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爱因斯坦的故事
6741600000028

第28章 爱因斯坦辞职

1933年。爱因斯坦从美国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国王和王后命令,一定要妥善地保护好爱因斯坦。

比利时的王后伊丽莎白很早就是爱因斯坦思想与人格的崇拜者。当时爱因斯坦住在比利时奥斯坦德附近海滨小镇勒科克,国王和政府竭尽全力地保护着他的安全,当局甚至禁止勒科克的居民向任何人提供关于他的住处的消息。因为他在希特勒的黑名单上是被通缉的学者中的第一号人物。

德国曾出版了一本大画册,印有希特勒制度的敌人,第一页就是爱因斯坦的照片,还加了附注,历数他的罪行,末尾还有一句话:尚未绞死。

纳粹要求普鲁士学会开除爱因斯坦教授,遭到了普朗克会长、伦斯特博士和许多老科学家的抵制。德高望重的普朗克教授,受到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的狠狠训斥。

爱因斯坦知道纳粹是一批人面兽心的家伙,不能让朋友们为他遭到不幸,所以主动写了辞职书寄给普鲁士学会。同时,他还给老朋友劳厄教授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阁下您劝我,说科学家对政治问题应当默不作声。我不赞成您的观点。德国的情况表明,这种克制是对人类事务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试想,要是乔尔·丹诺、布鲁诺、斯宾诺莎和伏尔泰都这样想,那么我们今天会在哪儿生存呢?”

“阿尔伯特,对尊敬的劳厄先生,是不是言重了?”写信时,伊丽莎在一边说。

“他不会生气的。我确信。”爱因斯坦对妻子说,“我对我说过的话,一个字也不后悔,而且我也相信我的行为是在为人类服务。”

爱因斯坦拿起笔来,冷静地写下了自己的声明。他要讲明事情的真相,要让全世界知道,扼杀科学和文化的罪魁祸首是谁。

爱因斯坦庄严地声明:“我向报界发表过的声明所涉及的是我打算辞去我在科学院中的职位,并且放弃我的普鲁士公民权;我所以要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我不愿意生活在个人享受不到法律上的平等、也享受不到言论和教学自由的国家里。”

“我准备对我所发表过的每一个字负责。”

爱因斯坦的辞职引起了轩然大波。普朗克再一次挽留他,劳厄为他辩护,伦斯特感到惋惜……普朗克在科学上很有造诣,在生活上为人善良、正直,但是在政治上,有很多事情看得不明白。

对于爱因斯坦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就让他这么被赶走吗?普朗克想不通,他天真地以为这只是一些人头脑太热。于是,八十多岁的老科学家亲自请求会见希特勒,他想劝说希特勒。

由于普朗克德高望重,希特勒接见了他。一开始,希特勒默默地听着普朗克的请求,没过几分钟,希特勒歇斯底里地尖声叫喊,跺着脚,挥舞着拳头,几乎打到老教授身上。

希特勒尖声叫喊着说,消灭德国的敌人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他绝不放弃这个目标,绝不!

普朗克踉踉跄跄地从元首的办公室里退出来,这一次,他彻底灰心了。他回到家里,写了一封非常伤感的信,说他再也不希望活过这个讨厌的时代了。他辞去了自己在科学院的职务,称病不出。

普朗克不知道,希特勒在他走后,怒气冲冲地说,要不是看他这么大岁数,真该把他关到集中营里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酷的岁月里,普朗克仍然正直地、而且出于科学家的良心,秘密地帮助处境艰难的犹太人,帮助他们逃离这个可怕的国家。而绝不为希特勒的侵略政策出力。他的儿子勇敢地参加了反对希特勒的地下斗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惜的是,普朗克的住宅1944年在空袭中被炸毁,他的全部手稿、书籍、资料全都被毁。这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纪念这位可尊敬的老人,德国皇家学会改名为普朗克学术协会。

劳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拒绝参加任何和军事有关的工作,拒绝参加拥护纳粹的集会。1943年,他被纳粹当局强迫退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普朗克、劳厄被人们尊重地称为维护学术尊严的真正的人、真正的科学家。他们和爱因斯坦继续保持着终生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