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28

第28章 无欲守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

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尹子,你问伏心之法,老朽再付你伏心要旨。)能受委屈,就能得以保全;蒙受冤枉而能忍让,才有生命力;持守于低洼,反而能圆盈有余;简旧至极,新生得以有始;因没有太多欲望,内心世界得以丰富;而因为追求太多的财富或者知识,反而充满了迷惑和茫然。

所以,有道者只于心中抱定大 “道”行于世间,而成了天下榜样。

这样的人从不自我显现,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明白而通达;也不觉得自我为正确,所以彰显了道德;不自我夸耀,所以体现了德的高全;不自我高贵,反而受到众人的尊重。这样谦恭地为人处世,不与任何人争长较短,所以天下没人可以同他们争。

古人说委曲求全,难道是信口而言么?

你就这样把握吧。

委曲 “求拳 ”,拳之道

王公宗岳说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襄公说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又说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还说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强调行拳盘架要做到无有缺陷处,无有凸凹处,无有断续处,这些都是在阐述曲的妙用。鑫公更是一言以蔽之:打拳之道,不外一圈。

太极之形不外一圈,究其体用,引进落空也是靠转圈来实现的。如推手时,对方力来,接而承之,随即顺其来力方向,边引边转,拉长对方力行线路,此即引进。

这个 “引进 ”,一是以腰的曲转来实现,此为曲之一。二是接引之手要循其方向弧形引退,表现为有左右的弧形,此曲之二。三是手上弧形引进时,还有一个向下或向上的弧形引进,曲之三也。

表面上看,随曲就伸,似是不堪其力,实是劲能曲使,从而能有效地保全自身的稳定,这即是 “曲则全 ”。因而,襄公强调无使有凸凹处,实在是推手经验丰富的总结。主席用兵即是如此,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强我扰,迂回包抄,以区区几万人始,到最后赢得革命的胜利,尽作推手之道。他老人家真是太极大家,古今无双。

接劲引进的过程,全凭气以直养,自有浩然在中,此谓 “枉则直 ”。

明白了打拳之道不外一圈,则可持任何一家太极拳法,用心体会,不辍初志,最终必有所成。鲁迅先生说,世间的学问,大抵十年,也便成了专家— ——这即是专心致志的结果,也是老人家所说的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学习过程中,能知三人行必有师,择善而从,则能融会贯通;知己不足,则择而改之,即是知非即舍;有此谦虚宽广的胸怀,即是 “洼则盈”了。

圣人之所以为圣,正如佛说,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其无为的程度,决定了圣贤的程度。这个无为,即是知世间物理,即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于是求理不求物,弃万而抱一。

世间万事的变化发展,无不是这个过程,即抓住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基本点。于治国,一个中心是健康发展,基本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于治拳,一个中心是养至大至刚的气,两个基本点是一松一静,或一个无为加一个不争。再步步放开去,则两仪四相八卦以至于万象,这是观悟放开的过程;尔后,能明理,则两两交合,复归于一个中心,此为删繁就简,为收的过程,此即 “抱一为天下式 ”。

委曲 “球”全,球之道

很多拳者把太极拳的阴阳合手动作叫抱球。

抱 “球”好!球的圆妙,和太极无二:

于外,球触处成圆,无凸凹处,无缺陷处,无断续处,圆满无缺,此为 “曲则全 ”。

于内,弧形内抱,体现了能容,所以能纳气而得以饱满圆润并至坚强,此为 “洼则盈 ”。

球一团在抱,是因为球能以虚纳气,体现了气以直养的至大至刚,此谓 “枉则直 ”。

因为虚其心,反致实其腹,此谓 “敝则新 ”。不求花样繁多,只要一气流充,此谓 “少则得 ”。

也许是明白如果腹内有物,反而不实,这是球 “明白 ”“多则惑 ”。

球被扔到哪里,就在哪里待着,且就低不就高;尽管腹中饱满,但从不自我显现。显现了谦下的品性,水一样的处下之德,此属 “不自见故明 ”。

球体现了丹田有宝,腹中有货,至虚而至实,但球未曾说过一句话,让人类认同至虚守静的正确;只是平静地守住自己那团气,体现了他的谦下品性,这也是水德,“不自是故彰”也。

球在人的手中,被传来传去,抢来抢去,在运动场上,几人、十几人争一个球,球最风流最惹眼;而最后的胜利者,也全赖此球之功。但球从不自得,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这显现了谦恭的品性,体现了水性,是 “不自伐故有功 ”。

球是饱满的,不饱满就是皮囊了。因为这个球形的皮囊从不自满,所以充气时才能得以饱满,体现了他的谦恭,此亦水性— —— “不自矜故长 ”。

球饱满圆润而坚强,扔到哪里就待在哪里,只往低处滚,不往高处翻,除非因为人的需要,才跳动腾跃,皆因时势而顺应人为,这是球显现的潜则勿用、飞则在天之道,也说明了球无知无欲善于守静,浑然无欲无为。

它是守静的,不动的。人一拳砸上去:球不疼,手疼,体现了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体现在物理学上,即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此即 “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它一直默默无闻,谦恭守下,不与任何物或任何人争长较短,一般情况下毁不了他。如果把它控制死死的,用利刃尖锥什么的,割之划之挑之,把它毁了,这已属下三滥手段。即便如此,球还是一声不吭,它明白一切皆幻皆虚。

可见,球无我!

球的品性如此高致!因此如果被人骂说:你算个 “球”啊!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哪!若被骂成浑,更是见高,道就是一个浑的存在。

就当自己是个球好了。至于成 “篮球 ”还是 “乒乓球 ”,则看肚量了。

好好抱自己的球。不必做一根棍子,而且执著一端。

诚全而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