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57

第57章 道尊德贵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下万物无不自道而生,自德而育长,是道与德的力量和作用,赋予万物生命和体征,所以万物都尊道贵德。道和德的尊贵,在于她的自然无为,不干涉万物的自然成长和发展。所以,道和德真的很伟大,万物在其能量运转下得以成长,得以成熟,得以荫护,但道从不以此为功而自恃,也不为此去干涉万物的生命历程,何其慈悲!这体现的就是深远微妙的德性啊!

解曰:

道为本为体,因而说道生之。

道之用,表现为蓄之形之成之。

道之德,表现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性。

是谓不折腾。

不折腾

前章老人家谆谆教诲,要好好做人,尽人以事天。如何好好做人以合天德呢?老人家本章结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在深化阐述第二章的要义。

第二章老人家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大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而一任众生万物发育成长坏空,不加一意干涉,这即是道显现出的德。如一棵树的成长,本自一粒种而浑然无极,自其欲生,则道提供阴阳二气予之生;至其育长,则道提供能量予之成长;至于长成什么样,是树自己的事。长得歪了,倒了,甚至死了,依然是树自己的事。这体现了大道博深、广远、慈悲的德性,万物因而尊道贵德,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此即因和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之所以永恒,是因为道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因而一直受到万物的尊重,而能永恒。圣人窥此天机,效法大道,混然不动心用事,不动心处世,而成其圣;人人能效法如此,会怎样呢?所以,作为领导,不以权压人,必然受到下属的尊重;下属尊重的是权的威严,不是尊重领导本人的尊严。而师父不摆师父的架子,也必然受到弟子的敬重;弟子之所以尊重师父,是基于尊重拳之道,属爱屋及乌,如此即是长而不宰。推而广之,人与人之间不相互倾轧,必然互相尊重,则社会必然因此和谐安康。

当年释迦老人在世,贵为一教之尊,吃饭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归来 “膳”罢,敷座而坐,讲经说法。须菩提长老上前问道,释迦老人总是先说,善哉,善哉,须菩提,态度温和慈祥而又真诚,此非玄德乎?后文老人家说直而不肆、方而不割,正是此意。世人惯于饶舌半天再绕到根本利益上,直言确实存在有恃有宰之嫌,至少是不够随喜同尘,如此,很容易惹人诟病,甚至更严重。

单就 “尊贵 ”一词而言,是因为人类有分别之心在,而对某种行为或事物的分别认识。大道何曾自尊自贵?她只是混兮若浊,浑然一体,和于光而同于尘,无任何概念。而修炼说道尊德贵,也是人心追求的不同,对自我事业或兴趣赋予一个自恋的概念而已。老人家说道尊德贵,只是同尘于众生口味,引导众学向道,他本人并不曾自贵,五十六章便说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因而修炼乃至一切生产活动都不可自以为贵。

万物在天地之间,自为自生,形而自形,成而自成,灭而自灭,大道依旧是大道,不曾干预任何一事一物的来去,显现了一个玄德。这个玄玄之性体现于行气采炼工程,即是来任自来,生任自生,只是蓄之养之,不添一丝人意去干涉,此即不为而成。如太极拳,拳论说 “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能于行拳时忘我、忘拳、忘掉以心行气,则意到而气生;而刻意行气,则是人意主宰,不是真意了。既非真意,气机运行必然受到限制,不能自然周流,有失拳的道性,结果自然难能以拳入道。

此外,太极拳强调劲整,这个整是通过练习过程中的内外三合来实现的,即心意、意气、气力、肩胯、手足、肘膝的诸合,可见此拳对身法的要求极其严格。不管任何拳种,都讲一个气势。势为外形的表现,气是外形表现出的内涵与生机,内外合一,内外如一,则见整,此即 “势成之 ”。如果脱离这个要求,则如一树长偏而不堪大用。

练习日久,能熟练演练拳架后,就可以以练意练气为主,这个阶段为重意不重形— ——非不重形,而是形自在其中,如同练书法,始写楷书,至草书阶段,楷书之形尽丢,但字里行间依然讲究内外三合,体现无缺陷处、无断续处、无凸凹处,而不是乱画线条,因而灵气十足。所谓脱规矩而合规矩也,非是无规矩可言;如果不讲规矩,那天下尽是各类大师了。这个过程即是先在心宰,次在身合,终在心底做文章,为的是身心拳合一。

因此,练习太极拳,不可片面地理解为重意不重形;可以借鉴舞蹈、杂技、京剧的味和韵,但不可以把太极拳练成舞蹈、杂技或京剧,此谓不折腾。

人之于世,不论什么事,想为天下贵,都要拿定主意,咬定身心,不可反复无常,更不可以善复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