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09

第9章 “晋者进也”:从叔虞封唐到晋国霸业

唐人是海外华人的统一称谓,但是,唐这个国名,却与太原有着密切关联。人们知道的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开启这个朝代,但是,这个名字来自于他们起兵的太原,却不为众人所知了,因为尧都曾建于太原,因此,太原自古有唐之古称;在商周时期,山西就有古唐国的存在,在今天的晋中南一带,百姓多是尧的后裔。后来,李渊被封为唐国公也源于此,李渊李世民在太原起义后,就把新王朝的名字定为唐。

晋祠主殿前有两棵柏树,据中科院检测,树龄在2990年前后,这时正是西周时期,当时,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了一母同胞的弟弟叔虞。叔虞就被称为唐叔虞。但是,从叔虞的儿子开始,唐国改为晋国,并且这个字作为山西的简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那么,叔虞的儿子为何要将唐改为晋呢?有人说,与叔虞善射,举世无双有关,因为晋字在古语中酷似一个箭袋,也有专家认为,来源于唐国境内的一条晋水。

但是,真正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

文化学者考证出,古代的晋,底下是一个日字,上面并不是箭袋,而是两个谷穗,《说文解字》里面对这个晋是这样解释的:晉,进也。日出,万物进。在太阳的照耀下,庄稼长得好,就叫晋,所以后面提拔人做官就叫晋升,当初正是因为唐叔虞种出了佳禾,一个植物上面张出了双苗,这在农业社会是举国上下最欢腾的大事。全国欢腾,唐叔虞受到周天子的表扬,因此,他的儿子就将唐国改为晋国。晋国开始了六百年霸业的创建。拂去史书上厚厚的灰尘,晋国的形象光彩照人: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从山西南部的二级诸侯国,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下辖山西和河北、河南、山东等多地,成为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盟主。盛世的曙光一度点亮中原大地,并从此奠定了三晋文化的根基。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认为,太原盆地自古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在晋国统治了这个地方后,太原渐渐成为晋国重要的政治经济的中心,对于整个华北地区的开发都起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同样的问题,李伯谦先生则认为,从一百多万年以前,一直到几千年以前,山西汾河流域文化都是非常的发达,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民族之间有冲突战争,但总的来看,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霸主地位延续了百年后,晋国王室日渐衰微,六卿势力增大。

经过历代的多次治理后,汾河水患减少,成了山西的主要交通航道,并以水流量巨大而闻名,而汾河流域也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富庶之地。很多记载反映了汾河的水量巨大:汉武帝乘坐楼船,沿着黄河而上,这样一个大型的木船,一直进入汾河,到了今天万荣,并立了一座后土祠,祭拜后土大地,还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秋风辞》。古时汾河不但行船,大量的粮食等漕运物资供给也都经过汾河运到黄河边上,转漕洛阳或西安。一直到抗日时期,同蒲铁路修通,汾河数千年的运输使命才宣告结束。

在日月亿万斯年的注视下,汾河如尽得天地风云之气,成为一种昭示,一个象征。

汾河的河床下,深埋了无数文明碎片,历史遗迹;汾河的河岸边,历经了多少城池荒芜,王朝变迁,无数恩怨纠缠都成过眼云烟。只有汾河,一如既往。它裹挟着太初的远古气息,保持着孕育一切、吞吐一切的从容力量,释放着时光无法褪去的母性气质,将这片土地深情地揽在臂弯,眷顾着,护佑着,无私而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