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太极道德
7108000000026

第26章 独异于人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尹子,你问如何长保此心,老朽再与你说说修心之要。)学问、概念,都是烦恼之根。人之唯命是从与阿謀奉承有什么分别?善恶之间又有多远距离?

常人所惧,我也同样担心啊。

世间的学问概念到处都是,无边无际,哪里是个头呢?一般人熙熙攘攘赴宴一般,争登高台赏景似的,去研究学问创造概念,无非追名逐利。

而我则能保持内心的恬淡,不为之所动,如同身边没有事发生一样,好像婴儿还在母体孕育着,无思无虑,无牵无挂,不知所去,也不知所归。

一般人为追求虚利浮名,有使不完的心力,而我好像丢了魂一样,心思全然不在这些,像傻子一样无知无欲。茫茫世间,人都认为自己眼明心亮,世事洞明,而我则昏昏闷闷,好像什么也不懂,这就是我的心态。

其实,我的心淡然宽广,如海的深远无边,又如长风飘吹而不知归止,只是虚无。他们自觉聪明智慧,有所作为,我则像一个顽劣粗鄙的傻瓜。这就是我,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但不受其影响而自保虚静无为,这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清心向道,求食于道,求自心的操存涵养。

解曰:

本章是对二章、三章、四章的深化阐述。

同一事物,有人说善,有人说恶,都是因为人心的不同而导致看法不同,终至取舍不同而结果迥异。修炼,须放下一切概念,和其光而同其尘,但终非其光、终非其尘,只是独守自家一湛然。因而,欲将来与众不同,当下便要与众不同,此行在心。

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追求或信仰,需要坚定不移,一志诚诚,而对他人他事,且睁一眼闭一眼,不必耿耿于怀;毕竟,不知他人发心何处。世人多传吕祖戏牡丹,谓其 “骚仙吕洞宾 ”,果如是乎?

相由心生,业由心造,不落口业以至于诸业才好— ——此即轮回之根。

目中无人

老人家阐罢绝圣弃智,言犹未尽,于是继续说绝学无忧,于是有了本篇。

“绝学无忧 ”,实际是对前两章的总结,先说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总结其好处是 “绝学无忧 ”,接着说绝学无忧的具体体现。因此,“绝学无忧 ”四字,放在前章作结尾,或放在本章作开头,皆无不妥。

结合下文,这个 “学”,应该指世间做人的学问,应酬之事为,应当不刻意而为之。做到这一步,实是和光同尘之功之果;能同流而不合污,自守一片清淡天和,自然能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释迦老人于《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之差别只是关乎一心。这个心,是万佛之根元,也是万魔之祖庭。自古圣凡之分,无非善恶之别;而善恶之别,只在一念之间,或一念成佛,或一念成魔。因而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要求 “唯精唯一,允执厥中 ”。

这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的内容或地方。

何以安守我心呢?随波不逐流,同流不合污可也。人做人的,我做我的,表面可能一样,实则不一样。发心之不同,结果必然不同。比如有二人都想做巡抚,一个知道做了巡抚有地位有能力有银子,可以更大范围地为所欲为;一个知道做了巡抚有地位有能力有银子,可以更大范围地为百姓万民谋福祉。由于官场潜规则,两人都要跑官要官,表面都是在行贿,实则有天壤之别:一个是行菩萨道,他日必登仙基,一个是准备某日受阎君的邀请去吃茶。

故而,不管别人如何,我自守住一颗丹心,泊兮如婴未长成,独顽似鄙,此为大智若愚,绝非傻子。曹公雪芹当是熟谙道德经义,《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判词即是通过叙述其顽鄙,而为宝玉最终出家修炼埋下伏笔的。词说: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修行之于生活,是如何做人做事,并无其他,只是心态上能够超脱而已。颇有用心修炼者,苦求清静之地。哪里是清静之地呢?心不定,无处可静;心能定,处处皆是净土。比如练太极拳,别人扫地,自己也扫地;人用手扫,自己手持扫帚用腰扫,做到了用腰,也做到了刻刻留心在腰间;别人扫时不愿下腰,自己扫地时腰劲松下,身法沉下,则练了桩功和沉劲。在修行中,则是人扫我也扫,人扫土地,我扫心地,看心里有无杂念。一如打牌:别人打牌,我也打牌;别人用心赢钱,我用钱赢心,在牌桌上保持心地的清静,做到持无守一,便是输了银子赢了心地。因而,二祖慧可、吕祖洞宾和邱祖等,柳屋花屋处处可去,不管什么红楼青楼,花酒照样敢吃,表面和常人并无不同;济公祖师,也是放浪形骸,吃酒啃骨,全然不管 “政治形象 ”。但结果迥然不同,各祖落落为各祖,凡夫一自做凡夫。

传闻二祖在花房炼心,有人质问他,老人家眼皮都不抬,说我自炼心,关汝何事?———专心做自己的事,不在意他人是非,这是 “目中无人 ”的真意。不是真的目中无人,实是心中放下了,无人无相而一尘不染,和光同尘而不在尘。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能矢志不渝,发心如初,什么环境能影响修炼或者练拳呢?都是借口。

任何一门学问,若得专精,必须放下心态,敢于独异于人。如果真心喜欢太极拳,不是谈论拳时争几句面子就是了,落到实处为上。他人玩耍之时,自己要练,不必怕闲话,他们认得自己是 “老几 ”?转眼即忘的。如果是熟人,开个玩笑讥笑,则天天讥笑又如何呢?终是熟人打趣而已。刘伶前辈吃酒不留零,能光着屁股接见客人,如果是在当代社会,肯定会被认作是一位 “犀利哥 ”了。

刘前辈吃酒,就是在享受酒的乐趣,享受生命与酒的交融。世间本无悲苦,是人在折腾概念,养成了一个痛和快乐的认识;修炼是体悟生命的过程,能以享受的心态去经历生命的过程,没有苦乐之别,便是放下。何谓生命?活着便表示有生命。什么是理想?想活好便是理想。什么是活好?能实现理想而活着,是谓活好。有什么想法,只管行去,不背道而驰便好。无须在意他人眼光。坦然面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一切。只以当下一念,当拼则拼,须作一生拼,尽君一日欢。饭是一口一口吃的,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做的。千里之行的成功。只是脚下一步一步走来所致。每一步,都是进步的继续,都是尽兴的过程。当拿定一颗真心,独异于人,修炼,就是做一个心灵的 “犀利哥 ”。

当代社会更需要和谐,同时更能允许不同形式的存在,正是锻炼和光同尘的好时代,又是独异于人的犀利时代。朱之文先生便是榜样,《中国好声音》的平安先生是榜样!《中国达人秀》的李鹏父子也是榜样!非但不让人觉得不入流,反而让人振奋,以至于因为感动而泪下。此之于修炼,能抱定大道不离,则不必死守任何规矩戒律,不必畏惧任何因果,对诸戒和因果也可以进行和光同尘,当化则化,当破则破,这是拿起规律戒律的武器,来成就真我大道。相当于战士不空手死斗,拿起并使用敌人的枪,杀破敌人的封锁,来成就自己的胜利,这便是特种兵了!

但话说回来,人在社会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谓独异于人,是思想追求的独异于人,更需要和光同尘作为后盾,不伤害他人才好。恰如一只羊,在羊圈里活泼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东拱西挑,影响众羊的安宁,必然被拴到一角去了,如此独异实际上是自图碰壁,自织罗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