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提醒”就是当孩子做出不当行为的时候,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大人要立即作出反应,对孩子及时提醒或者批评,让孩子停止所做的行为。这种“正在进行时”的教育效果往往比事后教育要有效得多。
身边案例(一)
文明用餐
在西餐厅里,大家正在优雅的背景音乐下安静用餐,低声交谈。这时进来了一群人,其中有两个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到来打破了餐厅的宁静,两个孩子满餐厅乱窜,又喊又叫。大家用无奈的目光搜寻他们的家长,期望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批评管教,而他们的家长这时却自顾交谈,无暇顾及孩子。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吵闹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人只顾交谈冷落了他们,另一方面在西餐厅这个特定环境下,没有玩具或其他有趣的事情做,所以孩子只能自己“找乐”。从这就不难看出孩子都喜欢“麦当劳”的原因了。
另外,也说明家长在平时没有进行相关的教育或者教育方法不当,孩子还没有养成文明就餐的习惯。
方法运用:
1.用话语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在制止孩子的吵闹行为时,大人需要注意的是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在公众场合,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不要当众呵斥或训斥孩子,只要态度严肃,语气坚定就可以了。最好的做法是声音放低或者跟孩子“窃窃私语:“餐厅是吃饭的地方,大声吵闹是不文明的。你看别人吃饭都是安安静静的,大家都在看你们,妈妈感到好没面子哟!”
2.跟孩子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态度。
“你们的行为我们大家都不喜欢。你们是小绅士,小淑女,刚才的行为可不像是绅士和淑女做的呀?”为了让孩子明白,在公共场所是要遵守一定规则的,可以问孩子:“你在幼儿园吃饭老师都有什么要求呀?来这里吃饭餐厅也是有要求的,不信你去问问服务员。”
如果孩子屡劝不听,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你们这样的行为令我很生气,如果再继续吵闹,我只好请你们出去。”大人说话要算数,并不是吓唬孩子。为了让孩子懂得最起码的用餐礼仪,必要时真得把孩子请到门外,进行严厉批评,直到他们承诺遵守秩序,才重新请他们回到座位。
3.转移孩子的注意并提出建议。
让孩子安静,最好还是给孩子找些事情做。家长交谈时给孩子带几本图画书、一个小玩具,或者用餐巾折叠成不同的造型,观察一下餐厅的环境布置,数一数共来了多少客人等,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安静的游戏。
知心话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社会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及时提醒的做法,针对性强、时效性强,会给幼儿留下深刻记忆。
身边案例(二)
候车
一天,在公交车站,很多人都在候车,这时忽然传来奇怪的叫声。循声望去,原来怪声是从一个小男孩的口中发出来的。牵着他的手的男子应该是小男孩的父亲,可是这位父亲好像没听见一样,既不阻止也不批评,面无表情看着别处。小男孩看到大家都在向他行“注目礼”,叫得更欢了。
幼儿行为解析:
小孩子天生是好动闲不住的,候车对孩子来说既枯燥又无聊。小男孩无所事事,只好自己找事情做。他发现自己嘴里无意发出的怪声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于是,更加乐此不疲。在这种时候,只要大人给予及时的提醒,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不受欢迎,一般孩子都能马上接受并改正。如果大人听之任之,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再去纠正就不容易了。
方法运用:
1.用话语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孩子的行为规则及习惯是靠后天培养的,当孩子出现不当的行为时,大人应该及时给孩子指出来。小男孩的爸爸可以低声跟孩子说:“你发出的这种声音很难听。你看,大家都在看你。你知道大家看你的意思吗?他们都在心里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没有礼貌,在公共场所发出怪叫,真难听。”这样,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明白了大家都看他的“潜台词”,就不会再继续这种行为了。
2.跟孩子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态度。
如果孩子不听,还是继续,大人就可以表情严肃地告诉孩子:“你的这种行为我不喜欢。我已经提醒你了,如果还不听劝告,我就生你的气了。”
3.转移孩子的注意并提出建议。
还可以采用跟他说话的方式,分散他的注意力:“你看,那边来了一辆车,你猜是不是我们要坐的那辆。”或者利用这个等待时间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感到无聊。
知心话语:
教育孩子并非一定要占用大段的时间,等车的时候、排队结账的时候、去幼儿园的路上……都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时机。应该利用这些时间,跟孩子聊聊天,教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做一些启智小游戏,如:观察周围人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身边疾驶而过的车辆车牌号是多少。只要有心,教育无处不在。
温馨提醒
1.提醒孩子时的语气可以严肃,但切忌高声呵斥和责骂,用只让孩子听到的音量即可,避免伤了孩子自尊,以免他们“变本加厉”。
2.只要孩子的不当行为一出现,大人就应该及时给予提醒,并且坚持一贯性,不能对孩子同种性质的行为有时放任不管,有时又严厉有加。
3.如果“及时提醒”的效果不佳,可以事后运用其他方法继续进行教育。
专家支招
王东华,1963年6月生,安徽芜湖人。《发现母亲文库》总编,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助西爱心大使”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他在阐述及时教育的重要性时讲道——
孩子小时候不去管教,长大后又如何能管教得了呢?很多人忘了自己儿时母亲是如何教育自己的,而只记得自己在青年时放荡不羁,到中年又回到小时候由母亲奠定的健康的正途上来。可自己的孩子却再也不能回来,于是这些人气愤异常:连我都能回来,你为什么不能回来!殊不知你给了孩子一个迥然不同的童年,孩子只能在他那个不幸的童年上继续向前滑行。曾经有很多无可奈何的趣话:一个富翁说他的孩子不能成才,因为“他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而我没有”;一位足球明星说他孩子不能成为明星,因为“我要为吃饭踢球,而他则不要”。可见,教育孩子实在要求我们慎之又慎,早之又早。
摘自《发现母亲》(修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