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红船
8053600000017

第17章

21、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龙舟竞渡,这是千百年来江南水乡的习俗。

这一年的端午节也不例外。

还没有到五月初五这一天,吴城城下,鄱阳湖上,就已经是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四乡八村的龙船,一条比一条威风,一条比一条排场,都来这吴城城下的湖面上出争强斗胜出风头。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城外的湖面上更是热闹非凡。一年就是这么一个端午节,正是这些鄱阳湖上水里生、浪里长的水乡健儿们卖弄身手的好机会。加上这一年吴城衙门还悬了赏,夺得魁首者,除了奖两匹红缎子,还奖一面三尺六寸六分的牛皮大鼓。悬赏的告示在四月初八就贴出来了,没几天功夫,就传遍了周围的乡乡村村。于是,周围几乎每个大一点的村庄,都准备了一条龙船。从五月初一开始,吴城城外就鼓乐喧天,爆竹声不断。许多商号的老板,只有和乡下有点关系的,都叫伙计挑着花红彩礼,准确好点心、爆竹,在栈桥上、码头边和城墙上,迎接这些前来讨赏的龙船。

那些来看龙船的男女老少,更是穿红着绿地拥在湖边。城墙外的湖边上就像戏台下一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自古以来,吴城一带在一年当中最作兴的节日也就是三大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五月端午划龙船,八月十五唱大戏。只要不是遇到了兵荒马乱或天灾人祸,这三大节是非闹一闹,乐一乐不可。

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吴城大街小巷,家家门前都挂上了菖蒲和艾草,一派节日气氛。到了午时三刻喝过雄黄酒之后,差不多所有的店铺商号都歇了生意,上了门板,都去湖边看龙船。长春客栈也不例外,除了留了几位年纪大的看守门户之外,所有的朝奉、伙计都自寻欢喜去了。

这一天,三先生也打算同三师母去乐一乐。吃过午饭,两乘小凉轿就忽闪忽闪地把他们抬到了城头上。城墙上,长春客栈早就在那里搭好了一座凉棚。城里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在这一天都在城头上事先搭好了凉棚看台。

在众多的凉棚里面,长春客栈的凉棚却显得格外的排场。凉棚上头是五颜六色的绸子遮阳,周围三面是半人高的布幔,就像大戏院中的包厢一样。前面则是无遮无拦的一望无际,面对浩瀚的湖面和远处的山川风光。凉棚的周围左右,都有穿红着绿的使女和身穿紧身玄装的家丁伺候在那里,随时听从吩咐。三先生和一家人来到了凉棚里,坐定之后就在一边喝茶,一边看着眼前的风景和这难得的热闹。早就准备好了的两担花红彩礼,和几箱万载爆竹就放在凉棚下面的看台上,由张蛮子带着账房先生和几位家人掌管,准备赏赐给前来贺喜讨赏钱的龙船。

这一年,三先生和三师母的大儿子、长春客栈的大少爷刘大海已经七岁了。刘大海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去年刚刚发蒙,已经晓得“子曰诗云”了。此时,他正斯斯文文地坐在三先生和三师母身边。坐在他们身边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刘素娇。刘素娇才四五岁,一副娇娇滴滴的样子十分可爱。这时,她正偎在母亲三师母的怀里东张西望,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在滴溜溜地转。最不自在的就是他们的小儿子刘大河。小少爷刘大河这一年才两三岁,胖墩墩的一副顽皮相。这时他却不像哥哥和姐姐一样,呆在凉棚里的父母身边,而是骑在张蛮子的脖子上,在下面看台上的人丛中穿来穿去。

此时,湖面上一条条的龙舟,在激越的锣鼓点中,正赛得你死我活。一阵阵的爆竹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一条条的龙舟在城墙下的看台边作精彩的表演,唱着船歌向各位老板、大人贺喜讨赏。这种船歌,是伴着铿锵的锣鼓点,由一人领唱,全船人附和,唱的都是一些古代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故事。曲调激昂粗犷,喊出一种雄浑的吴楚之音。其中唱得最多的那首《十字歌》,都是说“三国”故事。有几段虽这样唱的  一字写来一横长,

桃罗结义刘关张。

借得荆州一座城,

三分天下进四川。

……

四字写来四角空,

孔明登台借东风。

火烧曹兵八十万,

六出祁山建奇功。

……

在那种氛围中,有时是船上人在唱,岸上看龙舟的也跟着和。群情鼎沸,犹如黄种大吕雄浑激越、嘹亮铿锵;又如九百里鄱湖在潮涨潮落,真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一条船过去了,又一条船划过来,在原地绕上几圈,然后就放慢速度,用手中的桡子稳住船,又开始击鼓唱歌了。几乎是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让这些看龙舟的男男女女应接不暇,热血沸腾。那种激烈的龙舟比赛,往往是在唱过船歌和表演完各种节目之后。那才是是真正的高潮。这种唱船歌和表演节目,就好比是那种高潮的序幕,又好像是参赛的选手自报家门、登台亮相一样,让岸上的观众知道你的来路,知道你是哪村哪庄的。

这时,又一条龙舟过来了。这是一条从船头到船尾都是涂得漆黑的龙舟。除了船身是黑色的之外,就连水手穿的衣服、手中划的桡子,还有那船头船尾插的旗子都是黑色的。

在吴城鄱阳湖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敢划这样的龙舟。因为划这样的龙舟是犯忌的。人们对这种黑色的龙舟有一种说法——叫“乌龙奔江”。据说在很久以前,鄱阳湖中的龙舟只有两种颜色:黑色和黄色。在当地的方言中,黑色又叫“乌色”,所以这两种颜色的龙舟就有了“乌一黄二”之说。那意思就是说,涂了黑色的龙舟就是自我标榜老子是天下第一,有准备和别人争强斗狠,或者是准备挑衅闹事的意思;而那种涂了黄色的则是甘居第二,没有这种要过别人过不去的想法了。所以,凡是敢涂成黑色的龙舟,要么有过人的绝招,敢于争斗,能战胜所有的对手;要么背后有大后台做靠山,打死了人不偿命的。这样,大多数龙船都不敢涂上黑色,不敢标榜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只有那些想故意寻衅滋事的好斗之人,或者是在此之前和某个村庄结了怨仇,准备在这次龙舟赛中报一箭之仇的村庄,才敢这样的目中无人,划一条黑色的龙舟。于是,几千来大家都约定俗成,一律涂成黄色,象征着富贵吉祥,和谐平安。

据说当年在这一带,只有一个村庄敢把自己的龙船一直涂成黑色。这个村庄叫做陈隆村。陈隆村当时是一个近千人的大村庄。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每年端午节赛龙舟,都要寻衅斗殴,惹事生非。他们的龙船就也一直是黑色的。可是有一年端午节,陈隆村的那条龙船给划活了——在湖边休息的时候,这条“乌龙”趁人没有注意,竟抬起高高的龙头,吃岸边的柳树叶子。这件事当时只有一个小孩子看见了。这个小孩吓得叫了起来。那条“乌龙”让这小孩一叫就不动了。当时小孩把这件事告诉了任何一个人,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小孩的“鬼话”。

后来在湖中间比赛时,这条龙船就真的腾空而起,在众目睽睽之中变成了一条黑色的真龙,离开了水面腾空飞升。吓得岸上、船上的人都惊叫起来。就在它越飞越高的时候,坐在船头的那位“龙头”急中生智,连忙脱下身上的短裤(船上的人都是光着上身,全身上下也就只有短裤了)包住了龙头。结果这条乌龙就没有飞上天,而是钻进了湖水之中,顷刻之间钻进了湖底不见了。船上那四十八位划船的后生也跟着朝龙王去了。于是,这个村庄就被人们叫做“沉友村”。后来才改成了陈隆村。

从那以后,鄱阳湖周围再也没有哪个村庄敢于冒这个险,敢把自己的龙船涂成黑色的。在这一带,黑色的龙船几乎也就绝迹了。没想到今天又出现了一条“黑龙”,正在湖面上摇头摆尾地横冲直撞。这时,所有的人心里都在犯嘀咕——今天是不是又要出事了。看来今年的龙舟赛又不太平了!

在这样的龙舟赛事上,凡是参赛的龙船都有一个规矩,那就是所有的龙船上都只能是二十四把桡子,由二十四个人划。不能多一个人,当然也不会少一个人的。这二十四把桡子是按照一年当中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排列的,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这样排列下来的。而现在这条黑色的龙船,却和传说中的那条陈隆村的龙船一样一边二十四把桡子在划。全船总共是四十八把桡子。所以其速度之快,来势之猛,是任何一条龙船都无法抗衡的。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心里想——今天到底要出什么事呢?。

只见这条黑色的龙船排开四十八只“脚”,在浩瀚的湖面上乘风破浪,几乎就是腾云驾雾一般,一眨眼功夫就来到了吴城城下。它在湖面上绕了一个圈子之后,就径直朝三先生一家所在看台划去。划到了看台前,这条龙船也和其他的龙船一样,用靠岸边的那二十四把桡子稳住船身在唱船歌。领唱的是站在中舱旗杆下那位击鼓的汉子。只见他一身的黑衣黑裤,连头带脸都用一个黑色的脸罩罩住了,只露出两只黑色的大眼睛。他领唱的船歌和别人唱的又不一样,而且是很犯禁忌的。只听到他大声吼道:

(领)老子生在鄱湖边

(和)哟嗬嘿

(领)不怕地来不怕天

(和)哟嗬嘿

(领)一杀仇人把仇报

(和)哟嗬嘿

(领)再杀贪官保大平

(和)哟嗬嘿嘿

一人唱,四十八条汉子和,吼得地动山摇。城上岸边几乎鸦雀无声,就只听到他们这充满野性的吼声。这时,坐在凉棚里的三先生和三师母被这种吼声吓得直打抖。心中在想,不知这是哪路神仙。就连忙吩咐张蛮子:

“快……快快……放爆竹送行!赐赏。拿双份……双份!”

张蛮子一听,连忙放下肩头上的小少爷刘大河,撕开一挂两万响的鞭炮,噼哩啪啦地放起来,湖边顿时火花四溅,烟雾弥漫。其他的几位账房和家丁也赶快搬来布匹、点心,往船上送。

就在这时,只见那位坐在船头上的汉子,突然一个箭步从船头上跃上了湖岸,在烟雾之中把手中的一条白布长袋一晃,就把张蛮子刚刚放在地上的小少爷刘大河装进那条白布长袋子里去了,接着又是一个箭步跃上了船头。这一切,做得是那样的干净利索,那样的神速敏捷。等到岸上的人发现时,这条黑色的巨龙已启动了四十八只脚,又在鼓点声中腾飞起来了。船尾一把丈多长的橹在湖面上漂亮地一拨,这条黑色的巨龙就一甩尾巴,调转了龙头,就摇头摆尾地向心飞去。

此时,三先生凉棚前那挂长长的爆竹,还在跳跃着欢快的火花,就像在为那条勇猛的乌龙送行一样。

在那烟雾之中,看台上立刻传来了三师母那撕心裂肺的呼声:“儿子……儿子啊!我的儿子抓走了……他们……”

同时,只听到三先生也在大声喊叫:“快……追!快追!我的儿子啊……”

看台上下,张蛮子和那十几个账房家丁,还有丫头使女也都在大呼小叫,一阵热闹。这时,城上城下的几千名男女老少,终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也立即跟着呼叫起来,有的甚至沿着湖岸朝前跑,好像是要去追那条黑色的龙船。

湖面上几十条黄色的和红色的龙船,这时也都调转船头,一齐朝前面那条黑船追去。只见那条黑色的龙船上此时又是鼓声大作,歌声如雷,四十八把桡子在上下翻飞,划出几尺高的浪花来。正在湖中间的几条龙船本来想包抄过去,但见势不妙,又纷纷让开一条水路。

有一条黄色的龙船不知道厉害,真的冲了过去横在前面,准备拦住了那条黑船的去路。只见黑船上那位击鼓的汉子一把扯下头上的面罩,露出一部银白色的长胡须,大吼一声:“上!”那条黑色的龙船就朝那条横着的黄色的龙船冲了过去。在接近那条黄色龙船的时候,站在黑船船头上的那条汉子用力一跺脚,踩了一下船头上的机关,一条丈多长的铁锯条,就从船底下露了出来。只听得“咔嚓”一声,就把前面挡路的那条黄色龙船拦腰锯成了两截。黄色龙船上坐在中舱的几位桡子手,来不及躲避,也连手带桡子据去了半截。

这一幕真是惊心动魄啊!。

锯船这一招,在鄱阳湖上历来赛龙舟时也有人用过。在比赛激烈时,要是遇到那些准备“包头”(鄱阳湖边龙舟时的术语。也就是横过来拦头)的龙船,再加上两家平时又有些过节,那么,那条被“包”(拦)的龙船往往也会使出这一招,用这种办法把拦头的龙船锯成两截。不过,这是一条“绝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用这一招的。只是由于这两个村庄平时的宿怨太深、刚好又狭路相逢时,才会这么心狠手毒。

锯断了那条黄色的龙船之后,其他的龙船再也不敢拼死向前,只有眼睁睁地望着那条黑色的巨龙向水天深处蹿去,最后消逝在人们的视线里。

这条黑龙船是哪里来的呢?

大家都说不知道。

对其他的人来说,这件事就是一个谜。但这时却有两个人心中有数:一个是城头上的三先生,另一个就是站在城下看台上的张蛮子——当那位击鼓的汉子扯下头上的面罩、露出一脸的大胡子时,正要驱船追赶的张蛮子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啊!是他?胡子挑!”

事情已经过去了十来年,但是,张蛮子还清楚地记得这张脸,还有脸上的大胡须。张蛮子胡子挑曾经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和三先生第一次来吴城时,在潘遇求的封摊前;第二次就是那天清早,就是这个胡子挑和他和弟兄们划一条小船,亲手把那十二口皮箱送到了自己的船上……

又一次见到了这张脸之后,张蛮子一下子软了下来。他知道没有必要再去追赶了。冤有头,债有主,人家是有备而来。胡子挑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要追是追不上的。何况就是追上了也救不了小少爷。人家只要一刀就解决了小少爷的性命,更不要说把他装在那条长布袋子丢到船底下去。

回到长春客栈后,三先生把张蛮子叫到自己房中问道:

“你看清楚了吗?是他吗?”

张蛮子用力地点了点头说:

“是他。我看得清清楚楚的,没有错。只是他的胡子变白了。”

三先生脸上的皮肤抽搐了一下,眼皮在一下一下地跳个不停。他没有说话,只是对张蛮子挥了挥手。

张蛮子无声地退了出去,这时,三先生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又说:“喂,你回来一下。”

张蛮子问:“什么事?”

“你到吴城镖局去一趟。”三先生说,“来,拿我的帖子去,务必把黄师爷给我请来。”

张蛮子接过帖子,转身向吴城镖局走去。

不多功夫,镖局黄师爷请到了。三先生迎进客厅。手下捧上茶来。用过茶之后,三先生就开门见山地说:“黄师爷,今天请您来,有两件事拜托:头一件事,就是请镖局派几位兄弟,帮我寻找我家小少爷的下落,不管花多少钱,我都不含糊。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黄师爷点了点头说:“兄弟一定代劳。”

“第二件事,”三先生说,“我想请你收我下我的大儿子刘大海为徒弟。我要他拜你为师,不知黄师爷意下如何?”

黄师爷当然明白三先生的这番用意,便说:“能做你家少爷的师傅,当然是我的福份。不过,少爷时下年纪尚小,还是先读些书,过几年再学些武功吧。”

三先生说:“黄师爷,你就别推辞了。少爷书是要读的,但是,武功还是要练的,难道你就不能帮我一把么?”

黄师爷见推辞不脱,便只好答应了。

几天之后,三先生就请了两桌饭,让大儿子刘大海正式拜黄师爷为师。每天早晚跟着黄师爷站桩、练功,上午和下午就在自家的学堂里念书写字。

三先生知道,那位胡子挑已经是找上门来了。今天的行动就说明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底细,已经找到了那十二口皮箱的下落了。他既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中,在湖边的看台上将我的儿子抢走,难道他就不敢在深更半夜杀到我的家里来么?看来这门仇怨是结定了。现在只早作准备,才能有备无患。

一个多月过去了,小少爷刘大河一直没有消息。黄师爷安排了镖局的弟兄们四处打听,并且发出了万字帖子,串通了江湖上的同行和黑道中的人物,几乎是找遍了半个中国,都没有找到刘大河的下落。

那么,刘大河到底被抢到哪里去了呢?

一天,三先生和黄师爷在客厅里喝茶,又说起了刘大河的事。

三先生说:“黄师爷,你和你手下的兄弟走南闯北,会过红道黑道,自然见过不少的世面。你能不能告诉我,如今天下哪些地方最不平静。”

黄师爷想了想说:“要说平静嘛,如今天下的确是没有一块平静的地方。北方常年兵荒马乱,南方又是贼盗蜂起。就说我们的鄱阳湖吧,如今也又是一块不平静的地方,弄得我们吴城镖局的这碗饭,真是不好吃。”

三先生一听,连忙问:“鄱阳湖上?据你所知,我们这鄱阳湖上,可有哪些强盗湖匪,弄得你都这么伤脑筋?”

黄师爷呷了一口茶说:“我们这鄱阳湖时下的确是不平静。前些年还好些,都不过是一些小毛贼,弄不出什么大的动作来。如今可不一样了。这两年,那黑虎山出了个什么‘金钩胡子’了,又把这九百里水域搞得乌风黑浪。”

“金钩胡子?”三先生一听“胡子”二字,心中不禁一愣,忙问,“金钩胡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叫那么个名字?”

黄师爷说:“此人的底细我也不大清楚,但听江湖上的朋友们说,此人长得牛高马大。最奇怪的是他年纪不大,却长着一脸又白又长的胡子。吃饭喝茶的时候,他总要用一对金钩,将他的胡子挂起,所以才叫金钩胡子。江湖上又称他为金钩大王。如今他是这一带的强盗头目,方圆几百里的土匪强盗,山上水里的响马湖匪都在听他指挥。”

“此人是哪里人氏?他又有些什么本事,能搞出这么大的动作?”

三先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金钩胡子,是不是就是当年的胡子挑,是不是就是端午节那天,在湖边抢走了自己的小儿子刘大河的那个人。

但是,黄师爷至今也不是那么清楚。他只好说:“至于是何方人氏,我倒不是十分的了解。我只是听说此人手下有二三百人马,势力很大。他手下的那些人都是鄱阳湖上的惯匪,都是一伙亡命之徒,一个个胆大心狠,什么人都敢杀,什么船都敢抢。别说是过往的民船、渔船、商船,就连官船、兵船他们都不怕。”

“啊!那么嚣张啊!这样说来,在这鄱阳湖上,难道就没有那个金钩胡子不敢抢的船啰!”

“说是没有他不敢抢的船,那倒也不一定。我就听说,对在鄱阳湖上跑来跑去的那种红船,他金钩胡子就不敢抢了,甚至连碰都不敢碰一下。”

“红船?什么是红船?鄱阳湖上还有红船么?”三先生觉得很是好奇。他还是第一次知道鄱阳湖上的红船。

“你要问红船吗?那就说来话长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