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家训(第五卷)
6693600000012

第12章 赵岐家训

[撰主简介]

赵岐(约108—201),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初名嘉,因为出生于御史台,故字台卿。东汉经学家。娶扶风(今陕西凤翔一带)马融兄女,鄙融为人,不与交通。曾经与中常侍唐衡及其兄京兆虎牙都尉唐玹不洽,避祸北海(今山东昌乐一带),匿居安丘(今山东中部偏东)孙嵩家夹壁中,改名为岐,字邠卿,以示不忘本土。衡死复出,征拜议郎,擢太常。少明经史,工书法,有才艺。任并州刺史,因党锢被免职。后任议郎,太仆、太常等职。著有《孟子章句》,今存,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遗令敕兄子

[原文]

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1],仕无伊[2]、吕之勋[3],天不我与,复何言哉!可立一员石于吾墓前[4],刻之曰:“汉有逸人[5],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节录自《后汉书·赵岐传》

[注释]

[1]遁: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易·遁》中“象曰:天下有山,遁。”孔颖达疏:“是遁避之象。”又:“遁而亨,君子以远小人。”王弼注:“遁之义,避内而之外者也。”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

相传许由为避尧传让君位与他,曾隐居于此。此处代指许由。

[2]伊:伊尹。商初大臣。曾助汤攻灭夏桀。

[3]吕:吕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

[4]员:通“圆”。

[5]逸人:遁世隐居的人。

[译文]

大丈夫活在世上,想隐居却没有许由那样的节操,想出仕却不能建立伊尹、吕尚那样的功勋,老天爷不祐助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我死了以后,可立一块圆石在我的墓前,在上面刻写:“汉代有一位遁世隐居的人,姓赵名嘉。他有远大的志向,但没有遇上时机,命中注定是这样,又能怎么样呢!”

[评析]

赵岐在州郡做官时,以廉洁正直、嫉恶如仇而著称,因此得罪了一些豪门贵戚。三十多岁时,得了重病,在床上躺了七年。他担心自己会忽然死去,就给侄子写下这篇《遗令》。文虽不长,却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敕子

[原文]

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1],散发其上,复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2]。

——节录自《后汉书·赵岐传》

[注释]

[1]布:展开;辅开。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2]讫:完毕。

[译文]

我死的那天,在墓穴中堆上一些沙子做床,铺上竹席,给我穿上白衣,让我散发躺在竹席上面,再盖上单被,当天就下葬,下葬完毕就用土盖上。

[评析]

这篇家训不长,却反映出了赵岐丧事从简的主张,对今人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