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常饮牛奶:科学研究证实,牛奶中有一种特殊的成分,能够起到保护脑血管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牛奶可以有效地减少患有高血压老鼠诱发中风的危险。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牛奶中的钙有降压作用,为此,专家建议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都要坚持每天饮用牛奶,从而有效地预防中风。
(4)常饮绿茶:医学专家认为,导致中风的病理因素之一,是体内产生了有害的活性酶,能促进一种叫做过氧化脂质的有害物质,它能使血管壁弹性降低。而茶叶中的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鞣酸等可以有效地增强血管壁的弹性,所以常饮绿茶可以预防中风。
(5)服用鱼肝油:鱼肝油富含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具有对抗血小板凝结和降低总胆固醇和血液稠度的功能,对中风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任何一种药物都因人而异,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鱼肝油,以防止用药过量,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
5.体育锻炼预防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中风。
(1)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2)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脑的血流量。
(3)体育锻炼能够降低血压,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从而可以减少血栓形成。
(4)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长期锻炼能降低体重,防止肥胖。
因此,体育锻炼是预防中风的一项重要措施。
(六)康复
部分康复是常见的,但完全复原比较少见。中风后,可能会有以下四种情况出现:
1.中风发生时受严重损坏的细胞死亡,永不复原。
2.由于脑部肿胀而部分受损的脑细胞在肿胀消退后复原,重新工作。这一程序通常在中风后最初几个星期出现。
3.其他未受中风影响的脑细胞逐渐取代死去细胞的功能。不过,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限的。
4.病人学习和适用新生活方式,克服中风后失去的功能。大部分康复情况会在中风发生后最初六个月内出现。之后就会停滞不前,并且逐渐消失。
因此,病人不应抱不切实际的希望。最重要的是,虽经中风,病人生活上仍要有满足、独立和自得感。
(七)治疗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以改善供血、预防复发、防止脑梗塞为原则。
(1)病因治疗:对有明确病因者应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预防性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改善微循环(静滴川芎嗪或丹参注射液等)两方面。
(3)脑保护治疗: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西比林等。
2.缺血性卒中
(1)脑血栓形成
①一般处理:卧床、必要时吸氧。
②恢复脑部血供:主要包括溶栓(应在起病6小时内进行,国内一般用尿激酶静滴,其间应密切观察凝血情况)、抗凝(可用速避凝或阿司匹林等药)、扩容(可用低右静滴)、扩血管(可用尼莫通或丹参、川芎嗪等药)。
③脑保护:可防再灌注损伤,尽早使用可延长半暗区时间,为恢复血供提供基础。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尼莫通口服),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或E静滴或口服),压低温(27~35℃,一般采用冰敷头,不发热也用)等措施。
④中药制剂:包括醒脑开窍(安宫牛黄丸口服或相关制剂清开灵、醒脑静静滴)和活血化瘀(可用丹参、血栓通、川芎嗪等药)两个方面。
⑤防治脑水肿:必要时可用甘露醇快速静滴。
⑥神经细胞营养剂:疗效不确切且价格昂贵,可不用。可选用能量合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药。
⑦控制血压(急性期在180/110以上,才考虑降压)、控制血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⑧中药、针灸应尽早介入,促使康复。
(2)脑栓塞
①与脑血栓形成相似,但应特别注意维持心功能。另外,因脑梗塞易造成出血性梗塞,故抗凝、溶栓、血小板凝集抑制及扩容要谨慎,最好不用。
②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病因,防止复发。
3.出血性卒中
(1)脑出血:一般在治疗中不选用止血药。因为对于非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出血性卒中,止血药对正常的凝血机制不起作用。但对于凝血机制异常或合并消化道出血情况时,应选用。
①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保证营养:补钠、钾及糖。
③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发病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可选用甘露醇、利尿剂及白蛋白等药物。
④控制高血压:一般在180/105以内不用降压药。一般可用卡托普利、倍它乐克等药。
⑤积极预防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⑥手术治疗:宜在发病后6~24小时内进行。一般在颅内压较高及出血量较大时选用。
(2)蛛网膜下腔出血:应以止血、防止痉挛、祛除病因、防止复发为原则。
①一般处理:绝对卧床休息4周以上,心电监护,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
②止血:主要为防止再出血。可用止血芳酸等药物。
③脱水:可选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
④防止脑血管痉挛:可选用尼莫地平口服。
⑤祛除病因。
(八)中医相关知识
中风病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根据脑髓受损情况与有无神志昏迷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而中脏腑又有闭症和脱症之不同。
1.根据脑髓受损情况与有无神志昏迷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1)中络:是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
(2)中经: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3)中经络:中络、中经的合称,是无神志昏迷者。
(4)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
(5)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并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等症。
(6)中脏腑:中腑、中脏的合称。
2.中脏腑根据临床表现有闭症和脱症之不同
(1)闭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不清,语言失利,半身不遂,牙关紧闭,喉中痰鸣,二便闭阻,苔厚腻,脉弦。
(2)脱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意识不清,语言失利,目合口张,手撒尿遗,面色苍白,四肢逆冷。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1)中风中经络者,可根据具体症状进行点穴。
(2)中脏腑可根据闭症和脱症的不同进行选穴。
(3)另外,可以选择一些祛风的腧穴进行预防。
①口眼歪斜:取翳风、合谷、地仓、颊车、承浆、下关、四白、太阳、阳白、印堂。
②上肢瘫痪: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
③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扶、风市、悬钟、昆仑。
④语言障碍:取哑门、廉泉、通里、照海。
⑤闭症:取人中、风府、风池、百会、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太溪、劳宫、涌泉。
⑥脱症:取人中、百会、涌泉、关元、神阙、肾俞、命门。
⑦预防:取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太溪、太冲。
2.定位
翳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地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承浆—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下关—面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四白—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太阳—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阳白—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印堂—额部,两眉头的中间。
肩髑—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曲池—肘横纹外侧,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手三里—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外关—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阳溪—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环跳—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委中—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承扶—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风市—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胭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悬钟—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昆仑—足背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哑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棘突下。
廉泉—颈部,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通里—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照海—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人中—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风府—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风池—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百会—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内关—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中指)。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劳宫—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涌泉—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中1/3交点上。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神阙—腹中部,脐中央。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太冲—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二)自我按摩法
1.推头用五指分别从印堂、太阳向后沿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推至大椎和风池,操作约5分钟。
2.按揉上肢用健侧上肢用按揉法沿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揉,操作约10分钟。
3.按揉下肢用健侧上肢用按揉法沿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揉,操作约10分钟。
4.拍打全身用虚掌拍打头部、上肢及下肢,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