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76

第76章 谨小慎微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兵家说:“我不敢主动发起进攻或挑起战事,只是在战争发动时才起而应战;我不敢向敌方逼进一寸,宁可退守一尺。”如此,相当于排兵并不知道要如何列阵,准备战斗但胳膊又没有伸出,准备对抗好像找不到敌人,手里好像没有兵器一样,其实是蓄势待发,时时处处保持了小心谨慎。

两军对垒,最可怕的就是轻敌;轻敌则躁动冒进,不慈则妄,不俭则费,敢先则失,如此,必然导致三宝败用。所以两军对阵,骄兵必败。

因此,要常保三宝,谨小慎微,最终就能全而无虞。

解曰:

传统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总是相互谦让着让对方先进,主人说客随主便,客人说不敢造次,体现的是谦下之德。而拳家较技,也是伸手作一个请字,请对方先出手,也是恭敬对方之意。在传统丹法上,则要求识神让位于元神— ——严格地讲,何来识神、元神之分,人只一个神意,无非自然无为的程度不同。此处是要求,退人为去合无为,因而老人家说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要求守慈而不妄思,守俭而不妄为,心不为先而不妄动,总以一个谦和的态度来处理。因而此句所讲,是有欲观徼的功法功理,以客而观、而不以主而观。

由此可见,本章老人家所阐述的,依然是三宝之用,强调修炼和火候与修心的关系,是对前两章的深化阐述。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老人家结尾说抗兵相若哀者胜,这几句所表达的当指炼命时的心态,按太极拳术语,是势势存心揆用意。

太极拳练习,说打拳无人似有人,即是说在行拳时要势势存心揆用意,丝毫不敢马虎,一举动,周身都要保证轻灵稳健,迈步如猫,缓缓探行;运劲如抽丝,唯恐劲有断续处、缺陷处;形如搏兔之鹄,气势鼓荡,处处不丢;神意内敛,如捕鼠之猫,专注而沉着。因而老人家十五章描述古之善为道者,说其表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行无行 ”,是排兵布阵以无形为形,随着对方的运动而变化,不死死守着一个阵法徒然准备 “相若 ”,相当于太极拳的推手运动。在命工上,即是要求不等真阳发作、真气壮旺时,绝不进火行功;进火行功时,也只是微微以个意思跟上或引着,如同大禹治水,在所堵之地疏导一下即可,不强行导引。比如太极拳,拳论虽说 “以气行气、以气运身 ”,而指导原则最终还是 “在神不在气 ”,以免 “在气则滞 ”,只管行拳刻刻留心意勿断,因而单鞭诀说:“一字长蛇西东缠,款款神气脉脉旋;上下左右皆合住,东西南北五行全;若问神机居何处,关照脊骨和丹田;静极始知万物作,一真在抱合自然;刻刻留心意勿断,十三势下藏妙玄。”

能刻刻留心在腰间,势势存心揆用意,则能把握心理上的一丝不乱,一毫不扰,如此,神气自然打成一片,哪里是调气运气而能为的呢?

“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这是哀兵之相。已经准备战斗了,尚且不知往哪里进攻,手中也没有兵器,只有收含两条胳膊准备着,说明谨小慎微到了极致。

为何如此小心呢?因为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也,这大约是伯端师所说的 “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 ”。是明白了 “不知常,妄作,凶”之道,因而才如此专注。

所以,哀兵必胜— ——小心驶得万年船也,这是慈、俭原则下的不为天下先,也是一个认真态度下的表现。

话说回来,这只是一个专注的态度,前提还有个态度: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