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21

第21章 游牧内迁:北方民族大融合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封建势力割据称雄,相互间展开无情的攻伐。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之后,曹操统一北方,为了稳定边关,下令将塞外胡人部落迁于关内,由是,长期居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等纷纷入主中原,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北方南迁民族和南方民族交错居住的情势;而南移的北方汉族则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与南方少数民族杂居相处的格局。

东汉末年,在太原地区的汾阳、祁县、忻州、文水等地大规模安置内迁的匈奴部族,共计15万人,开创了中国大规模接受游牧民族的先例。此后,游牧民族内迁的趋势不断加强。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使得太原几经易帜,西晋时派刘琨出任并州刺史。胸怀大志的刘琨尚未到达晋阳城,原镇守城池的将领,听到匈奴大军将至竟弃城而逃,晋阳落入匈奴人之手。孤胆英雄刘琨的军队也就1000余人,根本无法与强大到数10万人马的匈奴大军抗衡,无奈之下的刘琨从塞外拓跋部搬来数万精兵,赶走匈奴人,重新夺回晋阳城。然而,不甘失败的匈奴人再次集结几十万军队,在名将石勒率领下,同刘琨决战,尽管刘琨率军拼死血战,还是无法取胜,晋阳城再次落入匈奴彀中。曾写下千古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刘琨再次游说鲜卑部时惨遭杀害。几经血战,几经易主,最终,南下的鲜卑人坐拥晋阳城,并开始经营这座历经战火英勇不屈的城市……

边关重镇太原,由于自古以来地处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中原文明中的崇儒、知书、重礼与草原文明中的游猎、尚武、强悍的个性相融相通,促使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在骨子里形成包容、诚信、尚德、重礼的秉性。

汉民族主导下的游牧民族内迁,使太原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