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6740700000020

第20章 杏下育人

开学的这天一大早,孔子就来到杏坛。只见三五成群的人们早已围在了杏坛的两旁,手里各拿着拜师行礼用的贽(zhi)雉(zhi),其中有大有小,有长有少。其中还有曾点和颜路一些老熟人,也手捧贽雉在人群中张望着。大家一见孔子来了,都眉开眼笑,鞠躬问好,并且自动让开了道。

孔子微笑着走上了杏坛,拜师的仪式开始了。大家分长幼秩序,立在两旁,恭敬整齐地行了三跪之礼,将贽雉——呈上。孔子严肃认真地向每一个弟子回礼,让他们分坐在两侧,开始杏树下第一天的讲课。

孔子首先粗略观察了一下每一个人的身份和年龄,估计一下他们的文化水平,然后开始分班教育。孔子觉得教育除了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于是他安排了优秀的弟子给一些从前未学习过的人教字,然后将一些精通六艺中的某一方面的人在自己忙碌的时候暂替自己讲解,同时也让这些只精通某一方面学术的弟子要跟随初级班学习其他基础的知识。比如一个只会射箭和驾车的人,得跟随着学习音乐和书法。

孔子的教育很快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每个在杏坛下的弟子都学到了自己未曾学过的知识。孔子以他独特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在春秋时期耀亮了一道伟大的曙光,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传统,更奠定了儒家学说将会经过弟子们的传播流传千世的基础。

一天,孔子正在杏坛给一些贵族出身的弟子们讲述君臣相见的礼节。一辆华丽的马车从远处急驰而来,在杏坛前缓缓停下。从车里走下的正是孔子的旧识南宫适和孟懿子两兄弟,他们继承了父亲孟孙一族的权力,在鲁国中地位仅仅次于鲁王和季孙氏,两人的到场无疑使众人惊讶。

孔子上前迎接,只见两人一挥手,身后的家臣们马上抬出了十几只肥美健壮的贽雉(贽雉是春秋时代拜师礼节所必备的动物,为飞禽类)和若干牲畜,排放到孔子跟前。接着两人上前作揖道:“孔先生,我们一向佩服您的博学和才识,家父曾有遗愿让我们拜先生为师,所以我们一直想正式行拜师之礼,在杏坛前受教,今日备好礼节,前来拜师,请先生收下。”

孔子让大家帮忙把礼物都放到坛旁,亲自为南宫适和孟懿子挑选了座位,让两人坐下。

刚欲转身,又见弟子颜路和曾点突然搀扶着一个人缓缓走来。颜路首先向孔子行礼,然后说道:“老师,他叫禾兔,和我经常一起上山砍柴的,刚刚爬上了围墙的另一边听您讲课,结果摔了下来。”

没等颜路说完,曾点又说道:

“老师,他在墙头听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呢,有时还爬到大树听,我们读诗经的时候他也悄悄跟着读……”

孔子听了,心里连连疼惜,如此好学弟子实在难得可贵,于是替禾兔拍净了身上的尘土,问道:“你为什么不前来拜师,在坛前听课呢?”

禾兔受宠若惊,跪倒在地,道:“我在先生您开办杏坛的时候就很想拜您为师,只是我家境贫寒,连拜礼用的贽雉也拿不出……怎么敢求先生收纳。”他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

一旁的一些贵族子弟眼中也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从小就在私塾受教的他们从未试过和平民同一课堂,心里本来就很不适应,只是不敢对着孔子抱怨。

孔子明白了其他人的想法,亲自扶起了禾兔,对他说:

“没有一个人一出生就应该享受尊贵的,那样的生活只会令人懒惰骄傲,只有经过了艰苦和磨练的子民,才懂得珍惜生活,珍惜学习的机会。我收徒弟,从来都是不看身份的,贽雉不过是形式而已,不用在意,如果你愿意,就留在我的门下,好吗?”

禾兔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真正成为孔子的弟子,心里既兴奋又激动,连忙再三跪谢,行了拜师之礼。一旁的颜路和曾点见了,也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孔子向未兔问道:“你的名字带有畜称,不是很符合礼节,我再给你取一个名字好吗?你的家姓是?”

“回老师,我姓冉,是家里的独子。”

孔子想了一会,说道:“嗯,你是农户的儿子,出生离不了田地的养育,就名一个耕字,字为伯牛吧。”

有了新的名字的再耕高兴地谢过孔子,和颜路、曾点他们乐呵呵地坐到杏坛前的弟子中去了。

孔子慢慢走上了杏坛,继续着他的讲课。心想,如果天下人都像冉耕这样好学,周礼的传承就不怕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