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27

第27章 独立高标:宋元明清五大家

但若论个体的影响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金元之际的大诗人元好问、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明末清初的文化大家傅山,清前期的大学者阎若璩则都独立高标,成就巍然气象,其存在价值无可替代。他们与前朝文人一道,共同构建起一部绚烂多姿的太原文艺史。

被后世推为“苏黄米蔡”的宋代四大书家,其中以米芾书法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米芾世居太原,后迁襄阳,最后定居于今江苏镇江。米芾著《书史》,有作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之论。书法之外,其绘画成就同样不俗,画坛将其与其子米友仁并称“大小米”。“二米”山水画,属水墨大写意,被称作“米氏云山”,在我国水墨山水画史上影响极大。

时光流转,局势动荡,太原文气随之凝聚、发散,到元好问所处的金代,诗人鲜少,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这是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而元好问却以诗文独步天下达30年,有集大成气象,巍然一代文宗。

元好问是太原秀容(今忻州)人。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一首《摸鱼儿》,以“问世间,情是何物”向天下有情人发问,早已成为百代不易的经典。

元好问的词好,刚柔并济,开元代词曲创作之先河,为一时之冠。但他享誉更高的是丧乱诗,“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即杜甫)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元好问号遗山)则往往有之。”(清赵翼)

元好问之后,另一个在太原文化史上应大书特书的人物当属罗贯中。根据《录鬼簿续编》记载,罗贯中为太原人。一些研究资料考证他的生平,推测其约生活于1330年到1400年间,平生创作数量浩繁,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便出于他手。全书洋洋近80万言,描绘了自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约97年的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妇孺皆知,而且被译为10多种文字,风行海外,在国外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英国大百科全书则称罗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到了清前期,太原的文化艺术如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雕刻、学术均有所发展,并涌现出傅山、阎若璩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家。

提到傅山,我们不能不谈到他的风骨。我们知道,他不惧皇权,布衣终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傅山生于太原阳曲西村(今属太原市区)。其一生成就,涉及书画、诗歌、医道、金石、训诂、武术各个领域,而且样样精通,造诣高深,为同代人所仅见。

梁启超先生曾评价说:“傅山)其学,大河(黄河)以北莫能及者。”

傅山活了七十多岁,“著诗古文辞不下数千首”,其诗文重经世致用,别出机杼,鄙视八股制艺,强调文章生于气节,人品与为文一致,但所作多散佚,十无一存;精于书画,书宗汉魏,有骨力,富个性,大草狂草尤为世人珍爱,清初学者赵执信推为“当代第一”;所绘山水、梅、兰、竹等,古雅绝伦,被列为逸品。

我们尊之为汉唐以来太原本土最伟大的人物。

阎若璩,清初太原西寨人,世出商家,其先祖时,举家迁至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但故土之情不泯。阎若璩尤重桑梓,不仅以晋阳故城中的潜丘为号,而且每逢乡试,必归祖籍太原,并与傅山、顾炎武等交谊独厚。阎氏一生最大功绩,为《古文尚书疏证》8卷,解决了千百年学术史上一大疑案。《尚书》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秦焚书后,《尚书》暂绝。汉初出现了今古文不同的版本。今文《尚书》29篇,是汉初经师伏生所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用古文字写定,为孔子后裔孔安国所传,相传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古文《尚书》在西晋初便已失传。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散亡。到东晋年间,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献出了据说就是孔壁所藏的《古文尚书》,但比汉传版本多出25篇。此后千余年间,诸多学子多把梅赜所献误作《尚书》真本,其间虽有部分学者如朱熹等提出质疑,但因证据不确,所以迄无定论。阎若璩20岁读《尚书》即存其疑,沉潜30余年,尽得其症结所在,50岁时写成《古文尚书疏证》,对梅赜所献《古文尚书》辨证128条,条条“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得出《古文尚书》25篇都是魏晋间伪作的结论。当世大儒黄宗羲见阎著叹曰:“一生疑团,见此尽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