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56

第56章 绝处逢生之机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尹子,老朽之所以连日强调修德,自然有其深厚的道理。)从生到死的过程,有以下几种情况:于人而言,一般有三成可以做到长生,有三成左右生来就活不长;还有约三成,本可以好好养护身家,却因奔波谋生等原因,误却自家性命。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为生活而生活,嗜欲太甚太重,心向外求而劳心劳力,提前消耗了太多元气,所以很快走向不归。

真正善于养生者,是修炼和于大道者。他们在路上行走,遇不到虎狼恶兽;他们路过战场,碰不到谁伤害他们。即使碰到也无妨:于犀牛而言,不知道如何用角攻击这样的人;于老虎而言,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爪;对于战兵而言,没有想到使用兵刃对付这种人。

原因何在?因为死生在天,他们不到死期。

解曰:

绝处逢生之果,是无死地之因;无死地之果,是善摄生为因;摄生善有果,是做人无恶为因。

太极无死地

恩师朱老虎先生某次高兴,来了兴致,单手给了一个背势,让弟子们轮番上去发拿。于一般拳家而言,单手在胸前被反掌外拿,是怎么也过不去这个劲的;朱师身形微微一动,嗖的一下,弟子们就栽出去了,屡试不爽。后来私下问师,师说,简单,劲转圆就是了。原来是肩骨松透,裆劲松圆,丹田微微转动,就顺势把劲转掉了— ——连转带化,其间微微以一个离心力,外人非但拿不住,还会被打,不打跑出去,就是打栽下。回来以后,和沈先生如法炮制,沈先生扑倒,膝盖跌得血淋淋的。幸好没发劲,否则膝盖能被废掉,太极至柔亦至狠也。

后来好长时间一直去悟这个圆活的劲,终于明白一个道理:生地即是死地,死地即是生地,全看自家造化之功。伯端师说过:“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说的虽然是炼命的法理,但推广至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修炼,如果能持守心的静宁,为人为事不争不较,如此不结恶因,必无恶果,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恰如唐僧,做了十世好人,取经一路九九八十一难,难难只是有惊,终是无险,六丁六甲随时侍身护佑着。直至唐僧功德圆满封身成佛,六丁六甲才缴旨,说奉命保护唐僧,已然完成任务,特此缴旨。而唐僧表面受的难,多是祖师安排,考验其心地而已,也让他知道来之不易。

于人而言,得来太容易的往往不知珍惜,比如有的年轻人好像家里开有印钞机,不管需要不需要,上手就买,随手就扔,浪费极是严重。如果被多饿几回,甚至饿到连石头都想煮来吃的时候,再想想曾经的幸福生活,会不会想 “活到过去 ”呢?所以,父母出于慈悲疼爱孩子,更要注意不能溺爱。

出生入死,按传统丹道,是元神出入显现的结果,能出神入化,聚则成形,散则为气,即能生生不已;而修不到元神出窍境界,则不能了脱生死,这即是出生入死。修至出神入化,需要自心的定而又定,静而又静,牢牢一个不着相生心之所为,此即玄德之功,须以上德为基。

诗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绝处自有逢生之机。万物道生道养,天生天杀,天既生我,必予我一条生路,关我一扇门,必为我开一扇窗;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拐不过去的弯,全看自己想不想过。如果不想过去,拉着不走,且打着倒退,那就是自寻死路了,怪不得人也怪不得天的。

老人家说出生入地,是因为无死地,无死地是因为善于摄生。何谓善于摄生?天道无私,常与善人,因为人能合天之德,因而得天地护佑而无恶果,正如《易经》所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实质上,不是天地合其德,实是其德合天地;不是日月合其明,实是其明合日月;不是四时合其序,实是其序合四时;也不是鬼神合其吉凶,实是其人德高,合于鬼神之要求,做到了尽人以事天,所以天地乐得之。因而老人家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如果私心满满,一腹糟粕,必然落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愤,如何得呢?天师府有联说: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不管修哪门哪派,归根结底在于好好做人。人都做不好,如何做天人,成天仙呢?

此为修炼之根本。

此谓德。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之于世,一切自找,凭什么怨天尤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