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26

第26章 黄金时代:唐诗的奢华方阵

唐诗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绚烂夺目的一环。唐代出身于太原一带的诗人数量众多,且其表现突出。如王绩、王勃、王维,都是太原王姓一支,其中,王绩本为太原祁(山西祁县)人,后迁至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王勃为其侄孙。王勃少年英才,相传六岁能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其传世作为《滕王阁序》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可惜年仅27岁,竟在渡海时溺水。

王勃去世约在675或676年,后被尊为“初唐四杰”之冠。同为太原祁人的王维在二十余年后出生。王维也是早慧的天才诗人,年未及弱冠便写下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至今我们论及念乡之情,那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仍觉得最为恰切。年21,王维进士及第,被授大乐丞。但不久便因事获罪被贬。王维出塞,写下不少气势雄浑的边塞诗章。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人的胸襟是阔大的,而诗人的胸怀,则是既阔达又细腻,王维的多支诗笔正是典型。迄今我们所知,真正奠定诗人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多才多艺,不只精于诗歌一途。他所擅长的还有音律与书画,其艺术造诣极高,迥非常人可比。中年以后,半官半隐的生活又为他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其诗、画均入佳境。北宋文人画兴起,唐代山水画家王维在画坛上受到推崇,由宋徽宗亲自过问制定的《宣和画谱》录入王维绘画作品126幅。苏轼评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其对北宋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明末董其昌把王维推向文人水墨画南派之祖,评价极高:“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后官至尚书右丞。)

有唐一代,以边塞诗传世的诗人中,王翰、王之涣等均为太原人。相传王翰出身豪富,史载其家“枥多名马,家有妓乐”。他少有逸才,举止狂放,“发言立意,自比王侯”。睿宗景云元年(710),王翰进士及第,在赴吏部诠选时,他将海内文士分列九等,于吏部东街张榜公布:第一等仅三人,除了被誉为一代文宗的张说和大名士李邕外,剩余一人便是他自己。此举震动京城,“观者万计,莫不切齿”。现在我们所知道的王翰,除这一颇具传奇演绎色彩的事件外,便是他那首《凉州词》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是盛唐名气很大的边塞诗人之一,本为晋阳人,后迁居绛州(今新绛县)。传其“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开元中,他与高适、王昌龄交往唱和,三人齐名。王之涣存诗仅6首,但其中两首极为著名。其一,《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另一首《凉州词》,则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在当时即被配乐传唱,词云: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与王翰、王之涣几乎同一时期的王昌龄,其籍贯有多种说法,据《河岳英灵集》和《唐才子传》记载,其为太原人。其诗分边塞诗、送别诗和宫怨诗三大类,尤以边塞诗称著。其名作《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悲壮浑成,堪称大手笔。此诗流传广博。王昌龄现存的诗篇,约180余首,其中70余首为七言绝句,几乎首首皆好,因有“七绝圣手”之誉。

盛唐诗人落幕,几无停顿,祖籍太原的白居易便降生了。白居易,字乐天,生在772年,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十年,但唐王朝由盛转衰,盛唐景象不再。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习称“太原白氏”,为秦国名将白起之后。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少时苦读,其才华显现很早。16岁时即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得当时的大名士顾况的连连赞叹,虽长安米贵,但“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了此事。因此成为一时典故。

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毕生大半心力所系,是讽喻诗,如《卖炭翁》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句,老少能解,却最为精警。

但综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其艺术制高点却为两首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二诗均在写成不久即广为传诵,唐宣宗李忱后来写诗赞曰:“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作于白居易35岁时,取材唐明皇与贵妃杨玉环情事,全诗流利宛转,可谓字字珠玑。此诗为爱情诗史上的经典名篇,不仅当时无出其右者,就是后世也鲜见超越。《琵琶行》作于整整10年后。诗人被贬江州,月夜江头巧遇琵琶女,兜兜转转,两个人的命运被和盘托出,交互黯淡,又相映生辉,天才佳作随之诞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如今还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吗?

诗至晚唐,太原籍的诗人中,知名者有温庭筠,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其诗歌就不及李商隐,却是晚唐第一大词人,自他始方有专门为词者。其词创调甚多,且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五代韦庄编《花间集》,温庭筠被列首位,入选作品66首,世称花间派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