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25

第25章 志士长歌:从《白马篇》到《敕勒歌》

第四章 文化之魅:自古奇葩显神韵

自神话传说时代开始,太原文化史几与华夏文明同步开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以古晋阳为轴心,荟萃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珍稀文物、石窟寺宇、亭台楼观、古镇名居、民俗民艺,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浩繁,难以尽述。而自魏晋南北朝尤其是唐朝以降,有名姓可考的太原籍文学、艺术名家,足可称灿若群星,其中大师级的人物便有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白居易、温庭筠、米芾、元好问、罗贯中、傅山、阎若璩等多人,他们不仅名冠当时,而且早已融通千古,成为植根于太原故里而永世不朽的文化符号。

曹植《白马篇》有云: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太原古时地处边陲,是汉族和游牧民族对垒的前沿地带,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核心区域晋阳城,都以军事重镇而天下闻名。其文学艺术也循此脉络发展,在各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佳作。除这首名播千古的《白马篇》外,西晋永嘉乱后,临危受任并州刺史的刘琨,自洛阳北上晋阳途中,也曾写下名篇《扶风歌》。

如果说《白马篇》是昂扬激烈的,《扶风歌》则是沉郁悲凉且不失其志。曾经和祖逖一道闻鸡起舞的刘琨,少年时即以雄豪著名,而此时目睹“并土饥荒……余户不满二万,寇贼纵横,道路断塞”,不禁悲从中来,那“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的沉吟,即使在1800年后的今天读来,仍令人动容。《扶风歌》也因此被称为“我国中世纪诗歌创作中一篇罕见的杰作”。

但曹植与刘琨都并非太原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原地区的文学家中,以孙氏、温氏、郭氏、王氏声名最著。其中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孙楚,承续建安风骨,创作“零雨之章”:“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在五言诗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孙氏家族由楚开始,善作文赋且留名史册者,代不乏人,其孙孙绰一代文冠,为东晋玄言诗之旗手。

由于战事频仍及胡汉杂处,太原一地的民歌系统也体现出汉文化与少数民族交错杂糅的特征。以传唱最广的北朝民歌《敕勒歌》为例,词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本为鲜卑语,后被转译为汉语,所以句子长短不齐。此歌虽由斛律金所唱,但后人考证,其作者却是东魏丞相高欢(字贺六浑)。据传东、西魏分治后,连年用兵,难分伯仲。高欢于546年攻伐西魏,欲一举荡平,但苦战七旬未果,军士死亡十之六七,高欢忧愤染病,只好回师晋阳。不料谣言顿起,传高欢已被射杀,为稳军心,高欢扶病出见文武大臣,命斛律金高唱的便是《敕勒歌》,高欢依歌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