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夫妻双方永远是朋友,是爱人,爱情才能天长地久,生活才能相濡以沫,婚姻才能牢不可破,拉住爱人的手才会“仿佛回到了十八九”。
你知道吗为众,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你当年坚决让我买碗的情景,而当时你又明明觉得我们家并不需要那几只碗,按照现在的说法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奢侈品,那几只碗在当时对我们可真是奢侈品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给自己买的东西常常是这些碗的几千倍,几万倍,甚至是上百万倍,可是唯独这几只碗常常让我感动。走出商店的那一刻我就在心里发誓,这一辈子一定要珍惜这份爱!
恰恰是孩子当时那张带着泪水的脸庞和他稚气十足的一句诅咒让我和太太如梦初醒,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了,太摧毁孩子的创造力了。
中国的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请把“听话”丢在一边,中国在呼唤千千万万有自信心,有独到见解,有独立能力的新一代。
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健美的体魄和青春的活力其实还给自己自信心,所以外在的美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个人的内涵,提高了现代男性的魅力。
你想成功吗?请保持健康!你想健康吗?请保持标准体重!你想保持标准体重吗?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早已停课闹革命,而我们兄弟几人因为父亲是“臭老九”又有海外关系,与当时正走红的红卫兵组织无缘,于是百无聊赖地养起了鸽子。本来一向信奉“玩物丧志”的父亲和爱干净的母亲因为担心我们无所事事交上坏朋友学坏,倒也勉强同意了我们的这一爱好。几十年过去了,在南京的大哥退休后又捡起了我们儿时的这一爱好而且乐此不疲,现在居然已有群鸽过百,并在当地小有名气。我虽然早已与鸽子无缘,但对生活的体验和思索每每把我与儿时的这段养鸽子的经历联系起来,其中最难忘的是鸽子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品质。
呕心沥血哺育下一代
华夏文化中比喻爱情忠贞不渝的最常见的当数鸳鸯了,因为鸳鸯也是成双成对的一夫一妻制,但鸽子才是实行非常严谨的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一旦定情同居后虽无人类的结婚证之类的法律凭证,更无需誓词和证人作证的信誓旦旦,可是那种夫妻关系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尊严受到群鸽社会的承认和保护。既没有“一夜情”和“红杏出墙”,也没有“第三者插足”,夫妻总是恩恩爱爱,或比翼齐飞,或卿卿我我,互相帮助梳理羽毛。
鸽子哺育下一代更是令人称奇。首先是雌雄鸽轮流担当孵化的责任,这和鸡鸭鹅总是由雌性单独担当重任有明显的区别。鸽蛋的孵化期一般要十七天左右,这期间雄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白天孵蛋的责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雌鸽则责无旁贷地“上夜班”,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夫妻之间配合默契,相隔无间。
更奇妙的是鸽子虽然不是哺乳动物,但雌雄鸽都具有一种哺乳功能。孵化期间亲鸽开始因为催乳激素的作用由嗉囊壁分泌出一种乳浆,幼鸽出壳后亲鸽便开始喂乳。喂乳时雌雄鸽轮流张开嘴诱导雏鸽将其小嘴探入亲鸽的喉内,然后将“乳汁”反呕出来让雏鸽吸食。那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呕心沥血的壮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动物包括人类的哺乳行为能让我更为感动的,因为那每一个呕哺的动作都是那样艰难痛苦惨不忍睹,绝非其他动物的哺育行为可以同日而语。这种哺乳行为延续十到十二天后,亲鸽的乳汁逐渐减少而雏鸽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但此时的雏鸽仍然没有独立啄食的能力。这时的亲鸽就将谷物类的食物先啄食吞咽进自己的嗉囊里,然后饱饱地喝上一顿水,再反呕给雏鸽,这种反哺的动作要延续到幼鸽日龄三十至四十天后才中止。其间一向注重自己仪表、爱惜羽毛的亲鸽体格消瘦、憔悴失态,而且羽毛失去往日的光泽,那种惊天动地的父爱和母爱真可谓气壮山河,催人泪下!
亲鸽不仅对下一代给以深深的爱,它们对下一代的“护”也值得一提。一向性格温顺的鸽子在孵化和哺育期间一反常态变得特别凶猛,这时训鸽者如果要去触摸鸽蛋或雏鸽,亲鸽就会嘴啄、爪抓加上翅击,毫不留情。要是遇上不怀好意的老鼠、蛇等来犯,它们更是奋不顾身地攻击入侵者,这虽然与很多其他动物在保护幼代时表现出的本能并无非常之处,但以鸽子素来象征和平的身份和形象相比,的确让人对其刮目相看。
值得人类反思的高层次的爱
与上面提到的那种呕心沥血哺育幼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亲鸽在雏鸽日龄达到三十天后就开始果断地给孩子“断奶”,并且将雏鸽驱除出境。遇到不知趣的雏鸽还继续纠缠亲鸽求食的或是回到父母家来赖着不肯离去的,亲鸽就会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嘴啄、爪抓加上翅击将其强行撵出去,毫不留情。
鸽子未必有人类的思维,它们的这种行为可能只是一种本能,但这无疑是一种爱的本能,因为它们要赋予下一代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大自然里独立生存的能力。这种行为虽然和孵化及哺育期间的那种温情脉脉的爱在形式上截然不同,但它们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
到美国后对美国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做法每每让我想起鸽子的这种本能。美国家庭一般以孩子高中毕业为起点让孩子开始独立的生活,正好大部分子女在这时也进入大学住进学校宿舍,这个转折就非常自然。即使不再上学的大多数子女也会搬出去独住,自谋生路。子女不会觉得父母无情,父母也觉得这样做理所当然。
我们的孩子考大学时我们住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录取他的几所大学里包括就在圣路易斯市的著名的私立华盛顿大学。我和太太都极力劝说孩子就近入学,这样不但起居饮食我们可以继续照顾他,家里的学习环境也比非常拥挤的学生宿舍要好得多。孩子当时的一段话我迄今记忆犹新:“爸爸,妈妈,我要的并不是一张毕业文凭。校园生活本身就是大学教育和我人生发展的一部分,和所学的专业和课程其实一样重要。即使我真的选择了华盛顿大学,我也不会住在家里。”听了孩子的话,我和太太在若有所失的同时又惊又喜,惊的是孩子有了自己的观点不再“听话”了,喜的是他的选择无疑是对的,我们第一次欣喜地感到儿子长大了!在这一点上,是美国的文化和社会战胜了我和太太典型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爱。这只“美国的小鸽子”没有等父母亲下逐客令就急不可待地去寻求自己独立的生活了。孩子的独立精神让我们在欣喜不已的同时感到汗颜。
中国父母对下一代呕心沥血的哺育不但令鸽类“相形见绌”,在世界各民族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但在对孩子“断奶”和教会其独立生活能力的态度上,我们真的应该从鸽子父母那里悟出点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