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51

第51章 决战孤城:202天的太原攻坚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然而还在重庆谈判和军调期间,阎锡山一方面制定了太原防御“百里圈计划”,构筑以太原为中心、方圆数百华里的防御体系,建立所谓的“百里防线”、“火海地区”和“碉堡城”,准备内战;另一方面利用日伪警备队组建挺进大队、组织“解救团”,抢夺胜利果实,并调动3个师的兵力对清太徐等解放区发起“水漫式”进攻。为保卫胜利果实,我晋绥部队、晋察冀部队奋起自卫,保证了党在国内和平向国内战争转变中处于主动地位。1946年6月,国民党不顾人民的反对,大规模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1月17日至29日,晋绥野战军协同太岳纵队发起汾孝战役,4月6日古交解放。1947年12月至1948年7月21日,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后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兵团)及其他部队先后发起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阳曲、太原、清源、徐沟等县宣告解放,至此太原已成一座孤城。10月5日,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亲自部署下,华北军区第1兵团发起太原解放战役。10月17日,彭绍辉率7纵率先打响东山争夺战。10月26日,四大要塞争夺战同时发起,战斗异常激烈,各主要战场焦土三尺、弹痕累累。第1兵团经过英勇顽强、反复拼搏,至11月13日先后攻占小窑头、山头、淖马、牛驼寨,既显示了我军的强大攻坚能力,也为最后攻克太原创造了条件。

发起于战略决战阶段之初的太原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遥相呼应、有机策应,是战略决战中的一步要棋。平津战役开始前夕,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使其不过早西撤或南逃,根据中央军委的电令,第1兵团停攻太原,转入军事围困、政治瓦解和休整练兵,为直接配合平津战役的发起、保证战略决战的有序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在194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的任务》中,把太原战役与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相提并论,指出:“在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诸役以后,可不可以说国民党政权已经在基本上被我们打倒了呢?就其军事主力已经被歼灭这一点来说,是可以这样说的。”1949年3月,华北三大兵团会师太原,百余名开国将帅齐聚前线。在阎锡山集团拒绝和平解决后,4月24日,前线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克太原。历时202天的太原解放战役,成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太原的解放,宣告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统治的结束,是山西走向新生的一个历史转折,也是华北全境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太原解放后,山西全境肃清,华北臻于巩固,为建设全国解放战争更加巩固的战略后方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