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变得越来越疯狂,越来越黑暗。狂热的冲锋队长成为德国的科学教育与文化部长,他夸口说:一夜之间可以使“学校不再成为一个玩弄学术的机构”。希特勒颁布法令,禁止犹太人担任政府公职和教师。
1933—1938年的五年间,从大学解雇了2800名教授和讲师,里面有许多都是卓有贡献的学者,有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人占了大学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许多犹太籍的学者逃往国外,其中有西拉德、迈特纳……
1933年5月10日,成千上万狂热得昏了头的大学生、中学生,举着火把彻夜游行,他们分成许多队伍来到柏林大学对面的菩提树广场,把随身带来的一本又一本书扔到一个大书堆上,那些书有些是图书馆的,有些是自己家里的,他们高声唱着纳粹的进行曲,喊着口号,把火把一个接一个地扔到书堆上。火熊熊地烧起来,学生们欢呼着,往火堆中继续扔书。黑色的纸灰被炽热的气流卷起来,满天飞舞,落满了整个广场。
鼓动学生烧书的,是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他亲临现场指挥,兴奋得手舞足蹈。
他向那些年轻的男女学生发表即席讲话,他说:“德国人民的灵魂可以再度表现出来。在这火光下,不仅是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最愚昧的一幕。被这些愚蠢而狂热的学生们烧掉的两万多册书里,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德国文学家茨威格·托马斯曼的,有英国文学家威尔斯的,法国文学家都德、佐拉的,美国文学家杰克·伦敦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还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著作,甚至连爱因斯坦的手稿也被搜寻来焚烧。
被火焰吞没的,正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的文明。这场大火宣告的“新时代”,是法西斯统治下反动、愚昧和侵略战争的最黑暗的时代。
焚书之后,爱因斯坦的著作和许多书籍,在德国被禁止出版。
法西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在遥远的中国,宋庆龄、鲁迅等人愤怒地来到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提出了严正的抗议。鲁迅在一篇杂文中犀利地预言,秦始皇烧书,二世亡;希特勒烧书,恐怕“不必二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爱因斯坦曾经号召拒绝服兵役以反对扩军备战。如果德国法西斯露出了狰狞的本相以后,青年们怎么办?
有两个比利时青年仍然坚持:“爱因斯坦说过,应该拒绝服兵役。”他们宁愿被警察戴上手铐。也不去服兵役。曾担任过爱因斯坦私人秘书的纳翁曾写信给爱因斯坦,请他出面营救这两个青年。
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特和王后专程拜访爱因斯坦,请他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爱因斯坦和他们谈了很久,爱因斯坦明确地说:“在由德国的事变所造成的目前的险恶情况下,比利时的武装力量只能看做是防御手段,而不是侵略工具。而且现在,这种防御力量时刻都是迫切需要的。”
爱因斯坦亲笔给纳翁回信,他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情况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相反地,我会高高兴兴地参加这种服役,因为我相信,这样做我就是在为拯救欧洲的文明效劳。”他明确而坚定的态度,鼓舞了为正义、和平而斗争的人们。
爱因斯坦态度的巨大转变,引起了一些老朋友的误解。有人认为他放弃了和平主义,甚至有人说他成了“叛徒”。爱因斯坦坦然地回答朋友们:西欧各国“不应当不武装起来而坐等别人攻击,它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仅仅过了6年,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大举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又过了8个月,德国毁掉对比利时中立的许诺,以330万军队侵入比利时,尽管比利时全国也不过八百多万人,但是比利时的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
可惜的是阿尔贝特一世国王那时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利奥波德国王在几天的战斗之后就宣布投降了。
德国派来一批又一批特务企图暗杀爱因斯坦,在比利时不能住下去了。
比利时警察局宣布,爱因斯坦将前往拉丁美洲。实际上,在严密的保护下,爱因斯坦于1933年秋天到达伦敦。他应邀参加“救亡者援助基金会”组织的会议,在会上发表了《文明与科学》的讲话。
伦敦警察厅得到了确切的情报,企图暗杀爱因斯坦的德国特务已经到达伦敦。
警察厅下令对会场进行严密戒备,注意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还要注意过往行人。每个警察都捏着一把汗。
爱因斯坦泰然自若。他向着1万名听众大声疾呼:“自由处在危险之中。”他强调指出:“今天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怎样去拯救人类和它的文化遗产?怎样来保卫欧洲,使它不再遭受另一次灾难?”
绝大多数听众都从爱因斯坦的讲话中汲取了力量。
在听众中间,还有一个满脸皱纹、神色黯淡的老人,他不敢往讲台上看,但又不得不看。他认识爱因斯坦,他是爱因斯坦在柏林科学院多年的同事。他就是弗里茨·哈贝尔,发明化肥的著名化学家,正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明了糜烂性毒气,还发明了窒息性毒气。
他的发明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和更多人的健康。他曾经以这些为光荣而看不起爱因斯坦为和平进行的努力。但是,如今纳粹分子根本不管他的这些“贡献”,只因为他的犹太血统,照样把他扫地出门。望着爱因斯坦,他百感交集。无穷无尽的懊悔和煎熬,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不敢抬起头来正视人们的眼睛。
是啊,如今,爱因斯坦受到了千百万人的敬重,他呢?卢瑟福拒绝和他握手,说他的手上沾满了鲜血,说他践踏了科学家的荣誉。
爱因斯坦并不知道台下坐着哈贝尔。过了不久,爱因斯坦在报纸上看到,哈贝尔参加了那次会议。后来,有的报纸上说他心脏病发作而亡,有的则说他在旅馆里绝望而痛苦地自杀了。
爱因斯坦来到法国。当时。居里夫人病得很严重,爱因斯坦坐在她的病床前,长时间紧紧地握着她那苍白的手。
告别了法国的朋友们,爱因斯坦乘坐轮船前往美国。大西洋上是怒吼的狂风,是一排排呼啸的巨浪,轮船剧烈地颠簸着,艰难地行进着。
欧洲大陆被咆哮的海洋遮住了。爱因斯坦饱含深情地向东望着。
这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生活和工作了五十多年的地方。那里,将会有一场可怕的风暴。爱因斯坦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还将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