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18岁剑桥特优生的成长路
6897000000007

第7章 怎样锻炼孩子的领导力?

由于国内社会一部分人对于权力和地位的错位认识,导致很多家长对领导力的认识有一种误区,认为领导力就是去指挥、管理别人,是一个在位者的所应具备的能力,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实准确来说,领导力是一种协调和合作能力,指的是能够和别人一起分享、协调、合作。但因为国内独生子女较多,孩子们难以获得帮助他人的满足感,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普遍缺乏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这方面入手,为孩子创建更多的、与人交往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协调组织能力,更进一步领会合作的精神,为孩子以后打下基础。

“孩子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我一直主张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让他自己赢得未来。第一步就是从思维模式的建立上着手。因为家长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照顾他一辈子,也无法为他们预约和打造未来,路只能由他们去走。虽然孩子将来不一定能成为商业巨子或政治领袖,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影响世界的能力,关键在于你对他内在领导力素质的培养!

我们知道,儿童学习东西主要靠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不管家长做什么,只要你让他认定这是对的,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和模仿的冲动。这次你是怎样做的,下次他也会照做。有一位洛杉矶当地的小学老师告诉我,在他的课堂上,如果有一个孩子说要去厕所,你最好确信他真的有这种需要再决定是否同意,否则你班里的小孩子有很多都会提出这种要求,然后你就发现,在你的课堂上,出现了一支纷纷要求去如厕的大军——他们会借此机会出去玩上五分钟。这就是儿童的一种趋同心理。他们不但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而且更乐意从成人的世界中学习智慧,模仿大人。

孩子王的思维也往往源于这种模仿的心理,他们通过观察周围的成人世界,获得了这种行为的趋同动力。有些小孩看了黑帮电影后,就在生活中以实际的行动使自己成为一群孩子的“老大”,他领着几个或十几个小孩做游戏,甚至打架,不管干什么都以一个集体的名义出现,而他就是这个集体的头儿。通常更多的是在孩子中出现一个个的隐性团体,每个团体中有一个“头儿”。大家都听这个孩子的,听他指挥,以他的意志为旗帜。这种现象在儿童世界非常的常见,而且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其中一员。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是一名孩子王时,你要做的绝不是把他从里面拽出来,而是要探究他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这样想,以及我们如何去利用这个大好机会,挖掘出他们的领导力。我要告诉你的是,自己的孩子是一名“孩子王”,这绝不是什么丢人和难堪的事,反而值得我们欣喜,因为他的身上已经展现出了领袖的潜质,尽管现在的表现还很幼稚。

第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8岁前给孩子的心灵种下“领导力”的种子。

在美国,我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亚裔的孩子们不是因为特别的聪明才进的各种天才学校,而是源于他们父母的早期教育方法十分得当(比如中国父母),才使得他们在学习能力上超前。中国父母更重视对于天才的培养,要求自己的小孩成绩一定要好,不管什么样的考试,都得名列前茅。这当然是一种“不错”的目标,但我们往往在培养天才的同时,失去了对于“天才的领导者”的培养。也就是说,中国父母可以培养出许多的学术天才、考试精英,但却缺少那些关键的、创造性的和堪称领袖特质的素质。详细地说,就是协调力、创造力,以及全面的社交和管理能力,这些在中国孩子的身上很难看到。

美国人并不像我们华人或传统的东方人那样注重研究怎么进入“重点学校”和“天才学校”,使小孩成为考试的能手,在成绩方面独占鳌头。他们选择的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即便进入一般的公立学校,对他们而言也无所谓。成绩是很重要的,可在美国家长看来,在很早的阶段就让自己的孩子具备领导别人的管理能力以及创造力,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

在8岁之前,这是唯一需要家长列为重要日程的教育目标。

第二,进入孩子的心灵和了解他们思维模式的方法。

当你面对家里的小孩子王时,他或许不乐意跟你进行多少实质的沟通。你想探知他是怎么想的,并不容易。要抓住他的思维特点,这需要你对他充分的理解,必须找到沟通的渠道,能够使他向你敞开心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

第一,和他平等对话,不要摆架子。

第二,倾听孩子发自内心的谈话和倾诉,不要引导他去说,而是听他怎么说,不管他说什么,你都耐心倾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了解更多的东西。

第三,共同做游戏,他是游戏的甲方,你是乙方,全面参与和分享他的乐趣。

第四,让自己直接进入孩子的角色,实现换位思考,了解他想要什么。

家长可以为自己制订一份日程表,来实现上述的四个步骤。当你学会了以上的方法,掌握了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本原则,再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知道他是怎么思考的,也明白了他为什么想在小小的伙伴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卓越能力”,充当他们的头领。有时候,就算他们跟小伙伴为了争夺一个“头儿”的位置打得头破血流,我认为就其行为而言,也是值得原谅的。只不过,家长需要替他们总结教训,帮他找出更好的方法,使其遗忘暴力。

一些聪明的家长,还可以经过具体的观察和沟通,结合孩子的特点,演变出无数的方法,最终实现与孩子的相互理解。一个理解的基础搭建起来后,你才完成对于孩子的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指导,去引导他学习一些更重要的能力。

第三,发现孩子在团队的位置和潜力。

现代社会,人都必须在群体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不管是孩子王,还是普通的小孩,他都需要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角色。即,你的孩子是否具备团队精神,以及在集体中的角色和成长潜质。

一个人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他将来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当我们在培养孩子王时,首先就应格外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多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和游戏来达成。我们要在运动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而且,团队精神的核心并非只是在小朋友堆里和他们一起玩,参与到玩乐中去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挖掘和激励孩子的贡献能力,让他们在一起参与的游戏中寻找到快乐,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你必须让孩子在团队活动中出力,并且要肯定孩子在团队里的表现,家长要让他明白,正是他的参与,帮助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孩子得到肯定,当然也会感到满足。

比如说,你的孩子参加了学校的植树活动,对他来说,可能只是凭着心情去玩一玩。但如果回来后,你问他今天种了几棵树,你们班种了多少,并且告诉他,你们今天种的这些树,以后会成为一片树林,对绿化起到很大的作用,还能改变这一地区的风景。他会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和团队做的事情竟然会有这么巨大的价值。也许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他会变得非常自觉,也变成活动的积极分子,明白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

可是反过来,如果你没有问上述问题,而且责怪他将自己的衣服弄脏了,他就会对团队活动感到困惑了,将来就会抗拒类似的活动。他会从孩子王退化成一个孤僻和拒绝集体的小孩,这无疑是非常不好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即便他有再强的能力,也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实现个人的价值。而不是让自己的本事凌驾于团队之上,当一个孤胆小英雄。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整天怀着这种念头,将来是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的。

第四,鼓励我们的孩子去当老大。

很显然,有一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一个不敢去竞争的人,他的人生通常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适时地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参与竞争。当老大有什么不可以的?只要对团队有贡献,人人都应该竞争“老大”的位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植入这样的意识,不要害羞,也不要过于谦虚。

心理学研究证实,在6-12岁期间,是孩子自我意识最为明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我们会发现孩子对各种竞争的结果都特别敏感。那么,我们就要抓住这个阶段,积极地鼓励他去做一名孩子王,领导其他孩子,而不是被领导,激发他参与竞争的热情和动力,让他不断地提高和超越自己。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把“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是应该注重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良好品质的培养,比如我们要让他懂得遇事冷静、沉着、开朗的性格等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些能力远比一顶“老大”的帽子要来得宝贵。这些品质都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暂时的胜负要重要得多。

尤为关键的是,我们还要让孩子明白,要遵守规则去竞争,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才有资格享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协调、组织、沟通、资源配置和调度等各方面的为人处世的能力,使他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游刃有余、运筹帷幄、乐观自信,成为一名真正的“孩子王”,在成人社会仍然能展示自己的领导力。

自立意识和自我管理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也就是帮助他度过自己在思想和心灵上的断奶期,让他成功地站立起来,告别爸爸的臂膀和妈妈的怀抱。即,孩子必须很早就具备自立的意识,以及学会对于自我的管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需要懂得怎样自我照顾,而不是全面依靠父母。

我的“狮子教育法”鼓励每一名小孩都成为勇敢的小狮子,早早地告别“温室小绵羊”的时代,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壮,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这其中,爸爸所起到的作用又是主要的,因为爸爸和妈妈的分工通常是不同的。妈妈多是承担孩子在生活细节方面的工作,爸爸则主要担负了孩子人格的塑造,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因此,使孩子建立自立意识,能够很好地自我管理,爸爸责无旁贷。

我每次回国,当自己驾车出门时,尤其在早晨,都会在路上拥堵很长时间。中国各大城市的堵车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究其原因很多,但少有人想到会跟家庭教育有关。在每一个堵点附近的各个交通要道上,我发现都有几所中小学或者幼儿园。时间长了,我就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堵车:太多的家长开车送孩子,这就是造成我所看到的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我下意识地看窗外,几乎全是接送孩子的车辆,小孩舒服地坐在车内,吃喝不愁,还有觉睡,家长则既当着辛苦的司机,又是一名细心的保姆,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他们载着自己的孩子在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艰难前行。当然还有大量的父母,他们骑着自行车接送孩子,我曾亲眼见到一位辛苦的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她的宝贝儿子,在紧临车行道的缝隙中危险地穿行。妈妈努力蹬着车子,儿子怡然自得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长得健壮又结实,看上去他已经是初二或者初三的学生了,可竟然还让自己的妈妈付出这么大精力接送他上学放学。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呢?更别提像父母渴望的那样“鱼跃龙门”或者“出人头地”了。在我看来,他能养活自己、生存下去,就已经是得到了命运的垂爱。这些情景,让我的内心涌起一丝浓浓的酸涩。家长如此地优待和照顾孩子,而孩子也坦然地接受家长给予的一切关心、照顾、代劳,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可我们很难预料,这份坦然将在孩子的心中持续多久?家长这样的爱护,其实反而会是孩子成长的负累,因为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能力,就这样,在家长们出自好意但却办了坏事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中,渐渐地弱化和消失了。

在今天的社会,物质生活与学习条件是飞速提高的。它们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前进,正在不断地提升。与此同时,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立能力也应该更强而不是更弱。因为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对于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孩子在享受物质改善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性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特别是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而很多家长无意中剥夺了孩子真正成长的权利,使他们失去了自立意识和自理的本领。

总而言之,家长的心态决定着一切。因为每个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对家长的需要,像上面讲到的去学校上课,或者在生活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种时候,作为家长你要怎么办?你是全程护送、全面保护,还是适当地激励他自己处理,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养自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去做,自己的东西也应该由自己来管,自己的生活更是得由自己来安排,不能全部交给父母、老师,充当一个万事不操心的柔弱小皇帝,而且要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的性和相应的计划性,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第一,让他们自己穿衣。

当然,我们要想让孩子自己在3或4岁之前就完全学会穿、脱衣服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这么做。但是,他们自己穿衣、自己叠被和自我管理的意识,需要在这之前开始培养。比如,我们在孩子2岁时就要让其具备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他也穿不好,但我们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地实践,同时教给他正确的方法。否则,如果家长错过了这几年重要的阶段,孩子一旦形成了依赖性,就算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他也不愿意自己动手了。

除了衣服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得孩子逐步具有更深层次的好习惯。比如冷了他知道自己添衣服,热了也知道自己脱衣服,而不是全靠大人动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教会孩子每天叠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绢和小袜子等等,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来做,不能假手于他人。

第二,让他们自己整理玩具、物品和自己的房间。

在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中,让孩子具备对玩具物品收拾整理的习惯,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我们可以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准备一个专门的放置地方,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各有各的归处,每次玩好用好之后,都要把它们放回原位,而不是随处乱扔,不管不顾。其次,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帮忙而已,没有义务全部帮他处理。最后,家长还要尽可能地利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参与对这些玩具、物品的收拾整理,并坚持不断地强化这种好习惯,进而引导孩子去管理和整理自己的房间,成为他一种基本的品质。

第三,让他们自己安排和自己负责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

当孩子逐渐长大时,大概过了6岁,我们就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小事,培养他们具备这种意识。家长每次带孩子出门玩时,都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好需要带什么,比如你在发问后,他便主动地想起了要戴好帽子或者穿好外套,而非通过你的提醒他才想了起来。

当我们的孩子会表达和思考以后,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明天应该去哪儿玩,询问他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并且你要帮助他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和坏处。当孩子把东西遗忘在家或者丢在外面时,家长千万不要主动承担责任,而是要让他意识到,这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安排好,要让他学会负责到底,不能推给他人,一逃了事。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给孩子做一个很好的“自我负责”的榜样。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身体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和负责,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也逐渐拥有这种负责的意识。

宝贝,这件事你理应做主

在夏辉5岁时,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一则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示,让我在对待孩子的某些态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故事说的是,在很久之前有一个女人,她将伤害过她的男子的孩子偷来交给了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施展法术,用最凶残的方法报复那个深深伤害了她的男人。不久,巫师告诉女人,他已经使用了最残酷的办法,请那个女人到指定的地方看一看。女人看罢却勃然大怒,因为孩子居然被当地最有钱的富翁收养了,过着优越的生活,衣食无忧。

面对女人的责问,巫师却笑着说道:“不要着急,等着瞧吧。”果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人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因为这个男孩在极其富有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练就强壮的体魄和坚忍的意志。有一天,收养他的家庭遭遇突然的变故而破产了,男孩从锦衣玉食的天堂掉进了缺衣少吃的地狱,他根本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他软弱无能,生不如死,在徒然挣扎了一段时间后,终于绝望而疯狂地在铁路上卧轨自杀了。

碰巧,当我看完这个故事不久,夏辉过来告诉我,他要一个人到外面去买东西。我本来是要阻止的,妻子也极力劝阻,不想让他去,因为儿子才6岁。但我想到了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就改变了主意。我同意了他的请求,但是尾随着他出门,决定去观察他掌握了多少保护自己的本领。最后我发现,夏辉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莽撞和软弱,他已经能够在确认安全之后穿越马路了。

所以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了对夏辉的“独自旅行”教育。在夏辉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告诉他:“有想去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但是在问路时,最好去问警察叔叔,或者去找超市的售货员询问,这样得到正确答案的几率会更大。”同时我还鼓励儿子:“回来时,不妨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但是你要注意安全。”夏辉经过这些教育,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能自己买车票、订饭店,独自一人出去旅行了。

我知道,现在许多父母都存在一种习惯,他们不让孩子做决定,由于惧怕危险,所以事事都替他们做主。他们对孩子完全不放心,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陪着玩耍、穿衣、吃饭,大一些又接着陪读。在他们过多的干涉下,孩子渐渐形成了无奈的“坏习惯”,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试想一下,这样的小孩长大后,怎么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拥有领导能力呢?

在有些事情上,家长必须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洞察他们的心灵需求,而不是自作主张地判决。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让孩子产生尝试的喜悦,并坚信他一定能做到。

也就是说,家长需要学会说一句话:“孩子,你来决定这件事!”

当孩子向你提出申请,或者请求,希望你替他拿主意(其实他已经有了主见)时,如果家长可以将决定权还给他,他一定会非常感动。因为自己做决定,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这意味着你承认他是一个小大人了,这将令他万分骄傲和自豪。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认为,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一些事情,这是父母对于他能力的认可,也是爸爸妈妈对他莫大的信任,因此,孩子不会辜负这种信任,当然会十分努力去做好这些事情。同时,这也是加速他成长和成熟的巨大动力。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国内的父母似乎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们几乎从来不对孩子说这句话。特别是当家长觉得孩子很难管教时,在他们的观念中,经常认为:

孩子太小,还没有决定事情的能力;

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会变坏;

孩子做出的选择通常是幼稚和错误的……

在这样想法的左右下,家长就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从衣食住行到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没有一件事情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家长也从来不会告诉孩子,这本来就是你的权利。孩子没有经过当家做主的训练,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中,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被剥夺了。

儿童心理学家早就表示,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孩子会更早地走向独立,而不是将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事实也正是如此,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面对困难的时候,越是从小生活在家长保护下的孩子,越不可能战胜困难;越是那些很小就习惯了自己做决定的孩子,越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在本性上就喜欢实践和竞争,他们喜欢在这些过程中的思维与创造的乐趣。

因此,每一名家长都应明白,当我们告诉孩子“宝贝,这件事你理应做主”的时候,这种积极而又富有乐趣的循环就开始了。

未来领袖训练指南

我们知道,那些商业或政治领袖,他们之所以可以成为领袖,是因为他们必然具备某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拥有的。问题在于,你肯不肯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以及应该如何学习。

我常在家教论坛上说,优秀的人物未必天生,出众的领导力也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育与磨砺而获得。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领袖特质呢?现在,我提供一些基本而且通行的原则。

第一,礼貌和礼仪的训练。

一个懂得礼貌和基本礼仪的孩子,他的人际关系一定很好,领导能力当然也会不错。在团体中,他们很擅长跟别人合作,一起完成事情。而且,他们也能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在礼仪方面表现极佳,所以能够从外界得到较好的友谊和评价,在竞争中获得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自然也就比别人多。

第二,同情心和同理心。

对于同情心和同理心的激发,有一些基本的办法,即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分享和助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教他们去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立场进行设想。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利用游戏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以及懂得怎样体察别人的感受和需要,成为一个愿意主动付出和给予的人。

第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孩子从小就具备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相当重要,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处理事情才会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他对于别人(家长、老师、同学和朋友)所交代的事情,能认真努力地完成,不会丢三落四。我们平时可以训练或教导孩子养成参与家务的好习惯,或者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或衣物,从而对自己、家人,长大后对团体和社会都能产生基本的责任心,以一种担当意识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四,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

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都是格外重要的一项素质。一个人如果懂得尊重自己,他就不会做出一些令人难堪的事,他会勇于承担责任,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履行自己的诺言,并且正视自己的缺点,可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指正。相反,那些不懂得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人,他们往往在言行上表现得毫无原则,习惯朝三暮四,在遇到挫折时也容易自暴自弃。这样的孩子或大人,都是不具备领导力的,当然也就没有什么领袖气质,而且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不容易取得成功。

第五,专注力和意志力。

孩子如果专注力不足,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将会极大地影响他学习的品质和效果。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对于他所进行的任何事,都会起到负面作用。但是反过来,如果他的专注力和意志力都很强,他对于任何事都能够专心地投入,始终保持超强的意志力,那么取得的成就也会更大。在平时,家长可以通过玩积木、拼图和看故事书等方式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使他在这方面的素质得以提升。

第六,主动学习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每个人都应具备主动性,这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人因为主动,才会好奇探索、观察思考,从中得到喜乐和经验。人因为有积极的态度,一生才会幸福,事业才会有所成就。相反的,如果一个孩子始终处于压抑状态,表现得退缩和拘谨,总是在消极地学习和做事,那么他的前途可就堪忧了。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去发掘孩子的兴趣,并且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让孩子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对这个世界产生积极的兴趣,探索未来。

第七,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离开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他的生命就是一摊死水。所以这两项能力对于孩子的生活及整体的发展,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生活层面的拓展能力,可以让他从这个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家长应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帮助孩子增长智慧,为将来的社会竞争提供有利条件。

第八,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孩子如果太过分依赖父母,他们对于任何事就习惯了索求,而不是独立处理。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够具有出色的领导力。他的自理能力会很低,长大了别说有什么好的事业,就连基本的生存恐怕也会成问题。所以,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穿鞋、吃饭、解决问题等,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第九,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家长应该去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及特性,循序渐进地实施这方面的教育,尊重并协助孩子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但亲子之间可以获得良好的沟通,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绝佳的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一个人既有强大的表达力,又有很好的说服力,这会对他在将来的人际关系及工作事务的处理上,提供极大的帮助。

第十,逻辑思考能力。

那些逻辑思考能力强的孩子,他们能有条不紊地处理日常生活事物,而且会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有效完成一些工作。这样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不会盲从,也不会不知所措。所以在平时,家长就应注意培养的方法,我们可以由认识数字、爬楼梯、数数开始,用这些基本方法训练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为他开启一扇智慧的大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采取更加深入的方式,使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Tips

孩子领导力培养的五个方面:

1、孩子自己的事,只要力所能及,要求孩子自己完成,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事事包办代替,应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直接看到通过自己负责的行为所得到的回报。

2、要求孩子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3、让孩子学会爱护身边的人和事物,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和帮助他人。

4、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必须得他自己做。

5、家里有什么难处或问题的时候,可适当让孩子也参与解决或告诉孩子,让他觉得既然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就有责任父母一起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