥涅金厌倦宁静的田园生活,而诗人却说:“我生来是为了过宁静的生活……于幽静处我的竖琴更嘹亮。”这使普希金能够俯瞰自己的主人公,对他们的行为保持清醒的认识。在这种反讽关系中,我们看到,奥涅金本人所中的浪漫主义之毒害,已病入膏肓,他的忧郁、颓废、冷漠受到有力的质疑。连斯基有“十足的格廷根的灵魂”,“是康德的信徒”,“怀着热爱自由的幻想”,“歌唱生离死别和伤悲,歌唱虚无缥缈和迷茫的远方,也歌唱浪漫主义的玫瑰”。他热情似火,很像歌德《浮士德》中那个高跳不止,要飞到天上去,最后坠地而死的浪漫主义者欧福良。普希金将连斯基写成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他对爱情的盲目和早逝显示了浪漫主义的弱点。达吉亚娜也饱受浪漫主义浸淫。小说中写到,“沉思是她的忠实的伴侣”,她喜欢“用幻想装点生活”,特别爱理查逊和卢梭设计的种种幻想。从达吉亚娜身上,我们看到了普希金对浪漫主义精神的态度的另一面:他的反思是以钟爱为前提的。普希金对浪漫主义精神,只是从现实的角度指出其虚幻性、无效性,但并未从本质上否定它。浪漫主义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心灵世界,使人能从现实的污浊中超越出来,它使人对生活保持高昂的热情,亲近美的事物,亲近民间和自然。这是非常可贵的。普希金通过达吉亚娜的形象揭示了浪漫主义精神美好的一面。我们也可以把普希金的态度从俄国民族性的角度分析一下。在英国、法国,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的精神,从没有受到如此深的质疑。而俄国几代作家都曾将浪漫主义放在与现实的关系上、从对革命起不起作用上拷问。这是很突出的差别。普希金对浪漫主义的反思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直接启迪了现实主义文学,更重要的是,由于浪漫主义精神和俄国贵族知识分子思想之间具有同构性,这种反讽关系也是对贵族知识分子的反思。
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创制了独特的“奥涅金诗节”。每个诗节14行,分四个韵段:第一段为隔行韵,韵脚是abab;第二段为双行韵,韵脚是ccdd;第三段是两头韵,韵脚是effe;最后两行是双行韵,韵脚是gg。它明显吸收了十四行诗的形式,音步整饬又富于变化,韵律抑扬顿挫而又舒展洒脱,出色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情。
关键概念
南方叙事诗“多余人”形象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奥涅金是一个“多余人”?
2.《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