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Ⅱ
7449400000020

第20章 让悲不再痛,让哀不再伤——筑牢灾难后孩子的心灵大厦(2)

尽快填补孩子的感情真空

当孩子失去亲人后,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感情真空。如果这个空白早一天填补,就可早一天使孩子受伤的心灵平复。比如,让孩子接受其他亲人的照顾,如果实现有困难的话,就尽快给孩子寻找一个愿意领养的家庭,让孩子享受到“父母”般无微不至的爱,他的“伤口”才能更早愈合,从而健康成长。

让孩子尽快忘掉灾难

灾难对我们来说永远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只有尽快让孩子忘掉曾经发生的灾难,抚平他的心理伤痕,给他的心理减压,才能让他重拾快乐的童年。比如,折一只纸船,放进河里;做一只风筝,放飞到天空中;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有趣的游戏等。

让孩子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只有积极面对明天,才能忘掉昨天的痛苦,才能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希望更重要的了。要让他知道,唯有积极生活,刻苦学习,尽快成才,才是对亲人最好的告慰。

要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

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他说的语言系统可能更加明朗一些,但他会稍稍有一点儿歇斯底里,比如哭或叫出来。这时大人都应该予以体谅和理解。

突如其来的不幸不仅会让孩子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且也会落下终身残疾。对孩子来说,不幸远没有结束,肉体疼痛过后是精神上的创伤。以后的路还很长,该如何面对现实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

有一个19岁的男孩儿,长得很秀气,但不爱说话,而且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只有左手,而没有右手。母亲在距家四五公里外的一家工厂做工,父亲在学校里承包了一个食堂。他的右手就是在父亲的食堂里被绞肉机绞掉的。

男孩儿中学毕业后没有工作,母亲就联系了自己做工的这家工厂,打算让他和自己一起在这家工厂干活。工厂暂时安排他在工厂里当学徒工。于是每天早上,他便和母亲一起去工厂工作。

一天下午,男孩儿没有和工厂同事及母亲打招呼,就径自回了家。回家后,他就进了房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后来,弟弟透过门缝发现,哥哥正在床头柜子上写着什么。但一直到了晚上8点多钟,也没有发现他从房里出来。

到了晚上9点左右,父亲喊他出来,但也没得到回应。于是父亲便用力推门进去,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儿子手上握着农药瓶,脸色发白,口吐白沫。

在邻居帮忙下,男孩儿很快被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但医生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忙碌后,还是没有能挽回他的生命。

男孩儿的父母说,儿子平时话不多,性格有些内向。事情发生后,大家在房间里发现了他儿子留下的遗书。

上面写着:爸妈我走了,身体上的痛苦让我失去了一只手,没有想到之后我会遇到更大的痛苦,别人的嘲笑让我很自卑,你们的帮助让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自己很没本事,不能给家里挣钱,所以我不想再拖累家里。希望你们不要难过。

身体残疾本是人们不愿看到的,往往也是个人的能力所不能改变的。但随之而来的心理上的伤害却比肉体的痛苦更容易击垮一个人。故事中的男孩儿就是因为性格内向、无法克服的自卑等心理因素在他内心越积越重,最后感觉不堪重负,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伤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面对伤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只是有些人尤其令上帝喜爱,所以咬的口大了一些。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上帝的特殊钟爱,并振作起来,准备向命运挑战。

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位着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

把人身缺陷看成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虽然有点儿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但却体现出一种积极心理:发现自身缺陷以外的优点,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不自卑、不气馁、不退缩,并坚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世界文化史上有着名的三大怪杰,他们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还有一个是哑巴。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造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都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以坚强的毅力征服了整个世界。这也许是由于上帝特别喜爱,狠狠地咬了他们一大口的缘故吧!

帕格尼尼,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时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近失明;50岁时又成了哑巴。可是让我们震撼的是,他却成了一个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永远不相信命运,不屈服于挫折,他坚信,只要自己活着,就具有一定的价值,甚至可以创造出和正常人一样的辉煌。果然,他做到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让他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巨匠。

伏尔泰说:“不经历巨大的痛苦,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鹰是世间寿命最长的鸟类。

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在40岁时,它如果要继续活下去,必须经历一次痛苦的重生。

当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不能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开始变得又长又弯,几乎触到胸膛。它的翅膀也开始变得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飞翔都显得有些吃力。

这时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开始一次痛苦的重生——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卖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下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就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经历了一次再生。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凤凰涅的故事,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挫折原本就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成长。如果40岁的鹰选择逃避,那么等待它的就是生命的枯萎。它唯有选择经历痛苦,生命才得以重生。而我们也许不需要去选择痛苦,但是当痛苦不期而至的时候,我们也无须回避。只要勇敢地去面对一切灾难与不幸,那么天依旧蓝,水依旧甜,阳光依旧灿烂,我们的脸上依旧绽放笑颜。

教养加油站

那么,父母应该对孩子实施怎样的心理援助,才能使他逐渐树立生活的信心呢?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慌乱

病情危重期间,孩子有些表现就是紧张恐怖,再加上他被送到医院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紧张抢救氛围和病人难以解除的痛苦会加剧病人的紧张痛苦,所以医护人员,包括亲友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很慌乱。

抚慰孩子的心灵

孩子在医院的时候可能情绪比较稳定,但当他要回归社会的时候,他就会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他感觉受到了冷落。还有就是有一些忧愁,觉得自己不能为家里解决经济负担等。所以父母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对待孩子的伤残。应该尽量去安慰、鼓励孩子,以减轻他的恐惧和自卑心理。

克服孩子的自卑

突然致残会使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残疾,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儿童矮一截,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由于升学、就业等的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对未来丧失信心。所以父母要帮孩子摆脱自卑的心理。世界上有缺陷的人很多,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同样可以像健全人一样做事,甚至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带孩子出去散心

一个原本健全的身体突然变得不健全,会使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于是不愿意见人,性格也会变得孤僻。所以家人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散散心,比如去亲朋好友家谈心,去花园里赏景,或者参加残疾人协会,这样都有助于孩子改变压抑的情绪,使他明白世界上有那么多残疾人在积极地生活,自己也要坚强起来,昂首挺胸地面对自己,面对迎面而来的每一个人。

遭遇不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幸的,然而对那些劫后余生,逃过一场灾难的人们来说,却又是十分幸运的。但是获得生还后,他们心灵上的那场灾难却一直没有过去,他们恐惧、焦虑、过度担忧,以致惶惶度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的天灾人祸总是在不经意间不期而至。

而身体易救,心病难治!逃离了死亡的灭顶之灾后的幸运儿,会有较强烈的情绪感受,如:过度害怕黑暗、害怕与亲人分开或独处;过度黏着父母,冷漠、不爱说话,害怕陌生人;过度担忧、不安;增加较幼稚的行为;不愿上学;增加攻击行为或退缩;等等。凡此种种为其以后的心身健康带来很大的不便。

今年5月12日,四川女孩吴音从倒塌的教学楼中爬出来,她的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在她的内心发生了。

吴音执意要回到已成废墟的学校,找回书包。后来,她被妈妈接到北京。在这个安全的城市,她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荡秋千,不停地荡秋千。除了秋千,其他和摇摆、晃动有关的器械都会引起她强烈的兴趣。和所有从灾难中逃生的人们一样,吴音感觉到,她的生活被大地的震动彻底改变了。一切关于摇摆的游戏,对吴音来说都是对地震的模拟,而只有在游戏中重复体验震感,这个8岁孩子对震动的潜在恐惧才有可能消除。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难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噬一样。其二是周边的人在遇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遭遇可以威胁到生命安全的事件时,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不仅仅是吴音,很多孩子在大灾大难中都会受到心灵的重创。

都江堰聚源中学的王倩也是一位幸运者,在5·12那场地动山摇的地震中,聚源中心教学楼倒塌,王倩和同学们被埋在了废墟,后来,她被救出,但60多人的班级大家庭只剩下了10来人。

亲历灾害的王倩开始每天晚上做噩梦,常常在梦魇中惊醒,不言不语。

平时活泼开朗的女儿突然性情大变,让王倩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始那几天孩子情绪变得很低落,脾气变得暴躁,一提地震就只是哭,也不愿意说话,真是让人担心坏了。”

事实上,灾难从来都是个体命运最强大的操纵者。和彻底改变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经历相比,灾难给孩子带来的创伤记忆更富毁灭性。而且,这些记忆通常深藏在孩子意识的谷底,在意想不到的时刻,使现实生活变得不堪一击。即使不再亲眼见到死亡,孩子也无法主动删除关于灾难的记忆。

因此,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不但全力医治那些劫后余生的孩子身体上的创伤,更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他稚嫩的心灵。家长不能让孩子在承受了巨大的身体创伤后,再去承受其他的折磨。应给他以温暖的安全的庇护,以免使孩子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

教养加油站

灾难面前,迫在眉睫的是医治孩子们心灵的创伤,帮助他们驱逐过度的惊吓,走出恐怖的阴霾。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对劫后余生的孩子进行心理调适呢?

促进表达

鼓励并倾听孩子说话,允许孩子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孩子表现勇敢或镇静。

多做解释

不要批评孩子所表现出的幼稚行为,孩子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其对突发灾难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父母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孩子承诺,灾难马上就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给孩子安全感

家长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大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

求助心理医生

如果孩子因为受到强度惊吓和刺激,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向医生寻求帮助。

直面死亡对于年纪尚幼的孩子确实有些残忍。懵懂的年龄,血腥的画面,使他们即便在很安全的地方,仍然无法入睡。他们每天都在呼唤爸爸妈妈,甚至一点儿风吹草动也会让他们惊慌失措,脆弱的心灵变得非常敏感。对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北川曲山小学六年级的12岁女生庞雅芝,在12日的地震中被埋在了学校倒塌楼舍的废墟中。40多个小时后,她成功地被救援人员救出后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但是,庞雅芝的双腿因挤压时间过长,腿部肌肉已严重坏死,双腿不得不进行截肢。然而,听到诊断结果的庞雅芝却在不停疯狂地大叫着:“我要用脚走!我不截肢!”

庞雅芝的父母和同学不停地安慰着她,但这一切似乎并不管用。当医生试着与她进行交谈时,她一下平静了许多,但还未等医生开口,她又开始大叫了。

“我身边是三个同学,下面是我的班主任,她们身上的血都流在我的脸上。”此时的庞雅芝,一边有些失控地在自己身上乱抓,一边泪流满面地哭诉,“他们都死了,都死了,我的学校也没了,真的好惨,好惨!”面对女儿的这些异常的举动,父亲非常担心,这些天来,女儿已无数次地重复着这些动作和话语,“这么小的女孩儿,一瞬间受到了这么大的伤害,其心理上根本无法承受得了,我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却也无济于事。”父亲说。

在这场浩劫中,不知有多少孩子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他们有的断手断脚,有的失去了亲人,每个人都经历了地震中的恐怖和血淋淋的场面。而地震之后的惨烈场景更时不时地在他们脑海中闪现,历历在目。有被倒塌楼板瞬间压死的,有被山上滚下巨石砸死的,有为活命不得不自己动手锯掉腿的,也有在尸体堆里被救出的,等等。

这些如影随形的画面,使他们即便在很安全的地方,仍然无法入睡,他们每天都在呼唤爸爸妈妈,一有点儿风吹草动,就马上准备往外冲,脆弱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甚至很多孩子一看到红色就晕了过去。

“地震孤儿”刘小桦常常出现惊恐、哭泣、恍惚、错乱、极度紧张、梦呓等症状。其精神创伤源于她亲眼目睹了同学、老师从求生的呼救到绝望的呻吟到悄无声息的死亡过程,后来又得知外婆、弟弟的死讯。虽然她得知父母震亡,但她却仍说:“我的爸爸妈妈正在翻越大山找我,现在还有余震,他们随时都会震死,我担心他们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